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 Vision Driving Experience不過,寶馬駕駛動力學專家克里斯蒂安・塞爾邁爾(Christian Thalmeier)補充道,由於這套系統過於昂貴,「你暫時不會在量產車上看到這樣的東西」。雖說如此,但這種用風扇來改變車身 Z 軸動態的想法,還是與動畫師繪製推進器火焰時的激情如出一轍。
《高智慧方程式賽車》裡的龍套角色大友讓二的賽車上也有一架無人機,可以在野外為駕駛員勘路從阿斯拉達到現實的跨越比起這些花哨的功能,更具革命性的對映發生在人機互動領域。在動畫中,阿斯拉達與風見隼人之間深度繫結的關係,搞不好也為現實世界的人機互動提供了靈感。去年 12 月,在「理想 AI Talk」釋出會上,這種關係被解構並拓展為一個更宏大的戰略——理想汽車將車載認知大模型 Mind GPT 從車機延伸至手機端,甚至在前兩天還推出了網頁版本。這種跨平臺的佈局,讓「理想同學」能夠更深入地融入使用者的日常生活。
理想同學網頁端CEO 李想是這樣解讀的:
我們的大語言模型 Mind GPT 是認知智慧,連線數字世界;而自動駕駛被稱為空間智慧,關乎物理世界。我們同時在這兩個領域探索,並堅信認知智慧與空間智慧的結合——我們稱之為 VLA(Vision Language Action Model,視覺語言行動模型)——是一個更值得相信和追求的機遇。
理想汽車的這一理念,正在將動畫中「AI 情感陪伴」的設定轉化為一種普世服務。當 Mind GPT 憑藉 10 萬億 Token 的預訓練資料精準理解使用者指令時,當「車位到車位」功能將智慧駕駛延伸至小區內部道路時,汽車與人的關係正在發生本質上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是人機關係的重塑。這種變化在理想汽車的 AI 戰略路線圖中愈發清晰:從 L2 級智駕的「增強我的能力」,到 L3、L4 級智駕與理想同學一起「成為我的助手」,最終指向「矽基家人」時代的認知智慧與空間智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