

△我是可以掃的△
點選文末閱讀原文,更多北美
精彩資訊盡在加拿大樂活網 (lahoo.ca)

據報道:一項新的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加拿大人支援轉向加強與中國的貿易關係。
這項由Nanos Research為CTV新聞與《環球郵報》所做的民調發現,加拿大人支援擴大與中國貿易的比例,是兩年前的四倍。
Nanos Research首席資料科學家Nik Nanos在宣告中表示:“約有五分之二的加拿大人認為應維持當前的中加貿易水平,但希望擴大貿易關係的呼聲已經明顯增長。”
民調結果顯示:
31%的受訪者認為應擴大與中國的貿易關係(相比之下,2023年6月僅為7%,2022年11月僅為5%)
20%希望減少與中國的貿易(較2023年6月的55%和2022年11月的61%大幅下降)

除此之外,加拿大獨立商業聯合會(CFIB)週四釋出的一份報告預測,2025年第一季度加拿大經濟將“溫和增長”,第二季度則將出現“顯著收縮”。
根據定義,連續兩個季度經濟萎縮即被視為衰退。報告稱,加拿大第一季度僅增長0.8%,第二季度預計將收縮。經濟衰退常伴隨增長停滯。
CFIB的報告還指出,第一季度的通脹率為2.4%,第二季度將上升至2.7%,明顯高於加拿大央行設定的2%目標。
這多種因素疊加,讓經濟學家警告“滯脹”風險正在上升。
什麼是“滯脹”?
“滯脹”一詞起源於1960年代,英國政治家Ian Macleod在1965年首次使用,當時英國正經歷嚴重的經濟困境。
簡單來說,這是兩個經濟術語的合成詞:
康考迪亞大學經濟學家Moshe Lander解釋說,“這是個組合詞,來自‘停滯’(stagnation)與‘通脹’(inflation)”。
滯脹指的是一個經濟體在增長停滯的同時,通脹仍然居高不下的時期。
RSM Canada的經濟學家Tu Nguyen表示,滯脹是一種極為罕見的經濟現象,因為它是兩種相反經濟力量的同時存在。
她說,“通常情況下,只有經濟活動過熱才會導致高通脹。而在經濟放緩時,消費和投資減少,通脹應該下降”。
換句話說,經歷滯脹的人們不僅要承受經濟衰退帶來的高失業、裁員等後果,還要面對生活成本的持續上漲。

Lander稱,這種“雙重打擊”正是滯脹對經濟最具破壞力之處。“這是經濟的‘死亡雙重親吻’”
Nguyen補充說,在滯脹時期,消費者削減支出,購買力下降,企業減少招聘或投資,失業率上升。
“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下降,企業自然也不需要僱那麼多人。”
更棘手的是,滯脹對政策制定者來說極難應對,因為他們往往只能單獨解決一個問題。
Lander指出:“你解決增長停滯的問題,就可能加劇通脹;你壓低通脹,又可能使經濟徹底衰退。”
“特朗普對全球供應鏈的再次破壞,使滯脹成為當下熱門話題。”
Nguyen則認為,加拿大發生滯脹的可能性較美國低。
“美國幾乎對所有主要貿易伙伴加徵關稅,而加拿大隻需應對來自美國的關稅壓力。”

但她也警告稱:“如果美國經濟放緩,對加拿大出口徵收重稅,加拿大也很難倖免。雖然通脹影響可能較輕,但經濟放緩幾乎不可避免。”
參考連結:
https://www.cp24.com/federal-election-2025/2025/04/24/should-canada-increase-trade-with-china-the-latest-nanos-poll-reveals-what-voters-think/
https://globalnews.ca/news/11147142/what-is-stagflation/

△我是可以致電的△

△我是可以掃的△
注: 如想第一時間看到加國報告最新資訊,請點選本號首頁右上角,新增“星標”
。

來源:多倫多生活
平臺:加國報告
微信ID:Canadanews
全加拿大華人都在關注加國報告,就差你了

歡迎關注加國報告影片號(進入影片,點選賬號頭像,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