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真正厲害的人,都很會「閒聊」

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時刻:
早上坐電梯下樓時停在其他樓層,走進來一位和你一起領過物業米麵油的阿姨;
下午在廁所的鏡子前補妝的時候,你的同事從廁所的隔間裡走了出來;
下班回家的路上,和部門負責人在乘同一班地鐵……
這些時候,你會不會感到「欲言又止」,想說些什麼又擔心出錯,不說話又覺得尷尬,懊惱自己怎麼就沒有「三句話和人熱絡起來」的本領。
其實,與陌生人、不熟的人進行閒聊(small talk)是一項很重要的社交能力,且它所帶來的好處,往往被我們低估了。
來看今天的分享吧!

關於閒聊的三個迷思與事實

閒聊(small talk)指的是那些在非正式場合中,無特定意義或實際用處的禮貌性對話。目的是為了填補尷尬的沉默空白(fill space of silence)[1]
正如我們在開頭提到的那些情景,不同於親人朋友之間,生活中需要我們運用閒聊的關係,往往都是不那麼想深入交流卻又需要 social 的關係。
在社會學中,這種關係被稱為弱關係(weak ties)——指的是聯絡不緊密、溝通不深的點頭之交,比如,領導、同事、鄰居、小區保安甚至陌生人。
而在快節奏的社會,良好的弱關係,被證明能夠提升幸福感與歸屬感,給我們的生活增加更多可能[2]
和常去的小酒館的老闆寒暄。圖片來源:《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
閒聊,作為建立與維繫弱關係的紐帶,能迅速讓我們融入到當下與不熟悉的人的社交情景中,將我們與他人連線起來,避免和緩解尷尬的發生。
但同時,依然有許多人對於閒聊,持有以下3種錯誤的認識:
迷思1:閒聊=說廢話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閒聊就是說廢話,完全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但其實,聊天氣、聊三餐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內容,其實是開展社互動動的一種方式。
用輕鬆的話題開啟一段對話,會營造出一種更為舒適的交流氛圍,讓對話的雙方都更加沒有負擔地去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閒聊的過程中,情緒得到自然地流動和傳達,從而幫助我們建立更深層的連線。
迷思2:閒聊是否奏效,取決於聊了什麼
或許你會有這樣的擔心:「我很想閒聊,但是我嘴笨,擔心說錯話,每次都大腦一片空白。」放輕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閒聊和其它型別的交流涉及到兩種截然不同的能力。
事實上,我們的頭腦在溝通時會根據具體情況發揮不同的作用,一種為了營造流暢、放鬆的溝通氛圍,一種則重視交流、以及傳遞思考和意見。而閒聊屬於前一種[3]
換句話說,閒聊的精髓不在於傳遞了怎樣有用的資訊,而是主打一個烘托氣氛。
非正式場合裡,對話雙方常常透過一些漫無目的地閒聊來開啟話題(比如天氣、心情、最近看的電視劇等等),目的是為了向彼此釋放出積極友好的社交訊號。
圖片來源:綜藝《燦爛的花園》
所以,對於閒聊來說,其實「說的內容是什麼」並不太重要,最重要的是,雙方在言語之下傳遞的態度如何?氣氛怎麼樣?節奏合適嗎?
迷思3:閒聊是外向人的專屬
「閒聊一定是 E 人的標配啊,我一個 I 人,還是陰暗爬行好了… …」
相信我,這可能只是一種你本能的「誤以為」。實際上,我們都高估了與不太熟的人聊天的難度,同時低估了我們能從中獲得的積極體驗。
現實中,不少 I 人反而是更擅長閒聊的主力軍。即便你不想做那個主動開啟對話的一方,也不妨先試著接住他人拋來的話題,因為在閒聊的過程中你也會感到額外的幸福噢。
研究發現,閒聊帶來的幸福感是無差別的,在與他人閒聊之後,即使是性格內向的人,獨處時也會產生更多的幸福感[6]
圖片來源:《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
除了緩解社交尷尬
還有四個你意想不到的好處
1)獲取重要資訊、創造新的人際關係可能
雖說前文我們提到,閒聊主打的目的是營造不尷尬的溝通氛圍,但現實中我們不難發現,有許多重要、有用的資訊,是在不經意的閒聊中被獲取的。
舉個例子,你在朋友組織的狼人殺局上,和第一次見面的幾位新朋友聊起上班太苦了,偶然中你們可能就得知了彼此的行業、職業。
假如你是做廣告的,而碰巧其中有個人是甲方的品牌。這時候,你們會自然而然地展開深入交流,在輕鬆的遊戲局氛圍裡,主動地交換有用的業務資訊。積累了新的人脈資源的同時,還拓寬了一把商機。
2)篩選值得深交的朋友
研究發現,閒聊需要對人和事物有著更強烈的好奇心,對不確定性的容忍度更高[4]
透過閒聊,我們更容易找到同頻的朋友,「原來你也喜歡看《甄嬛傳》」「你的探店經歷真豐富」……在這個過程中,就有機會找到價值觀相似、興趣相投的朋友啦。
圖片來源:《深夜食堂》
在閒聊的過程中,彼此的互動和回應,也能幫助我們識別和篩選那些值得更進一步的朋友。
如果對方能夠給出積極的互動反饋,有益於加深我們的關係,比如在語言上肯定對方的想法,針對對方的回答繼續發問。即便僅僅是點頭這種積極的肢體語言,也會讓我們感覺到被理解。
3)提高生活滿意度
閒聊對於生活滿意度的提升是多方面的[5]
一方面,閒聊可以釋放積極的情緒。在閒聊的過程中,透過討論各種輕鬆短小的話題,使參與到談話中的人感到輕鬆愉悅,有效減輕生活中的壓力、焦慮和孤獨感。
此外,閒聊的過程也是看見彼此的過程。
即使是一句「你喜歡今天的天氣嗎」、「你的妝真不錯」,也可以讓對方感覺到被看見、被關心、被肯定了,在感覺到被接納和重視的過程中,無形地提升了生活的滿意度。
4)鍛鍊表達能力
2012年的一項研究還發現,閒聊能夠有效地鍛鍊我們的表達能力[7]
這是因為,閒聊需要我們在較短的時間裡迅速開展一段對話,無疑考驗著我們語言表達的流暢性和準確性。
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要傾聽對方的回答,並給出自己的反饋,從而讓對話一來一回地進行下去。
當我們能夠自在地開展一次閒聊,也就有底氣去應對那些更加正式和複雜的對話場合。
我們為你準備了一份
閒聊指南
既然閒聊有這麼多好處,我們應該怎麼「好好閒聊」呢?請收下這份閒聊指南吧——
1.多問開放式問題
區別於封閉式問題,開放式問題的答案不止有「yes or no」。
容易尷尬的情況下,提前準備一些開放式的發起話題很重要,比如:天氣、食物、地點、娛樂八卦、熱播劇,或只是一句「最近怎麼樣?」「新專案順利嗎?」。
開放式問題小技巧
①工作
不直接聊工作內容,嘗試問一下泛泛的問題,比如「最近忙不忙」「新專案順利嗎」「出差去xx怎麼樣」這類話題。
也可以聊工作中的新聞,比如公司附近新開了什麼餐廳、今年中秋禮盒送什麼、退休年齡延遲……
②天氣
可以結合天氣變化或者特殊天氣聊,比如「前陣一直梅雨季,今天總算晴了」或者「這週末好像有颱風,要大降溫」。
③地點
適合在公司附近的咖啡店、小區旁邊的餐廳偶遇的時候聊,可以用「好巧啊,你也在這裡」「我第一次來這家,你之前吃過嗎,有推薦嗎」開啟話題。
④食物 
食物是一個包羅永珍的話題。可以從「吃了嗎」「打算吃什麼」開始,聊做飯、聊口味、聊餐館.…..
如果我們是回答問題的一方,可以適當地發散思維,「答非所問」。比如對方提到「昨天的電視劇看了沒?」,那麼如果只是回答「看了」或「沒看」都可能令對話陷入凝固。
在閒聊中,重要的是話題的流動。因此,「我看了,昨天的劇情很精彩」或是「沒來得及看,我昨天晚上有安排」等延展性的答案都是更好的回應方式。
2.積極投入對話
積極投入對話的關鍵是展現出對涉及他人話題的好奇心和興趣。一旦讓對方感受到這份興趣,你們的交流也會變得順暢、有趣起來。
但可能你會擔心,很多時候我們需要透過「插話、提問」等方式來積極加入一場閒聊,但又會擔心這樣不禮貌,或者問出冒犯的蠢問題。
其實大可不必過慮。只要你的觀點或提問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對方感受到更多的是「自己被積極關注」著,反而更容易對當下的氛圍感到舒適,更容易促進你們閒聊的深入。
值得一提的是,儘量避免站在「上帝視角」去發表意見。例如當對方興致勃勃地分享昨晚看的古裝劇劇情時,一句「這不過是套了古裝皮的現代職場劇罷了」,可能就會讓空氣徹底尬住。
3. 點到即止
· 儘量避免那些容易踩雷的話題
在閒聊中,我們應注意避免一些可能突破對方的人際邊界、或涉及隱私暴露的敏感問題,比如:
踩雷話題預警
①家庭狀況
家庭成員情況、婚戀情況
②財務
收入薪資、投資理財
③可能引起爭議的話題
政治、明星、宗教信仰
……
· 控制交流時間
心理學家 MarkGoulston 曾提出了 20-secondrule 理論,即在 20 秒內,我們可以盡情地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想法;而在 20-40 秒時,對方可能逐漸對話題失去興趣。
這提示我們,可以在一段話中故意留下幾秒暫停的空,留意對方是否有意插話。我們能夠避免「自嗨」,把握整體節奏,令對方也能感覺自己在積極地參與對話。
· 保持恰當的社交距離
閒聊是更深層聯結的前提,但深度的聯結是需要更多時間和空間去發展的。
過程中,我們要注意自我暴露的程度,保持合適的距離,避免過度分享。過度的暴露也會給他人造成精神上的壓力,令對方感到被冒犯。
也有些時候,我們會遇到當談話的氣氛變得很舒適,對方可能一下子變得和我們「過熟」的情況,開始大侃特侃「你知道嗎,我從前也是……」,讓我們感覺到不適應。
這時,我們可以透過轉移話題、減少眼神溝通之類的暗示,適當拉遠距離,重新調整到自己舒適的程度。必要時,也可以溫柔、直接地拒絕。
樹立邊界感可能會在當下讓你感到愧疚,但請相信合適的人際距離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健康且必要的。
圖片來源:《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
最後,還需要強調一點:所有這些小技巧,都是建立在真·誠的基礎上!
如果只是僵化地使用技巧,或是一味附和、奉承對方,雙方都很難感到真正的放鬆,也就無法觸發「我想和 ta 建立關係」的後續想法和行為。
另一方面,正是由於「說什麼」不是最重要的,我們其實無需給自己太大壓力,總是怕講錯話或是不知道講什麼。只要我們努力加入聊天,對方就能夠感受到這份真誠和友善。
最後的最後——無論看了多少技巧,想要掌握閒聊這項技能,都需要我們親身將這些方法實踐到日常生活中,或許在剛開始嘗試的時候會遇到挫折和尷尬,但請相信這會是值得的。
今日互動
你擅長閒聊嗎?
有沒有什麼小技巧?
References:

[1]Malinowski, B. (1923). The problem of meaning in primitive languages. The Meaning of Meaning, Routledge, London.
[2]Sandstrom, G. M., & Dunn, E. W. (2014).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Well-Being: The Surprising Power of Weak Tie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40(7), 910-922. 
[3]Roberts, D. (2015). Why Small Talk Is So Excruciating. https://www.vox.com/2015/7/7/8903123/small-talk
[4]Kruglanski, A. W., & Webster, D. M. (1996). Motivated closing of the mind: "Seizing" and "freezing." Psychological Review, 103(2), 263–283.
[5]Ascigil, E., Gunaydin, G., Selcuk, E., Sandstrom, G. M., & Aydin, E. (2023). Minimal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life satisfaction: The role of greeting, thanking, and conversing.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19485506231209793.
[6]Milek, A., Butler, E. A., Tackman, A. M., Kaplan, D. M., Raison, C. L., Sbarra, D. A., … & Mehl, M. R. (2018). 「Eavesdropping on happiness」 revisited: A pooled, multisample replic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ife satisfaction and observed daily conversation quantity and quality. Psychological science, 29(9), 1451-1462.
[7]James Hunter. “Small Talk”: developing fluency, accuracy, and complexity in speaking. ELT Journal, Volume 66, Issue 1, January 2012, Pages 30–41.
本文關鍵詞:small talk、閒聊、社交、職場
歡迎大家在 KY 賬號內搜尋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沒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圖片源自網路,侵權請聯絡
搜尋文章丨心理測試丨招聘丨轉載丨合作 請戳選單欄
作者 / Jojo、Ivan、狐狐
合作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編輯 / KY主創們

我們同時提供專業的心理服務
包括:即時諮詢、心理教練、心理諮詢等
歡迎使用知我心理小程式或知我心理APP
點點 在看,讓社交更絲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