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了套最好看的衣服,上臺去丟了個最大的臉

–媽媽,你很緊張誒。
–是啊,我超級超級超級緊張,我邊說邊比劃緊張的大小。

— 沒事的,緊張是OK的,緊張還能完成那才是超級厲害。

(這句話是我無數次面對慢熱小D緊張時說的“金句”😂)
–你學我的話~(小D也笑了)
這是今年,我完成了TEDx思南路的演講,我把現場雲閨蜜拍攝的影片小片段給小D看的時候,我們母女倆的對話。
是的,我選擇哪怕緊張也要完成這個演講,並不是因為我不怕丟臉。
相反,作為一個慢熱高敏感的乖乖女,我一直是害怕丟臉的,但就是想讓女兒看到,
我曾經告訴她的道理,媽媽不是嘴巴上說說的,我也在努力。丟臉也能是好事,只要我們能想明白。
那天,我還和女兒說了三點。
01
人需要兩套打分體系
我們家有個習慣,每次完成一件事後,第一句話都是問,“你什麼感受?”,而不是先分享“我覺得怎麼樣”。
因為我一直覺得,自己的感受比其他人的感受更重要,但如果我們總是搶先說“媽媽很開心/難過”,就容易把我們的感受強加給孩子,從而剝奪了他們探索自己感受的機會。

小D自然也學會了,看完我的演講影片就問我,你什麼感受啊?
我笑著和她說,我覺得自己超級厲害啊。
但我沒有停在這裡,而且繼續和她分享,如果按照外面的標準來說,這就是個剛剛及格的演講,中途還發生了各種卡殼,挺丟臉的;但按照我自己的標準,這是個滿分演講。
因為我的準備、我現在的表達和站在舞臺上的表現,就是我目前盡了100%努力的結果,就是我當下的最好,所以我沒有遺憾,就是100分。
這是我想告訴小D的(以前也講過,但希望這次我的親身經歷,可以更好地讓她明白):

人是需要動態參照系的,要向外看,去看到“山外有山”的標準;但也要向內看,去看到自己的“來時路”。

我一直很坦率地和大家講過,小D是個慢孩子,在很多方面經常都是“暫時落後”的。
哪怕家裡再提供支援、鼓勵和欣賞,孩子慢慢長大後,仍然會不自覺地和別人比,仍然會沮喪。
但如果一味地告訴孩子“不要和其他人比”,這也是不現實的,孩子可以一眼看穿我們的“假惺惺”和擰巴。
所以我想讓小D知道,人是社會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比較和排名,這是事實,我們需要直面和接納。
但除了和“別人“比,我們每個人還可以有一套和“自己”比的打分系統。
暫時落後的時候,先看自己再看外面,能讓我們既知道努力的方向,又不失去內心的力量;
暫時成功的時候,先看外面再看自己,能讓我們既保持謙卑和敬畏,又讓我們清楚自己擁有選擇的自由。
02
維持普通,就很不容易
老讀者應該有印象,很多年前我就說過,我的人生的進步就是意識到,我是個普通人,我女兒也是個普通娃。
這些年,總有留言和我說,你已經不普通了。以前,我還總會解釋幾句,但後來我不解釋了。因為我認識到,這是一個底層認知的差異。
因為在我的認知裡,普通本身已經很厲害了。但可能並不是所有人能理解,就像幾年前我告訴小D,她睜著懵懂的眼睛問我,“普通,不就是啥都不努力就好了?”
這次演講完,我給小D看,我電腦裡關於這個演講稿修改的次數,一共六次。然後我再給小D看,我背稿、彩排的照片。
我和她說,為了這一次的17分鐘,我大概花了12個小時。話音剛落,小D就插嘴了,“可是媽媽,你那麼努力完成的還是個很普通的演講啊。”
她說完還怕我傷心,特別高情商地補充了一下,“當然,我也認可這是你目前的最佳。”
我接著說,對啊,就是很“普通”,這是媽媽想告訴你的,不要小看“普通”,我們普通人,可以維持普通,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所以,之前媽媽和你說,我們就是個普通人,不是你所理解的,好像接受“普通”就可以什麼都不努力了。相反,正是因為普通,我們仍然要努力。
我們接受普通,接受的不僅僅是此刻當下的狀態,更是去接受,我們沒有老天賞飯吃,我們沒有捷徑,我們就是需要“慢慢”努力,甚至帶著點傻氣地去努力。
哦,媽媽我明白了,普通人代表的就是大部分人,我們就是大部分人的一員,大部分人都要努力的。所以“普通”這個詞,一點都不普通。
對啊,語言代表的是思維模式,我們怎麼解讀詞語,也就會指導行動。
接納自己是“普通人”,就是從源頭上讓我們打消急功近利,不要有“天上掉餡餅”的幻想,永遠踏踏實實。

03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

最後,我還和小D說,之前在媽媽的眼裡,TED演講是高不可攀的,講者也都是非常非常厲害的人。
但是,當我從坐在臺下的人變成了站在臺上的人後,我的想法就有了一點點改變。

我以前面對很多機會的時候,我第一反應都是,我還沒準備好,我還不夠好。我總是在等待一個時機,等到我自己覺得自己很棒了,我才開始行動。

這些年我的想法變了,我發現,其實可能永遠不會“很棒”,畢竟這個世界上在任何方面都有人要比我厲害。
而更加關鍵的是,我發現其實我們以為的“超級無敵非常厲害”,也不過是我們自己想象出來的,加了濾鏡的。
就像這次登上了演講舞臺後,我當然清楚自己的水平肯定不是講者裡頂頂好的,但我也清楚了,自己的水平(透過大量練習和準備)也已經夠格去上任何公眾演講的舞臺。
這個自我認知非常賦能,讓我覺得,下次再有任何新機會,我都願意去試試看,這又讓自己打開了更多可能性。
但這個認知,是從我接受了“覺得自己不夠格”的這一反應,才開始的。如果我這次拒絕了這個機會,我可能仍然會覺得,自己沒準備好。
媽媽那天在臺下聽著演講,輪到我上臺的時候,我在結尾臨時加了一句話:這個世界就是個巨大的草臺班子,讓我們一起挺直腰桿,向前一步!
這句話,我是講給自己聽的,講給趕到現場專門來看我的雲阿姨們聽的,也是我想告訴你的。
謝謝你們

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我希望機會來臨時,你都能坦然、欣喜地去接受,而不是本能地後退一步,然後陷入無限的糾結:我可以嗎?我配嗎?

機會找上門,我們就是配得的,可以不可以,也要做了才知道。

聽到這裡,小D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過了好久和我說,媽媽,我好像理解你為啥不去回應那些在你影片號裡,對你外貌髮型評頭論足的人了。

(小D現在會看我的影片號,而且大家的留言她也看,有點領導檢查工作的樣子😂)。
我一下子沒理解她的腦回路為什麼轉到了這裡,追問道,你覺得是什麼原因?
小D說,因為你清楚自己本來就是沒那麼好,也沒那麼差。那就要允許覺得你沒那麼好的一部分人存在,這個是不是就是你想說的“向前一步”的意思。
雖然我不覺得小D的說法和我說的是完全一回事,但我就此把這個話題打住了。
我的女兒才10歲,我一點不著急,她未來有太多太多的時間,慢慢來認清自己,理解社會。
我現在所能做的,不僅是參與了她的人生,我也邀請她參與我的人生,讓她看到:
普通人,也許就是這樣,一輩子普通,
但也絲毫不影響我們有夢想,有事幹,有人愛,積攢起那些自己為之努力後的高光片段。
正在團
大J叨叨叨
這次的演講影片官方遲遲沒有出來,大家可能需要耐心再等等啦。昨天很多朋友留言都喜歡我封面的紅色毛衣,這個下週四直播就會有啦。
這次直播是特地加上的,之前的羊絨直播收到太多好評反饋了,竟然很多朋友都留言說,後悔買少了。
所以我特地又去選品了,這次不僅有咱們的春節戰衣,還有男士的,買的少但一定要穿好的羊絨毛衣和外套。
有時間記得來,先預約哦~
歡迎閱讀我的新書
解鎖思維模式,做個有能量的“自己”👇🏻
👇 點選【閱讀原文
 搜尋歷史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