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降低存量房貸利率,為重壓的你開啟卸鼎、離場的時間視窗

1
就在過去的4天時間,一種亢奮、暴躁的情緒,從無到有,迅速蔓延了開來。
率先做出反應的是國內股市,A股1年的跌幅,只用了3天就收復了。
雖然幾乎無數的股票、基金個人投資者,已經經歷了3年9個月深度被套的煎熬日子,但是一部分人已經亢奮起來了。
3天收復1年跌幅的速度,讓他們深信,再這樣漲1-2周,他們就能回本了。

與此同時,經歷了房價下跌3年4個月的房產經紀人員、已購房業主們,也彷彿嗅到了史詩級救市的味道。
9月24日,金融監管總局牽頭央行為主角的釋出會上,釋放了定向針對房地產、A股市場的利好政策。
最重要的是3條:
1、統一調降存量房貸利率50個基點,同時引導銀行將存量房貸利率向新房貸款利率看齊(但非強制);
2、將全國層面的二套房貸最低首付比例由25%下調到15%,統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貸最低首付比例;
3、央行設立非銀行的金融機構互換便利資金額度5000億,方便它們將手頭的股票(ETF),質押給央行,換取國債、央行票據等高流動新資產,再次賣出換成現金,進入股市買入股票(ETF)。
說白了:
央行開始透過商業銀行之手,減輕已購房者的房貸壓力,並且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和利率,吸引更多的人去買房;
央行透過非銀行金融機構(匯金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之手,將更多的貨幣流動性,注入A股市場,試圖拉昇股價,從而間接促進消費,改善上市公司業績。
看到A股市場暴烈的反應,如果你缺乏多年炒股的經驗,同時也不具備宏觀經濟學、投資學的基本常識的話,你必然會被煽動得心急火燎,彷彿覺得這一次不親自下場全倉、上槓杆抓住機會,不但過去3年9個月的損失會既成事實,也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在流動性催生的資產泡沫中大快朵頤。
當然,我真的相信,大多數人的想法,不再是為了透過暴富,來實現財務自由。
過去3年9個月,在股票、基金、房產上,他們已經受夠了當初被裹挾著、在熱血上湧的情況下衝進了資本市場、地產大潮的苦,腸子都悔青了,如今就想回本。
(圖源自公眾號:獨立屋)
是的,大家一定在內心裡發誓:

只要讓我回本,我一定退出市場,再也不碰股票、基金、房子了。

雖然我從2018年開始,就一直在公開發表文章,聲嘶力竭地勸阻所有讀者:離開大城市的房地產、遠離A股股票、千萬不要隨便投資基金,但是我孤獨的聲音的力量是渺小的,能夠影響到的人,在全社會上的佔比,完全是滄海一粟、可忽略不計的。

所以,站在歷史性救助A股、房子、經濟的關口,我再次願意以專業的、穿越歷史風雲的跨國研究,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告訴你如何撥開雲霧見真章,觸控到真相的大門。
2
我們可以回顧下,無論是美國應對2008年次貸危機、2020年疫情導致的經濟和股市休克,還是日本從1990年代開始的長達30多年的挽救經濟、金融和房地產危機的做法,從來都是至少3套組合拳聯合出手,並且力度都很重: 
1、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央行(美聯儲)購買財政部發行的國債,為財政部注入資金,同時鼓勵非銀行的金融機構透過定期證券借貸便利等工具將換來的資金注入股市;
2、非常積極的財政政策,財政部不光為居民和企業減稅、用財政資金免除貸款利息,更是直接發放現金補貼最終端的居民、企業,不讓任何中間環節來遲滯,保住居民、企業的信心和消費能力;

3、央行(或美聯儲)和行政(包括財政部)

決策機制改革、移民和(或)人口制度改革、醫保和(或)養老體系改革。

換而言之:

央行(美聯儲)提供貨幣;

財政部負責穩住居民、企業和經濟體的正常執行;

改革負責解決導致危機的深層次問題,創新制度,將解決方案常態化、制度化。
三者缺一不可,才有可能走出危機,並且永不再犯。

如果沒有寬鬆的貨幣做子彈,那麼財政政策無法實施;

如果有了寬鬆的貨幣、一時的財政補貼,但是對於導致危機的深層次弊病,沒有刮骨療毒式的改革,總是將問題推給後代,那麼解決得了一時,解決不了一世。
最容易的是祭出貨幣寬鬆的政策,幾乎每個國家的央行都能輕易做出決定;

不容易的是用財政危機為危機中受損的底層民眾、中型和小型企業託底,保住經濟網路末梢的毛細血管;

最艱難的是刮骨療毒式的改革。
如果走的是最容易的捷徑,只有貨幣政策,而配套的政策沒有跟上,導致經濟、股市、房地產、居民收入預期、保障體系的基本面沒有明顯變化,那麼注水能夠帶來一時的興奮,遺留下的後果,耗時更長、更加難以解決。
更簡單地說,如果只有貨幣政策,透過銀行體系將多餘的槓桿資金注入股市、地產業,而在財政政策上畏手畏腳,不對居民和企業紓困、修復資產負債表,最終會發現,股市、房價的短期走牛會成為空中樓閣、海市蜃樓,上去多高、跌下來就有多慘。
2014-2015年的A股市場,在降低利率、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寬鬆貨幣環境下,投資者個人上槓杆、上市公司透過股權質押和員工持股計劃上槓杆,造就了創業板的大牛市後,迎來的就是3輪股災和2016年初的大盤熔斷行情。
與此類似的是房地產市場,2014年開始的「棚改貨幣化、漲價去庫存運動,也是透過將棚改貸款注入地方財政賬戶,各地方將現金髮放給給拆遷的居民,鼓勵他們購買新區的土地,助力地方財政獲得更多的土地出讓金,本質也是僅僅用貨幣的方式鼓勵地方財政、居民上槓杆。
本來,2014-2015年是解決土地財政、房價問題的最後時間視窗,但是隨著全國房價又在3年之內繼續上漲了30-100%,2021年地產危機全面爆發,帶來的居民財富縮水、民營地產企業幾乎全面暴雷、消費降級的窘境,很多年都可能無法走出來。
所以,面對貨幣政策為開路先鋒的激勵政策帶來的脈衝式行情,無論你在房地產,還是國內股票市場,請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因為,最容易的貨幣政策,是市場投資者最容易感受到的強心劑,然而,事情能否真的迎來轉機,關鍵在於後續的財政政策、糾錯改革措施,能否站到歷史舞臺中間位置來唱戲。

萬里長征才剛剛開始。

捷徑已經走完了,艱難的路還沒有到來呢。
所以,我們看到,2024年第四季度,為了挽救A股市場,攜帶著槓桿貨幣進場的主體,不再是投資者個人,以及上市公司內部員工持股平臺,換成了非銀行的金融機構、上市公司自己,利用質押股權換來的資金、低息貸款來的回購專用資金,再做一遍類似的事情,強行進入股市,最終效果會如何呢?
效果取決於財政政策、收入分配製度和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的進度。
遠非一日之功。
如果,如果有人僅僅藉著貨幣政策的宏大敘事,向你編造一個華麗、美妙的股市前景,請你相信我,這一次的過程或許和歷史上不同,但是結局早就已經註定。
你完全可以不要相信別人編造的故事;
相反,可以適度“利用”別人相信宏大敘事的機會,給自己一個體面離場的機會。
3
房地產市場的底層邏輯,也不外乎如是。
如果你不相信的話,我們完全可以借鑑一個貨幣政策幾乎雷同、基本面也比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的地產市場基本面更強的中國城市,來做一番推演:

香港。

(圖源自青驛網@滕六)

香港是外匯自由港,沒有外匯管制,任何國家/經濟體的資金都自由進出,是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

為了挽救下跌了3年的房地產市場,留住外來資本和人才,香港特區政府分別在2023/2024年開啟了寬鬆措施。

2023年,首次放寬部分

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俗稱“辣招”)

,非香港永久性居民(除非符合相關豁免)在香港購買住宅物業的買家印花稅、住宅印花稅,分別從原來房價總款的15%,降低至7.5%。

2024年2月28日,再次宣佈自即日起撤銷所有“辣招”,即所有住宅物業交易無須再繳付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新住宅印花稅。

寬鬆的刺激政策,確實為香港的樓市,帶來了成交量的大幅上漲和價格的小幅反彈。

但是,脈衝式的熱情僅僅維持了1個季度。
從6月份開始,香港的房價,重回下跌通道,如今,已經跌到了2015年的價格水平。
香港房價坐了一趟過山車,回到了10年前。
也許,有人會說,大陸的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的條件不一樣,有源源不斷的年輕人從農村、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三線及以下城市,進入東部沿海大城市,有著足夠的戰略儲備人力資源來接盤。
但事實上的情況是,臆想中的接盤資源:年輕人,早已經在2015-2021年的歷史狂躁潮流中,掏空了六個錢包。

在2015-2021年房價暴漲的這一輪6年時間,中國總共售出了117.3億平方米的商品房,摺合1.17億套,佔中國20年來商品房總銷售數量2.25億套的一半。
尤其是,從2018年開始算到2021年這4年買房的人,是慘中慘,頂點接盤,從買房之日起就一直在虧。這批人買房合計71.82億平米,摺合7100萬套房,佔到中國有史以來銷售商品房總量的1/3。

我個人初步估算,這3年半時間下來,存量房持有者、房地產開發企業在這輪房地產危機中損失的財富達到了18萬億美元之巨。
我曾經無數次呼籲,年輕的讀者們,不要被裹挾著進入這一極度危險的遊戲,因為一個草率的決策,就有可能將30年的青春給填進去。
即使已經被迫上車,也有可以賣出房子的機會,同樣有無數的提前還貸的機會。
當前存量房貸平均利率大約在3.92%,此次降低50個基點,如以商貸額度300萬元、貸款30年還款方式計算,每年房貸減少大約1萬元,30年可以減少利息支出共30萬元。
按照央行的預計,惠及1.5億人口,每年減輕存量購房者負擔達到了1500億元。
雖然來得實在太遲了,但是,來了總比不來好……
你最好的決策非但不是看到二套房首付比例降低至15%就上7倍多槓桿再去扛鼎第2套,而是要麼賣房、要麼繼續提前還貸。
因為即使再降低50個基點,平均利率還有3.42%,而現在國內經濟體力,幾乎找不到能夠讓你閒置資金產生同樣水平的無風險回報率的投資渠道了。
我依然重複2022年事後的建議:《真沒想到,2022年最佳的理財方式居然是:提前還房貸》。
當然,我相信,如果你願意賣房的話,這也是從今往後比較出來的最佳時間視窗。

限購取消後,能買北京、上海、深圳的潛在買家變多了;
有些賣家會撤回掛盤,有些賣家會臨時毀約要加價。

這正是你快速出盤、離開市場的絕佳機會。

轉瞬即逝。
最後我相信,假如有機會時常進行這樣的討論,假以時日,你也能夠慢慢具備看穿歷史風雲的視野和認知。
你在判斷歷史洪流的走向時,就不會糾結於當下紛紛擾擾的噪音變量了,而能抓住幾個能夠一錘定音的核心歷史訊號,就能提前於芸芸眾生,看穿世事紅塵、時代命運。

我希望,你和其他4100+個人一樣,加入明哥的私密知識圈子,共同頭腦風暴、思想激盪,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裡,儲存自己,逐步實現思想自由、財務自由。


長按上面的綠色圖片,識別圖中的二維碼,付費加入即可(老使用者續費自動打9折。)
加入後下載知識星球App,用微信登入,進入「明哥讀者閉門論壇」。
本號隨時可能失聯,請再關注備用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