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碰一下”是創新嗎?

支付寶最新的“碰一下”產品在跨平臺支付和提升使用者體驗方面做出了不小的創新,透過將NFC支付資訊轉化為二維碼的方式,支付寶巧妙地規避了iOS與Android系統間的壁壘,統一了兩大平臺的近場支付方式。這一改變不僅提升了支付效率,降低了商戶的費用,還為未來移動支付的發展打開了新的思路。
———— / BEGIN / ————
支付寶的“碰一下”產品已經開始全面在推廣了,炫酷的外形、快速的支付,以及支付寶送裝置和營銷補貼,一時很是熱鬧。
當然也有不同的聲音,NFC碰一下在Apple Pay、雲閃付早就有了,這不就是“新瓶子裝老酒嗎”?“PPT文化驅動雞肋”。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下面我們來看下碰一下到底做了哪些創新和改變。

跨平臺+最快支付

支付寶這次的碰一下最大的亮點就是“在iOs和安卓兩大作業系統上,統一了NFC近場支付”。
我們知道NFC作為一種近場通訊手段,支付效率是非常高的,手機靠近裝置就能快速的完成支付。各大手機廠商也都推出了自己的支付產品,例如Apple Pay、Huawei Pay和Mi Pay等,他們普遍使用的模擬卡模式,並且只提供給自己手機使用。這也很好理解,支付這種卡脖子的產品“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支付寶這次創新之處就是打破了這層壁壘,讓所有手機平臺都能用支付寶進行“碰一下”支付,如何打破這個壁壘呢?支付寶這次的方式還挺巧妙的,我們來看下到底是怎麼玩的。

乾坤挪移NFC轉掃碼

熟悉NFC的小夥伴應該知道,NFC支援三種通訊模式“模擬卡、讀卡器、點對點資料傳輸”,其中被用於支付場景的主要是“模擬卡和讀卡器模式”。下面我們來看下兩種模式的區別在哪裡。

2.1 手機廠商各玩各(模擬卡模式困境)

首先是模擬卡模式,他就是把手機當做一張銀行卡透過在終端裝置上“刷手機”的方式完成支付。這個過程就與我們平時銀行卡刷卡一樣,只要終端裝置支援NFC近場支付即可完成跨行收款。
圖1:模擬卡模式
模擬卡模式主要支援的是IC卡,其基本原理就是將IC卡中的資訊以資料包的形式儲存到手機上安全(SE)模組內進行加密儲存。使用時先經過安全校驗,然後把IC卡資訊傳輸給終端裝置完成支付。
這裡最重要的自然就是IC卡資訊的安全儲存和使用了,這就涉及兩大手機作業系統“iOS和Andriod OS”近場支付所採用的技術。
1)iOS的SE內嵌晶片(Secure Element)
蘋果相對來說比較封閉,採用的“SE內嵌晶片”的方式,IC卡資訊儲存在主機板的SE安全晶片內,支付功能僅對Apple Pay開放。
2)Andriod OS的HCE(host card emulation)
安卓就開放了很多,採用“HCE-NFC”技術,即可以儲存在安全晶片內,也可以透過HCE服務存放在雲端。(詳細的兩種OS的NFC技術原理,我們後面專題再講)

2.2 乾坤挪移NFC變掃碼(讀卡器模式)

可能有人會說蘋果手機不支援其他卡支付,公交卡不就可以嗎?實際上這是讀卡器模式,iOS允許公交IC卡以讀卡的方式繫結卡包,要支付的話你的公交錢包還是要繫結Apple Pay才可以進行支付。
圖2:蘋果手機讀卡器模式綁卡
如果要繫結非標準加密的IC(比如門禁卡)還得使用專門的讀卡器來讀取後加密儲存到蘋果手機上。但就是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地方,支付寶碰一下成功找到了切入點。
圖3:乾坤大挪移,NFC變掃碼
過程是這樣的,當手機靠近讀卡器時透過NFC讀取到讀卡器內的“支付資訊”,按理說此時支付寶要呼叫Apple Pay支援的卡才能進行支付;但是支付寶在這裡玩了手乾坤大挪移,把支付資訊轉化成了二維碼,透過錢包呼叫支付平臺完成支付。

碰一下的產品體驗

3.1 碰一下與Apple Pay比較

作為支付體驗最好的Apple Pay,在iOs環境下支付寶的碰一下一樣是三步完成支付,唯一不同的是碰一下在支付的時候還要進行一次支付確認的操作,而Apple Pay碰一下後直接就能完成支付,支付效率要更高一些。
圖4:碰一下與Apple Pay支付(圖片來源網路)
這種體驗在蘋果封閉的環境下做到這樣也是不容易了。因為在Andriod Os手機上,支付寶開通免密支付後,碰一下之後也能直接完成支付。

3.2 碰一下的支付流程

3.2.1 碰一下支付
圖5:碰一下支付流程
支付寶碰一下與商家電腦是即插即用,所以安裝與掃碼槍、掃碼盒一樣使用。
1)當我們在商家購買商品結賬後,商家輸入金額。訂單資訊會寫入到讀卡器中。
2)你手機靠近碰一下裝置,手機讀取NFC內的支付資訊,然後呼叫錢包讓你確認支付。
3)點選確認後會拉起一個支付頁面,第一次支付或者沒有開通免密支付需要確認下支付。隨後錢包應用會將支付資訊轉化成二維碼,提交給支付寶後臺。
4)支付平臺完成支付後,回拉手機端結果頁面,使用者一側的支付就完成了。
5)商戶一側,支付平臺會把支付結果通知給碰一下裝置,碰一下進行語音播報。
6)商戶一側如果收銀系統對接了支付寶的介面,支付結果通知也會以回撥的形式通知到商家後臺完成支付。
3.2.2 掃碼支付
支付寶碰一下也支援透過支付寶app進行掃碼支付,這部分與掃碼盒、刷臉裝置支援掃碼支付一樣,這裡就不做贅述了。

3.3 NFC轉掃碼有什麼好處呢?

3.3.1 支付體驗提升了
1)支付效率更高:
對於消費者來說,消費時減少了點開APP掃碼支付的“冗餘”操作,支付效率更高了。
2)減少“手機pay”的繫結
統一了iOs、安卓兩大作業系統,消費者如果換了新的手機,也不用再去繫結各種手機的“**pay”了。
3)手機支付領先了微信
對於支付寶和微信兩大國民支付app,原本手機應用端的支付寶app的掃碼支付效率就要優於微信,現在有了NFC支付效率再次得到了提升。
3.3.2 商家承擔費用低了
使用模擬卡模式,本質上還是銀行卡收單,這裡的費用簽帳金融卡0.38%以上、貸記卡0.48%以上。並且這個只是指導價,三方、服務商還得在這個基礎上加價。而使用掃碼支付後,作為移動端的線下支付費率0.2%以上,這個成本對商戶來說就低了很多。
雖然這些費用不用消費者來支付,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都是消費者承擔。

對碰一下未來怎麼看

4.1 是積極的嘗試

碰一下是個“聰明的改變,積極的嘗試”。碰一下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統一了各自為政的手機端近場支付。同時碰一下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嘗試,為使用者提供了更高效、便宜的支付體驗的選擇。

4.2 產品會普及嗎?

我覺得這個主要看推廣力度,我瞭解到的碰一下的推廣力度還是蠻大的,並且支付的安全性、使用者的隱私方面也比之前的刷臉支付、刷掌支付要好。

4.3 使用者遷移成本低

碰一下的使用者遷移成本還是比較低的,因為他們沒有給使用者選擇app的機會,只要有裝置就能付,這種方式很容易讓使用者在不知不覺中改變習慣。
當然有人會說刷掌支付使用者有手就能付,使用者遷移成本更低。其實還有一點很重要,裝置成本如何?

4.4 裝置成本低

現在的碰一下裝置,主要是為了更好的互動和引導使用者使用。理論上來說,只要商家有個NFC貼片,把商戶的資訊寫入這個貼片,支援NFC手機就能像掃商家二維碼一樣進行支付了。所以從普及的成本來說,他是完全可以做到最低的,就看使用者是否會習慣這種支付方式。

4.5 最大的不確定還是蘋果

我這裡無從得知支付寶這次透過NFC換條碼支付繞開Apple Pay,是否與蘋果公司有過溝通。但是此次碰一下使用的蘋果推出的有“蘋果小程式”之稱的“App clips”,20年推出到現在一直不溫不火。碰一下也算是“AppClips”最高頻的應用了。現階段蘋果應該是樂見其成的。
長期來看,按蘋果在終端上的強勢控制手段,以及敢向微信、抖音收蘋果稅的調性。是不是先養魚後收稅,這些只能繼續觀察了。

最後閒扯幾句

我覺現在這個大環境下,還是多鼓勵那些積極的去做事和推廣的人吧。
支付真的很久沒有改變了。
支付寶上一次新的支付應用是2019年的刷臉支付,並且在很多地區支付寶與微信的交易佔比已經是2:8了,再不尋求點改變支付寶要成為B端支付機構了。
在現在的環境下不是非得有多大的創新才是好的產品,所以沒必要盲目的否定,敢於積極嘗試更重要。
———— / E N D /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剛哥白話,作者:剛哥
👇 一群人比一個人走得更遠,掃碼加入AI共學交流群,資源、方法、工具全都有。
———— / 推薦閱讀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