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滯脹”擔憂重燃

通脹上升和經濟放緩構成了典型的滯脹趨勢,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美聯儲將面臨兩難:通脹上升說明應該維持利率不變或者降息,而經濟放緩需要降息的支援。
在4月2日新一輪關稅政策出臺前夕,週五(3月28日)出爐的資料顯示美國經濟出滯脹跡象,美股再次大幅下跌。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週五下跌716點,跌幅1.7%。標普500指數下跌2%。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2.7%。
在過去九周內,標普500和納指連續第七週下跌,這兩隻指數可能將創下2022年以來表現最差的第一季度。
標普500週五創下今年第二大單日跌幅。納指本月第五次出現2%或更高的跌幅,是該指數自2022年6月六次出現2%或更高跌幅以來次數最多的一個月。

導致股市下跌的第一個原因是週五公佈的資料。2月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PCE物價指數(美聯儲關注的通脹指標)環比上漲0.4%,漲幅高於經濟學家此前預計的0.3%。2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同比漲幅從2.7%上升至2.8%,進一步證實通脹仍在美聯儲設定的2%目標之上,難以進一步下降。
週五公佈的資料還顯示,作為美國經濟增長重要引擎的消費者支出依然不及預期。消費者支出在1月下降後0.3%後,2月僅小幅增長0.4%,這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消費者支出表現最弱的兩個月。
Navellier & Associates創始人路易斯·納維利爾(Louis Navellier)評論說:“關稅的影響還沒來,我們就已經看到了通脹。從表面上看,通脹上升和經濟放緩構成了典型的滯脹趨勢,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美聯儲將面臨兩難:通脹上升說明應該維持利率不變或者降息,而經濟放緩需要降息的支援。”
納維利爾認為,現在宣佈美國經濟陷入全面“滯脹”還為時過早。滯脹指的是經濟底增長率和高失業率以及通脹持續不消同時存在的現象,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曾受到滯脹的困擾。

但週五公佈的PCE物價指數的上漲,再加上密歇根大學公佈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也顯示通脹預期顯著上升,還是加劇了投資者對於滯脹的擔憂。
在降息這個問題上,聯邦基金期貨市場認為美聯儲將進一步降息。CME美聯儲觀察工具顯示,截至週五,市場認為2025年美聯儲降息三次或更多次,每次降息25個基點的機率為63.2%,高於週四的51.1%。3月早些時候,美聯儲在議息會議結束後稱今年可能會降息兩次。
與此同時,美國國債價格上漲,收益率下降。道瓊斯市場資料(Dow Jones Market Data)顯示,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週五下降11.6個基點,至4.254%,創下1月15日以來最大單日降幅。
分析師和交易員認為,這表明投資者更擔心經濟增長前景,而不是通脹。
Rosenberg Research經濟學家大衛·羅森博格(David Rosenberg)深入研究PCE物價指數中的收入資料後指出,扣除政府財政轉移的經通脹調整後的實際個人淨收入“實際上已經停滯不前”,過去三個月每個月僅增長0.1%,年增長率略高於1%。
羅森博格在一份報告中說:“也許這就是債券投資者所看到的,他們更擔心經濟放緩,對通脹的擔憂沒有那麼嚴重。”
包括特朗普本週早些時候宣佈對進口汽車徵收關稅在內的訊息,也是本週美股下跌的原因,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進一步加劇了投資者對滯脹的擔憂。目前投資者正在關注白宮定於4月2日宣佈的徵收“對等關稅”方面的訊息,屆時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或許會消除,但不確定性也有可能進一步上升。
文 | 威廉·沃茨
編輯 | 郭力群
版權宣告:
《巴倫週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英文版見2025年3月28日報道“Stocks fall sharply to end the week. ‘Stagflation’ fears are back in the spotlight.”。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