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何新老傢伙微博2023.1.23

  2025年03月15日 00:00  
 老何《新說文》摘錄:勝字古義考 
 漢字“勝”,字從月從券會意,造字意義難解。《說文》雲:“勝,任也。“此說解頗模糊。 蓋今本《說文》非古本,乃中古二徐及李陽冰  篡改本,說解或多失古意也。 《廣韻》:“勝,負之對。”此說有意思。就是說,勝是負的反義詞。按:負,即負債,《說文》:“一曰受貸不償。”欠債不還曰負,債務在身曰負。反之,持有債權,持有他人債務則曰“勝”。此即勝之本義。 《廣韻》雲勝字非從月:“《説文》本從舟,《經典》省作月。”《康熙字典》記勝字古文,從舟從券。 
 按券即債券。古代稱契約為券,用竹木做成,分左右兩片,右片稱右券為借條。左片叫左券,是債權憑據,索取償還的憑證。券字古文即左右契債券之象形字。一分為二如虎符。負債者持右券,債權人持左券,故持左券,亦曰持“勝券”。 
 《說文》:“勝,任也。從力,朕聲。”“任,從人從壬,符也。”解釋為符仍存古義。符即契也,券也。 故勝字之本義當為符券。持之則有壓制負債者之勢。 引申則為勝利,意義即壓制、壓倒對手也。 
 漢字簡化後,以勝代勝,此舉大謬。按勝乃腥字同源詞、異體字。勝與勝意義風馬牛不相及。 《說文》:“勝,犬膏臭也。從肉生聲。一曰:不孰(熟)也。” 犬膏臭者,乃肉及動物油之羶腥味也。以此字言勝利,豈非荒謬?! 
 【段玉裁注《說文》雲:“勝,犬膏臭也。《庖人》、《內則》:“秋行犢麛膳膏腥。”杜子春雲:“膏腥,豕膏也。”後鄭雲:“膏腥,雞膏也。”許雲“犬膏”,葢本賈侍中。從肉,生聲。桑經切,十一部。一曰:不孰也。上文雲:“生肉醬”,字當作勝。《論語》:“君賜腥,必孰而薦之。”字當作勝。今經典“膏勝”“勝肉”字通用腥為之而勝廢矣,而腥之本義廢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