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續了4天的小紅書“TikTok Refugee(難民)”開始退潮了。
截止1月17號,小紅書湧入的TikTok難民也就是百萬級別,而且留存率並不高。同時,“Red Note”(小紅書)的谷歌搜尋指數也從14號的高點開始回落。

圖. 谷歌搜尋指數 (來源:https://trends.google.com/)

從15號開始,中國自媒體被“小紅書的潑天富貴”刷屏。小紅書博主們的主頁突然被上百萬自稱“TikTok難民”的美國使用者佔領。網友們“交貓稅”,發自家寵物的萌照(小紅書上流傳一個梗,必須交貓稅才能被社群接納),各種自我介紹,才藝表演……
原因無它,按照規定,1月19號TikTok要被封禁,上面200萬創作者和700萬的小商家將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美國著名的主持人肥倫開玩笑說——“他們(指美國使用者)寧可學中文也不願意用美國應用!”
換句話說,TikTok難民們湧入中國小紅書,不太像出於“轉換平臺”目的,倒是更像一場盛大的行為藝術表演——美國政府不讓我們用TikTok這個“中國應用”,我就偏偏再下載一箇中國APP。幾天內“TikTok Refugee(抖音難民)”,在小紅書撐起了超過14億瀏覽量和超過30萬個筆記。

小紅書一時風頭無二。最近兩天,下載量在87個國家登頂。
中國應用那麼多,為什麼TikTok難民偏偏選擇了小紅書?
這可能是基因決定。小紅書以海淘攻略起家,因此很多初始使用者就是海外華人,海外使用者可以用海外手機號註冊小紅書賬號,因此小紅書是少有的一直沒建牆的主流平臺(而抖音、快手等APP則不能用海外手機號註冊,天然地阻擋了海外使用者的進入)。
但說這是小紅書的“潑天富貴”,話明顯說早了。
內容平臺有天然文化和價值觀屬性,不是“高度本地化”的策略,很難讓海外使用者產生信任感;更重要的是,海外使用者的湧入也給小紅書的技術、稽核、監管都帶來了諸多壓力——美國使用者叛逆期過去,可能也就是小紅書潮歸於平靜之時。
小紅書吃到的更重要的紅利,一是海外知名度上升(這波廣告效果之強烈,比XX支援超級碗更甚);二則是國內使用者的活躍度提升——很多沉默使用者重新開啟小紅書,甚至非小紅書典型使用者也來了,我團隊內的理工男也第一次下載了這個APP——畢竟,外國友人紛紛來華展示才藝、表示喜歡中國文化,這種“萬國來朝”是當代中國網友最喜歡的時代敘事。
萬國來朝的“小紅書敘事”在資本市場也引發了震盪。
和小紅書沾親帶故的股票紛紛漲停——
14日,遙望科技、壹網壹創、引力傳媒、愛慕股份、歌力思、皮阿諾等個股在競價階段即封漲停。被稱為小紅書概念板塊的31只股票,14日一天內平均漲幅高達10.6%,15日的平均漲幅也高達5.64%。
這些概念股,有的是營銷服務機構,比如壹網壹創是一家電商代運營公司,幫助品牌在各大電商平臺做運營服務,例如幫品牌做線上推廣、網店運營、直播帶貨,典型成功案例是曾經為百雀羚提供產品開發、品牌傳播、整合營銷、電商運營等一站式線上營銷解決方案,實現了百雀羚的網上翻紅。還有遙望科技,簽約/孵化網紅達人和簽約明星藝人,在小紅書、抖音、淘寶等多個平臺直播帶貨。此外,首都線上(300846.SZ)因為小紅書提供算力支援,神州數碼(000034.SZ)為小紅書提供運營服務,也被認為是小紅書概念股。
還有的是品牌方,將小紅書作為其渠道拓展的重要一環。例如,皮阿諾專注木作類定製家居產品,近幾年在品牌營銷上積極開拓了抖音、小紅書等新媒體渠道,目前其在小紅書平臺的賬號粉絲達2.8萬。嘉曼服飾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我司旗下Hush Puppies暇步士、水孩兒、哈吉斯童裝等品牌有在小紅書平臺進行宣傳推廣,公司旗下各品牌會擇機進行直播等多種形式的品牌宣傳”。還有愛慕股份,這是一家內衣品牌,曾在2024年母親節期間,愛慕以小紅書平臺為核心,與明星蔣勤勤、田媛等進行內容共創。
但實話說,這些企業和小紅書的關聯度實在挺弱:愛慕就發公告說,小紅書渠道2024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223.08萬元,佔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比例僅為0.10%,佔比較小,對公司業績無重大影響。
但市場情緒上頭了,不管那麼多,資金蜂擁而至——這種社交媒體導致的價格反應就是“拱火效應”,這也導致要在敘事裡賺錢很難。
首先,價格調整會非常快,甚至很短時間內就調整過度,趕不上。
其二,短期的流行敘事,很容易被證偽,然後消失甚至反轉的。
但是在市場上,像我我們這樣普通人絕大多數是後知後覺的,所以一個敘事越流行,價格效應越大,就越容易“埋人”——小紅書概念股也是如此,短短四天就經歷了反轉,14日的平均漲幅高達10.6%,而16日就收窄到1.82%,而17日就開始下跌,平均下跌了2.89%。而且,前兩天漲幅越高的股票,17日下跌幅度也越大。

煙火終究易冷。
但溫度也許仍在。這幾天的“TikTok Refugee”浪潮雖然短暫,但讓我想起了30年前,網際網路萌芽期的“地球村”願景——
雖然中美在許多政治議題上摩擦不斷,但中美民眾們第一次大規模互動之後,卻驚奇地發現,人性底色都是相通的,甚至可以做朋友:
美國人操著蹩腳的中文做自我介紹,發自家寵物的萌照,中國人熱情評論點贊,也回饋以寵物萌照和meme表情包。中美網友開始“賽博對賬”,中國人發現美國人的確收入高,但醫療、教育費用也挺貴的,美國人也發現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沒有想象中糟糕。一位美國網友說,“我發現我與中國工人之間的相同點,比與美國億萬富翁之間要更多。”

插圖來自小紅書使用者三腳龜
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全球資訊網的發明者Tim Berners-Lee在自傳中總結道:“透過成千上萬的基層努力看到網路起飛的經歷給了我巨大的希望……我們可以共同創造我們想要的世界”。
30年過去了,人們最終因為各種外部因素和自身的認知侷限,踏上了撕裂、憤怒和對立之路。但是,這場始於意識形態的“網際網路難民”事件,卻讓我們看見 ——
也許,世界終究是平的。


商務合作、投稿、約稿以及金融同仁資源對接、入群請新增管理員投行-滌生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