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西南聯大路丨清華經管EMBA24-B班蓄勢出征:以史鑄魂,續寫山河浩蕩

山河有憶,絃歌不輟

1941年的川南敘永,寒霧籠罩的破廟祠堂中,一盞油燈照亮了《詩經》泛黃的紙頁。西南聯大敘永分校的師生們裹著補丁棉袍,在漏風的木窗前誦讀“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彼時,馮友蘭在此修訂《新原人》,聞一多跋涉百里採集《九歌》歌謠,八百學子以竹簡為硯、草紙為書,用“剛毅堅卓”四字在戰火中澆築起民族精神的脊樑。
八十五載光陰流轉,當清華經管EMBA班級的旗幟即將飄揚在這片熱土,我們以歷史為鏡,在時空交匯處叩問:何為教育興邦的永恆火種?何謂強國富民的精神基因?
敘永精神,風骨長存

翻開敘永分校的課表,物理課在龍王廟講授,哲學討論在城隍殿展開,圖書館僅有的2000冊藏書需師生輪流值守。1941年冬,朱自清典當大衣購置《莎士比亞全集》,吳有訓用馬馱著實驗儀器翻越烏蒙山脈,鄭天挺在油燈下編纂《清史探微》。
這些“不合時宜”的堅守,恰是清華校訓“自強不息”的絕佳註腳——當戰火撕裂山河,他們以學術為盾、以文化為劍,在蜀南丘陵間築起一座精神長城。今日重讀這些史料,彷彿觸控到歷史的脈搏:真正的教育從不在高樓廣廈,而在能否於困厄中堅守“為往聖繼絕學”的信念。
以史為舟,‌薪火不滅

站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我恍若聽見歷史深處的琅琅書聲,正穿透時空與當代企業家的鏗鏘步履共鳴。我們以清華EMBA學員的身份向西南聯大精神致意:當“厚德載物”的校訓化作供應鏈管理的倫理底線,當“自強不息”的精神注入企業戰略的基因鏈,這便是對“奮進新徵程”最鏗鏘的回應。
歷史從未遠去,它蟄伏在每一次產業升級的陣痛中,奔湧在每一條鄉村振興的田壟上,更烙印在當代企業家“產業報國”的赤子丹心裡。
蓄勢待發,征途如虹
當我們的腳步踏上敘永古道的青石板,丈量的不僅是山河的經緯,更是一場跨越世紀的對話——昔年聯大人以文脈守護國脈,今日清華人以實業築牢國基。從教育救國到鄉村振興,從烽火絃歌到數字中國,清華經管EMBA24-B班正以歷史為炬,在巴蜀大地上書寫新時代的行軍志。
‌且看吾輩踏歌而行,讓聯大精神在新時代的征途上浩蕩迴響!
內容來源:清華經管EMBA24-B班
編輯:張芮
責編:段茜
主編:莊麗
喜歡清華經管EMBA,請點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