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壇劇變,中德關係何去何從?

德國政壇發生劇變,默克爾都沒想到。曾經混不上桌的極右翼選擇黨,突然崛起,甚至有希望在選舉中搏一搏。
德國現任總理朔爾茨,本以為自己還能穩坐江山,也是沒想到,選民的態度變得這麼決絕,連任的希望似乎已經被提前掐滅。
這一切的起點,離不開歐洲經濟的持續低迷。俄烏打了多久,德國就對俄羅斯制裁了多久。
結果卻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能源價格飆升,通脹嚴重,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一直飛漲,收入縮水,社會福利面臨削減,失業率也在上升。
民眾抱怨反對的呼聲越來越高。普通大眾的訴求是什麼?無非是工作穩定、收入增長、社會福利保障。當前政府兌現不了這些承諾。
那就換換人吧,選擇黨則抓住機會,高舉“反全球化、反移民、德國利益優先”的旗幟,吸引了越來越多選民的支援。
魏德爾承諾,如果上臺,將在100天內採取“史無前例的行動”,在德國邊境部署軍警,阻止任何非法移民進入,她主張“德國優先”,甚至支援德國退出歐元區。
主張退出北約、反對歐盟一體化,主張重啟核電等;試圖建立以德國為中心的歐洲自主體系,重構歐洲權力結構。如果魏德爾當選為德國總理,還把她的承諾都兌現完成了,歐洲將一分為三,變成英國、歐盟和德國,這是歐洲各國領導人不願意看到、而特朗普政府期望看到的狀態。
如果魏德爾當上了總理,不管她的主張能否推行成功,都將削弱歐洲。
對中國來說,德國一直是在歐洲的重要合作伙伴,雙方在經貿、科技等多個領域都有著廣泛且深入的合作。
日前,魏德爾明確表示,有必要恢復與中國和俄羅斯的貿易和外交關係。魏德爾之所以主動亮出對華政策,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中國對德國有著難以忽視的重要性。
如果魏德爾贏下大選,接替朔爾茨成為德國新一任總理,中德雙方關係以及經貿合作有望邁入新的階段。而中國也將透過德國對華路線的調整,獲得一個難得的發展良機,不僅可以成功突破“小院高牆”技術封鎖,而且還可以擴大中國多項產業在歐洲的市場佔有率,獲得一個穩定的發展空間。
德國大選的最終結果,無疑將直接影響中德關係未來的發展走向。
2月23日就是德國大選,在這最後的衝刺階段,德國政壇的這場激烈角逐會走向何方,極右翼勢力的崛起又會給德國乃至整個歐洲帶來什麼樣的影響,美國等國際力量的介入又會讓局勢發生什麼變化,中德關係何去何從,我們慢慢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