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宮秋日賞四花
文|周乾
故宮又名紫禁城,曾為明清皇宮。故宮包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花卉文化即為其中之一。宮中的一年四季,皆種植有不同種類的花卉。相對於百花盛開的春季而言,宮中秋季盛開的花卉較少。秋季宮中盛開的花卉有紫薇、凌霄、玉簪、荷花等。其花形優美,花色鮮豔,不僅點綴著紫禁城壯美的景觀,而且與紫禁城本身、與紫禁城內的歷史人物,均有著濃厚的文化淵源。
一、紫薇
夏秋時節,公眾進入故宮參觀時,會注意到部分割槽域有紫薇樹(圖1-圖2)。其品種可包括紫薇、紅薇、銀薇、翠薇等。紫薇樹皮平滑略帶灰色,樹幹受觸動後易產生“撓癢癢”般晃動,樹枝的花序造型優美,枝頭的花瓣繁密、花色迷人。在夏秋少花的季節,紫薇競相綻放,以獨特的魅力引人注目。不僅如此,紫薇花與紫微星、紫禁城均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淵源。

圖1 御花園裡的紫薇花

紫薇花與紫微星密切相關。“紫微星”是古人對北極星的稱呼,位於地球地軸的北端。古人經過長期的觀測,認為紫微星位於中天,位置永恆“不移”,為天帝的居所,並稱為“紫微宮”。紫薇花與紫微星相關聯的記載,較早的可見東晉王嘉的《拾遺記》。書中載:西晉時期,民間園圃雜草滋生、狐狸兔子頻頻出沒;朝中官員認為此象出現,是因為觸犯天宮中的紫微星,如不制止,都城洛陽很可能被毀;於是皇帝下令在全國園林中廣栽紫薇花,以“壓制”這種不祥之兆。宋代劉敞在《答黃寺丞紫薇五言》中,稱紫薇“名與星垣同”、“應是天上花”,亦反映古人對紫薇花、紫微星的理解。
紫薇花還與紫禁城密切相關。這是因為紫禁城的命名、佈局均與紫微星(即北極星)密切相關。古代帝王講究天人合一、天人感應,並自比為“天子”。既然“天帝”住在天上的“紫微宮”,那麼帝王在人間的住所就稱“紫禁城”。而從佈局角度而言,紫禁城的佈局與紫微星亦密切相關。

紫禁城位置示意圖
按照我國古代星象理論,紫微星為天帝居所,位於天宮中的紫微垣區域,而紫微垣主由十五顆星沿著東西向排列組成。與之相對應,紫禁城的內廷區域為皇帝居所,主要由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及東西六宮,合計十五座宮殿,亦沿東西向排列組成。不僅如此,“紫禁城”是明清皇宮的代言詞,而紫薇花為宮中廣載之花,因而紫薇花與紫禁城有著文化的相似性。

紫禁城宮殿鳥瞰
二、凌霄

養性齋
夏秋時節,宮中御花園養性齋前,凌霄花遍佈在假山疊石之上,競相綻放(圖3)。凌霄屬於攀援藤本植物。“凌霄”一詞本意為志向高遠,那凌霄花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載:“俗謂赤豔曰紫葳葳,此花赤豔,故名。附木而上,高數丈,故曰凌霄。”即“紫葳”指的是花色赤豔,“凌霄”是指此花可攀援高聳物體,直上數丈高空,有“壯志凌雲”之勢。

圖3 御花園裡的凌霄花
凌霄花自夏至秋開花,且花形、花色引人注目。其花形修長,花瓣頂部略往外捲曲,呈漏斗狀,又似牽牛花。花枝繁多茂盛,纖蔓柔美。宋代范成大的《壽櫟堂前小山峰凌霄花盛開》有“天風搖曳寶花垂,花下仙人住翠微”;詩中稱凌霄花為“寶花”,讚美其美麗婀娜,引得仙人花下駐留。明代湯珍的《凌霄花》一詩中,用“朱英燁燁綴青煙”來形容凌霄花的花色,即如火焰點綴在翠綠的藤蔓間;又用“夕陽似與矜顏色”,將凌霄花與夕陽的顏色進行類比,互為映襯,營造出和諧美麗的畫面。而紫禁城內盛開的凌霄花,碧葉絳紅,隨風飄逸,無疑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點綴著古老皇宮的景觀。
清代宮廷劇《如懿傳》中,有乾隆帝與凌霄花有關的情節。如乾隆帝在書房畫凌霄花,高貴妃看到不悅。她後說皇上畫什麼花不好,非要畫這種低賤的花。高貴妃引用了唐代白居易《有木詩八首》:“朝為拂雲花,暮為委地樵。寄言立身者,勿學柔弱苗”,以此貶低凌霄花。白居易在詩中,批評了凌霄花自身柔弱,好攀附高大樹木,容易隨其覆亡。不料乾隆帝引用宋代賈昌朝的《詠凌霄花》:“披雲似有凌霄志,向日寧無捧日心”,予以駁斥。乾隆帝認為,此花堅韌頑強、高聳挺拔,為御花園中難得之花。需要說明的是:賈昌朝在詩中,稱讚凌霄花一心向著太陽生長,志向宏大,高入雲霄。此情節雖然虛構,但可反映凌霄花喜攀緣、喜光照的真實特性。

《如懿傳》
那麼,歷史上的乾隆帝對凌霄花的真實評價是什麼?乾隆帝在《題錢維城四季花卉冊·凌霄》中,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詩中有:“翠蔓朱華嫋嫋柔,陸離搖曳足風流。饒伊縱有凌霄志,不附喬柯嘆末由”(圖4)。不難發現:乾隆帝認為凌霄花縱然鮮豔美麗、在空中瀟灑飄逸,但由於它是依附高枝而生長,因而一旦離開依靠,便會沒有出路。

圖4 故宮藏乾隆款御詠花卉詩墨——凌霄墨
三、玉簪
八月酷暑,公眾進宮參觀,可看到傳心殿前、文華殿前、寧壽門廣場等區域,遍植玉簪花(圖5)。玉簪花又名白鶴仙、白萼、季女等,為我國庭院中的傳統花卉,其花期一般在夏季和初秋。明清時期,宮中曾植栽玉簪花。明代呂毖在《明宮史》中記載:八月宮中賞秋,玉簪花是其中之一。清代宮廷畫師錢維城,曾為乾隆帝創作《九秋圖》,其中就有玉簪花。關於玉簪花的花形特點,明代李時珍稱其高一尺(約0.32米)許,柔莖如白菜,葉大如掌、團而有尖,花未開時“正如白玉搔頭簪形”,花開時“微綻四出,中吐黃蕊,頗香”(《本草綱目》 卷17“下草部”)。宮中現植的玉簪花,花形如前所述;花柄高出花葉約一尺,頂端開花十餘朵,每朵花又含花瓣6片。玉簪花的花色如玉,花香四溢,清新脫俗。

圖5 傳心殿前的玉簪花
至少自唐代起,玉簪花就為文人雅士所讚譽。唐代羅隱的《玉簪花》載:“雪魄冰姿俗不侵,阿誰移植小窗陰。若非月姊黃金釧,難買天孫白玉簪。”詩人將玉簪花脫俗的外觀,形容為冰雪鑄成一般;又將玉簪花形容為仙女所遺之玉簪,非嫦娥的黃金鐲不能買。此處“月姊”指嫦娥,“天孫”指織女。宋代鄭大惠的《玉簪花》載:“兒童莫訝心難展,未展心時正似簪”。詩人從兒童視角出發,解讀玉簪花名稱的來源:花未開時,其外觀猶如一支潔白如玉的髮簪。明代田藝蘅《玉簪花賦》載:“山梔為之抱慚,水仙見而增妒。縱玉井之蓮花,亦同行而卻步”。詩人透過山梔、水仙、白蓮的反襯,來讚歎玉簪花之美。清代乾隆帝曾作《玉簮》:“花色白多香,玉簮最郁烈。美人起晨裝,搔頭一枝折”。乾隆帝在詩中,不僅誇讚玉簪花色如玉白且散發清香,還將其比作美人起晨後裝扮用的頭飾。
玉簪花與明代宮廷官員楊慎有關。楊慎又名楊升庵,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楊慎、解縉及徐渭)。楊慎於明正德六年(1511)考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並曾擔任嘉靖帝老師。他性格耿直,得罪了嘉靖帝和姦臣,因而被流放到今雲南保山市。明代宮廷畫師陳洪綬繪有《楊升庵簪花圖》。畫面中(圖6),楊慎身著寬袖大袍,頭戴幾朵鮮花,似醉非醉地在樹下游走,其眼神露出倔犟不羈、玩世不恭之意。兩位侍女跟在他身後,一人雙手捧缽,另一人單手執扇,均滿臉作疑惑狀。畫面右上方有題款:“楊升庵先生放滇南時,雙結簪花,數女子持尊踏歌行道中,偶為小景識之。洪綬”。畫面中楊慎的怪異舉止,主要是表達自己被貶後心情壓抑,對現實的不滿。楊慎曾在《升庵詩話》中盛讚玉簪花,且雲南保山及周邊產玉簪花。不僅如此,古人認為玉簪有“脫俗”寓意。因而楊慎頭戴的“簪花”,與玉簪花又有著微妙的聯絡。

圖6 《升庵簪花圖》(區域性)
四、荷花

《貓石圖》作於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畫面開首畫玉簪一枝,接著畫荷花、荷葉
荷花為紫禁城裡的夏秋一景(圖7)。荷花又名蓮花、芙蕖、藕花等,為水生植物,花期一般為6月-9月。先秦時期的《詩經》載:“山有扶蘇,隰(xí)有荷華”;意即山上有茂盛的扶蘇,池裡有美豔的荷花。這句話可謂關於荷花的較早記載。另清代汪灝的《廣群芳譜》載:“宋孝宗於池中種紅白荷花萬柄,以瓦盆別種分列水底,時易新者,以為美觀。”這句話說明:至少在宋代的宮廷中,就有盆栽荷花的作法。夏秋時節,荷花的花葉寬闊而翠綠,花瓣碩大且多色交織,花蕊鮮豔並映襯花瓣,展示出清新脫俗、令人陶醉之美,因而在紫禁城內深受歡迎。

圖7 御花園裡的荷花
荷花好生長在水中,但相對皇家園林而言,紫禁城內的水域偏少。因而宮中荷花多以盆栽或缸栽方式,種植於各宮殿前。如咸豐帝的《靜怡軒》載:“駘蕩和風蓮漏遲,閒情都向靜中怡”;即靜怡軒前曾種植有荷花。又如嘉慶帝的《仲夏養心殿》載:“蓮漏遲遲移砌角,松濤謖謖下庭陰”;可反映養心殿曾經栽植荷花。再據《內務府奏銷檔》載:乾隆時期,御花園栽藕在三月;易知御花園內曾種植有荷花。需要說明的是:蓮花是藕的花朵,藕是蓮的地下莖。
清代紫禁城周邊河流栽種有荷花。《大清會典》載:“御河三海諸處歲各有蓮藕之租,均量地薄徵,以供內庭蒔植花卉之用”。這句話說明:宮中庭院內的荷花,多源於御河或三海。此處,“御河”是指環繞皇城的河流;“三海”是位於紫禁城附近的北海、中海和南海。康熙年間戶部侍郎呂履恆,曾作詩《御河藕花》,其中有:“內朝直北去,金水在東南。獨立千門側,遙看萬頃潭。香滋雲液滿,色藉曉光含。”詩中讚美御河遍植荷花,景色怡人。據《欽定總管內務府現行則例》記載,康熙十六年(1677)奏準:紫禁城護城河栽種蓮藕,每年除進用,餘剩者鬻賣,所得銀兩存奉宸苑,作為辦買零星物件之項。另清代宮廷老照片中,皇宮城牆外的筒子河東、北、西三面,曾遍植紅荷。
清代帝后多好賞荷,以乾隆帝為例進行說明。位於圓明園北面的“多稼如雲”(圖8),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該景區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面為荷花池,北面為賞荷用院落。乾隆帝曾作《多稼如雲》,其中載:“坡有桃,沼有蓮,月地花天,虹梁雲棟,巍若仙居矣”;即山坡上種植有桃樹,水中種植有蓮花,景色如畫,猶如仙境。乾隆中葉,在多個荷花盛開之際,乾隆皇帝在此處侍奉母后進膳賞荷,並作御製詩多首。圓明園為清代皇家園林,宮中多位帝王夏秋季節在此處消暑及理政,因而為清代宮廷的重要組成內容。

圖8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之“多稼如雲”
綜上可知,故宮裡秋季盛開的花,為宮中難得的景觀。而其包含的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為紫禁城豐富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
《北京晚報》2024年10月2日第13版刊載,有修改
· 相關推薦 ·
周乾講故宮古建築
活字文化出品 bilibili播出
中國古建築基礎入門
細探故宮六百年建築智慧

🛒 購買課程:長按掃描上圖二維碼即可訂閱
限時特惠89元
![]() ![]() 將《故宮建築細探》加入購物車🛒 |
|
![]() ![]() 將《太和殿》加入購物車🛒 |
太和殿作為故宮中體量、等級都無出其右的建築 ,除了宏偉的造型、華美的裝飾賦予它極高的審美價值之外,從整體的柱架、屋頂,再到區域性的榫卯、斗拱,每一個環節都體現著中國古建築的高超技巧與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