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一下,是支付寶對微信的一次精準反擊

在一條擁擠的賽道上,唯一的超車機會,是重新定義終點。

比如,支付寶的“碰一下”。

過去,在便利店買瓶可樂,你可能需要5步:解鎖螢幕 -> 找到App -> 開啟App -> 點選 -> 選擇掃碼。但現在,你可能只需要2步:解鎖螢幕,對著那個黑色小盒子,碰一下。“嘀”一聲,支付成功。

自從2024年7月正式推出後,支付寶在“碰一下”上,投入了天文數字。僅4個月,各種費用就超過了百億。“碰一下”覆蓋了 400 多個城市,突破1億使用者,花了:321天。而當年,掃碼支付達到同樣的規模,花了:30個月。

300天,用上百億,換使用者的3秒鐘。支付寶的碰一下,背後到底藏著怎麼樣的深意?

說三點不成體系的看法。

第一點。上半場,支付寶不是輸在功能,而是輸在頻率。

2015年春晚,微信打了一場著名的“閃電戰”。撒下5300多萬,一場“搖一搖”搶紅包活動,數億人加入微信支付。要知道,這可是支付寶花了數年,才艱難達成的目標。之後,微信支付一路狂奔。根據資料,微信和支付寶線上下支付的筆數比例,一度達到了8:2。

支付寶明明做的更早,投入也是巨大。微信支付,靠一手紅包開啟局面也就算了,可為什麼越發展,支付寶越打不過它了?

原因就是:頻率。支付,從來就不僅僅是支付。它的背後,是場景。而微信,恰好就佔據了“社交”這個最高頻的場景。比如,在超市付款時,你正在聊天,順手就把錢付了。如果用支付寶,還需要先退出微信,再開啟支付寶。

微信支付,是“順手”的事。支付寶支付,是“特意”的事。

所以,支付寶焦慮的,不是自己不夠強大,功能不夠完善,而是一種“被邊緣化”的趨勢。當用戶習慣了在另一個App裡,完成支付動作時,它就離使用者越來越遠了。

那麼,怎麼辦?重新做一個社交軟體,肯定行不通。所以,支付寶做了個很果斷,也很昂貴的選擇:轉換戰場。

第二點。碰一下,是支付寶,對微信的一次精心策劃的反擊

反擊的核心思路,就是:轉換戰場。轉換戰場,就是:用“碰一下”,把戰場從手機螢幕內拖到螢幕外。

你有十幾億日活使用者,拼APP使用頻率,我一輩子也比不過你。不過,既然使用者選擇你的理由,是聊著天就能支付,是方便,那我就去找一個更方便的場景。比如,拿出手機,“碰一下”就能支付。

當用戶習慣了一碰就付、一碰就開門、一碰就領券,他還願意再“解鎖、開啟App、掃碼”嗎?答案不言而喻。

可是,這真的能方便嗎?蘋果的Apple Pay,不也是開啟NFC碰一下嗎?也沒見有多少人用啊。

這,就是支付寶的厲害之處了。它用一個看似簡單,實則精妙的“逆向思維”,解開了一個死結。

傳統NFC支付的邏輯,是:把手機模擬成“卡”;讓商家的裝置來當“讀卡器”。但蘋果等手機廠商,把這個介面,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裡,不對外開放。

那怎麼辦?反過來。把你的手機,當成“讀卡器”。而商家的黑色小盒子,是要讀的“卡”。靠這個思路,支付寶完美地繞開了手機廠商的限制。因為讀取NFC標籤這個功能,廠商是不控制的。

你不讓我配鑰匙,我就把最簡單的“鑰匙”撒滿世界,讓每一把路過的“鎖”都能輕鬆開啟。

那麼,然後呢?“碰一下”,就是支付寶的終極答案了嗎?微信,又打算怎麼辦呢?

第三點。在未來,支付可能會逐漸和手機解綁。

如果說,碰一下,是支付寶對轉換陣地的嘗試。那麼未來,無論支付寶還是微信,都把目光投向了“萬物互聯”。

標誌性的事件,有兩個。
1)支付寶和智慧眼鏡Rokid合作,推出了“看一下支付”。看一眼二維碼,說一句“確認支付”,交易就完成了。
2)微信推出了“刷掌支付”。伸出手掌,輕輕一掃,完成付款。

發現了嗎?無論“看一下”,還是“刷個掌”,它們都指向了一個可能:在未來,支付可能會逐漸和手機“解綁”。

下一個戰場,可能不再是手機,而是未來我們身邊,數以十億計的智慧裝置。它們,都有支付的需求。你的汽車,需要自動支付停車費、充電費。你的眼鏡,需要購買你看到的虛擬商品。你的冰箱,需要在牛奶喝完時自動下單。

到那個時候,支付寶和微信爭奪的,也大機率不再是成為“手機上最常開啟的APP”,而是成為“硬體預設的交易系統”。

支付寶這記“回馬槍”,刺得漂亮。它試圖用一個物理世界的支點,撬動整個支付格局。這頭的牌,已經打出來了。那麼,對面呢?所有人都盯著棋盤的另一頭——那個看起來安安靜靜的綠色App。

我們知道,它不輕易出手。

但一齣手,必是重手。

參考資料:

3、支付寶“碰一下”能夠奇襲微信支付嗎?
https://36kr.com/p/3115349943553544?utm_source=chatgpt.com

觀點 / 劉潤 主筆 / 景九 編輯 / 歌平 版面 / 黃

這是劉潤公眾號第2640篇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任何機構或個人抓取本文內容,用於訓練AI大模型等用途

品牌推廣 培訓合作 | 商業諮詢 | 潤米商城 | 轉載開白
請在公眾號後臺回覆  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