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原生家庭算比較幸福。我和我爸媽的相處模式比較像是朋友之間的相處模式。每天晚上我都會和我媽媽打電話彙報我今天一天的情況。我會和我媽媽傾訴我的煩惱——其中不乏學業、人際關係種種。
所以在這裡,我並不想說我的故事。我想講講我一個朋友的故事。

他爸爸總是和他說:你看誰吧啦吧啦,你又怎麼樣巴拉巴拉。他經常承受著他們給他安的“莫須有”的罪名。
他以前也會把這些苦惱和他的朋友說,但是大部分人最常說的一句話是:“等你以後獨立了就好了。”這也是我和他說過的話。
但是他告訴我,他苦惱的並不是脫離不了家庭,相反,他覺得他們一直把他往外推。因為其實本質上他還是個比較戀家的人。他一個人生活了好久,也沒有怎麼和別的家人一起生活過。
他是重組家庭,後媽老對他吹毛求疵,在他爸面前說他的壞話。所以,他和家人的關係越來越糟糕。從最開始的有一點矛盾到現在的不相往來。他後媽對他說:這個家不歡迎你。
他是個很有同理心的人,也覺得他後媽其實也挺不容易的。甚至她對說的那些非常不好聽的話,他也在想是不是她內心無奈的吶喊。但是隻有他的努力並沒有用。他能理解他的家人,誰來理解他呢?


我實在無法理解為什麼一位四十多歲的按理說比較成熟的中年人可以對一個小孩如此惡語相向。聽到他和我講這些事情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痛心。但是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好地給予他安慰。
所以在這裡,想和他,也和有著一樣困擾的人說:
當所有人都對你說“儘快獨立,然後逃離”,而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自己內心深處依舊渴望的親情。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同身受,所以當你覺得大家不理解你的感受的時候,就聽一聽吧。他們已經很努力安慰你了。能拯救自己的也只有自己了。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找能讓自己開心的人一塊聊聊天吧,也不一定非要和別人傾訴。
你依然可以在內心深處渴望著。也許會有一天,你會發現,你不再渴望甚至不再需要了。
我們每個人成長的速度都很不一樣。有些人可能核心強大,根本不會被這些事情困擾。有些人可能內心敏感脆弱,一次又一次被困擾著。有時候他們會覺得這種情緒會不會困住自己一生。
不管你是屬於前者還是後者,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走出來,自己找到人生所需要的意義所在。哪怕慢一點,也沒關係。


文字 /範蕊工作室
圖源網路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