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起小喇叭📢:新氧優享要有自己的連鎖店啦!
落戶長沙,歡迎所有湘妹子來玩!和北京總部旗艦店同款高標準:正品好價+資深醫師+優質體驗,一把拿捏👌
現在還有開店限時禮送給大家:原價59元的海月蘭入群16元搶!是破天荒的好價!
限量1000份!只給湖南妹坨,速速來領👇
岳陽、婁底、湘潭、株洲、衡陽…周邊的姐妹也記得來嗷,畢竟離長沙都不遠,優惠力度足夠抵消車費+遊玩費用啦!當給自己度個小假

掃碼新增小助理
16元搶海月蘭玻尿酸精華


笑死,怎麼還有人在黑乾隆的審美啊?
前陣子羊寫了康熙和雍正的審美(合集在文末可看),評論區有好人嘲諷乾隆的審美和老一輩比起來是絕對的農家樂風😂

但是大家知道嗎,被吐槽了近百年審美的乾隆爺,其實是很多奢侈品大牌的靈感來源!
今天羊就來給乾隆爺正名下,他的審美並不是中國曆代帝王裡的奇葩,以及為何他的審美如此獨特👇

素雅風與極繁風,乾隆都能駕馭
一直以來,康雍乾這三代人的審美都是網際網路上有關帝王美學的熱門討論,而每每討論這三人,乾隆是永恆的槽點。
羊隨便舉幾個例子哈。
比如,這是他爺爺的審美👇

這是他爹的審美👇

而這…
是他自己設計的,像兩條小美人魚的螭龍🙏

康熙的十二花神杯是這樣👇

而乾隆的杯子卻是這樣👇

很多人吐槽乾隆是因為他的審美過於誇張,說好聽點是多巴胺,說難聽點是農家樂。
畢竟咱中國自古以來都崇尚簡約大氣的素雅之美,康熙的青花濃墨重彩堪稱一絕👍

雍正的瓷器簡約大氣自成一派。

和爹爹爺爺比起來,乾隆的瓶瓶罐罐花裡胡哨亂七八糟,看起來非常得不中國!👇

可是你能想象乾隆爺也是簡約風好手嗎?
沒錯,他一旦簡約起來比他爹差不了多少,不好意思,這也是乾隆的審美👇

乾隆畢竟是中國的皇帝,從小受他爹的耳濡目染還有整體審美氛圍的影響,他不可能完全摒棄對素雅之風的追求。
淡綠、墨綠、翠綠,樣樣精通👇

熒黃、亮粉、暗白,色色驚豔👇

咱就是說,乾隆也不是沒有冰清玉潔的時候👇


就算是微微加了些色彩點綴也不會喪失整體的協調感,反而比上一輩人的審美要更鮮豔生動。

乾隆那個年代的瓷器也不再只追求純粹的淡雅了,有時難免會在紋路上搞點創新👇

當然,一旦不小心創新過了頭兒,就變成了大富大貴之風,看起來很貴很頂很雍容😂

講實話,如果單獨來看這種審美的話其實並沒有特別不妥,但如果和康熙的放在一起對比就顯得格外豔俗。

很多人以此嘲諷乾隆審美太土大款,但平心而論,這種論調有點過於單一盲目。
羊現在就來給大家說說乾隆的土味審美究竟源自何處👇

乾隆:我不是土,我只是有錢
在清代所有皇帝裡,羊認為乾隆的一生是最為幸福的一生。
創業之苦?他爺爺給他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兄弟相爭?他一共就沒幾個(沒夭折的)兄弟。
康熙和雍正在位的時候每天瘋狂卷事業,讓乾隆變成了妥妥的富三代。

乾隆統治年間,中國的經濟總量在世界名列前茅。
據《清史稿》卷一二《食貨二》所載,乾隆六十年人口為29696萬,將近三億!這在條件並不優越的古代是很難想象的。
乾隆不光命好,活得還長,因為過於長壽,他見過自己的爺爺、爸爸、兒子、孫子、曾孫、玄孫🙏

他25歲當皇帝,即位順利,當時政局安定經濟平穩。
而正是因為當時的清朝是這樣一個盛世,所以乾隆的審美多少有些盛世美學的意味。
很多人說:乾隆的極繁審美,實則是他眼裡當時的大清。

和康熙雍正比起來,乾隆在用錢方面要奢侈得多。
除承前制繼續在宮中燒製外,併為每件器物配製楠木匣缽,專門收藏於乾清宮的專庫內。
乾隆的喜好使他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收藏家,就是天下寶物無奇不有,傾國力製作的瓷器藝術品簡直是琳琅滿目!

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說:至乾隆則華縟極矣,精巧之至,幾於鬼斧神工。
沒錯,乾隆朝的陶瓷水平是封建社會的巔峰,琺琅、粉彩、洋彩的技術成熟、在瓷胎上作畫,也達到了極盛。

你別看乾隆時期的瓷器都花裡胡哨的,實則燒製難度很大——
因為不同的色澤都需要不同的燒紙溫度,把各種色彩融匯在一起是件很不簡單的事。
你別看它“醜”(bushi,但它難👇

乾隆這種大俗大雅的感覺,是中西結合的結果👇

這些瓷器雖然看著繁雜,但裡面都是山光湖色、鳥語花香,色地、百花、開光等裝飾大行其道。
為了表達“萬國來朝”的極盛大國之勢,帶有歐洲風格的元素以及琺琅彩也融匯在了乾隆朝的作品中。

中式風滿滿的圖案和紋路,搭配上帶有西式風情的寶石拉環,看上去是不是非常精美?

這裡有花鳥魚蟲,也能涵蓋歐洲油畫👇

為了展現陶瓷技藝的登峰造極,乾隆官窯還特意做了一隻“瓷母”,花色不同,用料不同,技法不同,難度係數極大。
所有的工藝技術加起來多達數十樣👇

乾隆:你說我花裡胡哨?我明明在炫技啊!

乾隆本人的審美和他的花錢習慣一樣“奢靡”,處於盛世的好命富三代,拼命追求工藝上的進步。
一是為了面子,二是為了自己把玩。
比如以琺琅彩為代表的把玩瓷就是最高檔的瓷器之一,一般是皇帝親自下旨或是窯匠們為了討好皇上而做,有些品種甚至只有皇帝和后妃才能享用。

乾隆有這種審美真的很正常,繁榮盛世、政局穩定的場景讓他成為了大清第一顯眼包,凡事都追求誇張的效果。
畢竟從清朝的畫像上就能看出:皇帝的劍囊寶石點綴,駿馬的泥擋精美絕倫



而且還有一點哈!雖說咱們乾隆爺確實有點鋪張浪費,但其實在18世紀,世界上主流審美就是這樣。
比如當時歐洲正在流行的洛可可風,看起來也很奢華浮誇👇

而這其實也是源於18世紀法國貴族沙龍文化的影響,多用嬌豔明媚的色彩,如嫩綠,粉紅,薰衣草紫等,線腳多用金色。

洛可可因何誕生?前提也是因為國家強盛,帝王鋪張。
洛可可風的爹是巴洛克風,巴洛克風和洛可可風一樣花裡胡哨且燒錢。
而它之所以誕生是因為路易十四執掌下的法國是當時的歐洲最強國,於是和乾隆一樣,他也開始大力發展藝術,特別是服裝紡織業。

後來路易十四死了,路易十五得益於祖輩們的財富積累,把巴洛克玩成了更柔和也更燒錢的洛可可。
怎麼樣,是不是更像乾隆了?


對了,歐洲的洛可可和乾隆的極繁主義其實也算是互相影響。
自從新航路開闢後,中國與歐洲的交流就沒有斷過,路易十五當政時正好是乾隆時代。
當時的法國貴族為了更瞭解中國文化,讓絲綢畫師人手一本《中國圖譜》,色彩豔麗的龍、鳳、花鳥魚蟲等影像正好也合了當時貴族的眼緣。

於是,法國人開始順著這種風格繼續探索,中國也受歐洲影響增加繁雜元素,二者越來越像越來越奢靡,算是互相影響互相成就。

而且就算是放到現在,洛可可風依然被很多人推崇,歐洲大牌也依然很喜歡乾隆的極致繁雜。
弘曆這小子給不少設計師提供了靈感👇

關於乾隆,你需要了解更多
講真,乾隆因為自身的梗過於多,也算是中國古代帝王裡的網紅了。
除了被吐槽的農家樂審美外,他活了三萬多天,寫了四萬多首詩,但沒一首是需要背的。

字寫得不好看就算了,還愛到處寫字,被金庸吐槽說“到處題字真的很煩”!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冷枚春夜宴桃李園圖”很符合乾隆的審美和口味,於是他一定要親筆寫個「妙」字…

本人挺喜歡畫畫的,奈何畫工如圖所示👇


蓋章強迫症晚期患者,據《乾隆寶藪》記載,他有印章1000多方,常用的有500多個,光“自強不息”印就有45方。

雖然是北方人,但身高不太拔尖,平時會穿15cm那麼厚的增高鞋…

本人極度自戀,稱自己是十全老人,為了湊功績還能把敗仗說成勝仗

曾在享受髮妻富察皇后伺候靜養期間,讓純妃懷孕,皇后養病期間和太后到處遊玩大宴群臣,病亡當日賞景寫詩“詩裁亦覺清”。
在她死後一邊標榜深情把自己都感動,一邊吩咐下屬暗訪江南美女,火速選定新後大封后宮。

乾隆和富察皇后畫像
他爹雍正每天狂卷,卷著卷著卷短命了。
到了乾隆年間,他自己不卷,選了一批能人為自己卷,結果最後健康又長壽。


他寬以待己,嚴以待人。
據說乾隆朝的妃子們離世後,珠寶都要統一收回,重做再發給別人,子女們在童年時期甚至不能穿織金的衣服。

乾隆還拒絕了東宮送來的純金孔雀鍾,大機率是因為他覺得這玩意的工藝比不上當時大清的水準。
但是他自己呢?
給英國代表團送的東西是一些豬和家禽,在路上根本活不了多久,英國人後來直接把這些東西給扔海里了😑

清朝的皇帝們喜歡鐘錶,康熙就專門設立了“自鳴鐘處”,到了乾隆年間,“自鳴鐘處”改名為“做鍾處”。
他總共擁有3000件左右的鐘表,現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鐘表裡,大部分都是乾隆時期的👇

乾隆的所到之處必有鐘錶作為裝飾,但他不是真的愛表,正如法國鐘錶師汪達洪說的——
“皇帝需要的是奇巧機器,而非鐘錶。”

乾隆活了80多歲,槽點貫穿他的人生始終。
但你不能否認的是,他的審美也許不太中國,可這種極致繁華的美卻被很多時尚大牌青睞。
比如Gucci的乾隆御用款插畫,FASHION CHINA系列👇

手錶也有濃濃的乾隆感👇

再比如LV根據乾隆多寶格製作而成的LV多寶盒👇


品牌甚至還專門做了一款乾隆摯愛腕錶👇

乾隆的簡約風也有被品牌借鑑👇


當然,審美這東西見仁見智,每個人的觀點都不一樣,乾隆的審美到底是好看還是豔俗,羊無法下一個確切的定論。
但是任何審美都受時代背景影響。
大家可以吐槽乾隆的極繁主義,也應該知道這種審美背後是清朝的強盛,是世界主流審美的影響。
乾隆審美下的產物,其實也只是那個時代皇家精神的載體罷了。

至於大牌的青睞?
只能說18世紀是歐洲奢侈品的萌芽階段,清朝又是當時國力最強國家。
也許你認為宋朝的婉約才是真正的中式,但在歐洲品牌眼裡,乾隆或許更能代表中國。

不要脫離時代評判歷史,不要脫離歷史去給審美下一個絕對的定義,但也不要因為審美去盲目崇拜某人。
乾隆審美雖然是盛世美學的代表,但他鋪張浪費,閉關鎖國。

當時英國代表團給清朝送來了航海儀、望遠鏡、槍支彈藥等西方先進的自然科學成果,結果乾隆:不足為奇!
英國人把咱的豬給扔了,乾隆則把英國人送來的東西放在庫房裡不再理會。
在冥冥之中,歷史程序的伏筆早已埋在了這裡。

乾隆年間《萬國來朝圖》區域性
乾隆這人實在複雜,他在任期間中國國力確實強盛,可他晚年時貪圖享樂,越來越多的封疆大吏也把政務推倒一邊專門去討好皇帝。
1793年英國使團來華訪問時見到的不是《馬克波羅遊記》裡富庶的景象,反而👇
“在天津,英國船隊將變質的雞鴨鵝扔到河裡,好幾十個人也不管會不會水就往水裡跳去搶。
底層社會幾乎見不到一個胖子,到處都是面黃肌瘦、衣不蔽體的百姓,只有青菜、穀物可以勉強填滿肚子,完全沒有歐洲農民的烤肉、麵包、牛奶和啤酒。”

他造就了極盛審美,也使中國工藝發展遠遠超過前人。
不論後人如何評價他的審美,我們都要承認乾隆朝的很多藝術品直到現在都是我們的驕傲。
但是最後羊不得不說:乾隆的盛世審美,也許只是他一個人的盛世。
點贊過1000,繼續扒皇帝👇

推薦閱讀(點選標題可看)
宋徽宗審美 :私生活是真亂,美也是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