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dies and gentlemen,又到了一年一度牌王爭霸賽(家庭版)的時候了。
每年這會都是小C最忐忑的時候,因為自打成年後,繼婚育狀況、工資數字的靈魂拷問後,一個新的挑戰又明晃晃地擺在了我面前。

因為牌技太爛始終被親戚們排除在“大人桌”之外@七顆猩猩
“一雪前恥” or “延續敗績”,怎麼憑藉一手精湛的牌技征服親戚們,徹底摘掉新手頭銜,成敗在此一舉。
有人說,朋友局王者算什麼,打麻將的境界起碼要到“所有牌你都能一把摸出來,哪一家聽牌,人家大機率聽的什麼牌,你打什麼牌大機率會點炮”,這些都學會了才配和家裡那些親戚們一戰。
而聽都聽不懂的我願稱之為:從零到一百,XX村雀神養成計劃。
不過,殘酷的事實總能證明,Yes or no,年年答案都是or,“延續前恥”,都已經數不清連續多少年被我媽嘲笑“去坐小孩那桌吧”了。
但其實自小耳濡目染、有望未來繼承我舅我姨衣缽的小孩,我也未必打得過。

可能不論長到多大,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這些“實在親戚”們都會用實力證明:你大爺永遠都是你大爺。
勇氣在絕對實力面前一文不值,再鬆弛的靈魂都會在連敗數圈後被擊潰。

每年“賭王爭霸賽”前我都是自信滿滿的@十一天
本以為在朋友那摸索出的百般招式足以應付得了一切局面,回了家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老江湖。
在這幫牌齡可能比你年齡還大幾輪的職業選手面前,年輕人們用實力演繹了什麼叫做“你笑而不語,只是一味地點炮”。
保守估計,兩圈下來就得申請未成年貸款,再不濟鳴金投降高舉讀書人的旗幟,錢可以輸,體面不能丟。

當然也有真打急眼的,連夜掀桌攜麻將“潛逃”,“沒錯,你們心心念唸的麻將就在我手裡,不是欺負人嗎?誰也別想玩”。

回村連輸三天,我一怒之下把麻將偷出來了@荷花辣辣辣👗
但大體上,大多數人還是狠狠折服於這幫深藏不漏的本土雀神們高超的技藝、出神入化的心算能力以及驚人的手速的。
私認為這句話可以說到八十歲:廉頗老矣,尚能“胡”否?

戴著氧氣瓶也要堅守在麻將第一線的爺爺@LAN.
誰說金庸小說外無江湖,在麻將桌上,你將看到什麼是真正的風馳電掣,什麼叫真正的刀光劍影。
往往是,在你降龍十八掌還沒來得及擺完第一個動作時,對方已經使出一記一陽指打得你是措手不及,險些就此亂了陣腳。

和親戚打麻將的你,完全跟不上他們的手速@皓瑞啊
丟給你的牌堆成了一個小小的“麻將城堡”,萬、餅、條尚未像新生軍訓那樣老實地分成幾隊立整站齊以隨時候命,不容你思考,下家的姨媽便已經利落地打出了第一張牌。
接著是小舅和姥爺。
當三雙眼睛齊刷刷望向你的那一刻,焦慮與緊張達到巔峰。你手忙腳亂地加快速度,卻只能不厭其煩地一張張依次翻開再慢慢擺放。
伴奏是在桌上輕敲麻將牌發出的響聲,這恐怖程度不亞於眾目睽睽下的一次彙報會議。

打牌太慢會被用這種方式催牌@iiiiii
對於牌場老手來說,他們甚至不需要用餘光掃一眼牌,只需巧手一摸,腦子飛快一轉,就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當機立斷地丟出自己不需要的那張牌。
電光石火間,你可能還沒看清被丟出來的究竟是哪一張,很抱歉,下一位老師傅已經伸出了手。
此刻耳邊彷彿響起了《最強大腦》主持人那富有磁性的嗓音,“這位選手,留給你的時間僅剩五秒鐘。”

打麻將時姥姥的腦子比我轉得快多了@小馬只有一米九
跟不上,完全跟不上,手和腦子都是。
況且,上了牌局才發現,真正的職業選手,都是有自己一套行話的。
當你因為終於記住了“么雞=一條”而沾沾自喜時,親戚們只要簡簡單單的三兩個字便又能輕易把你拉回原點。

只要你想,么雞可以有無數個名字@微樂遊戲
在東北,你甚至可以在牌局聽到“眼鏡”“抬頭紋”“呲牙”之類的黑話。乍一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和牌一對恍然大悟,發現描述得還真挺形象。

東北人的牌局 行話@十七
而到了四川,則又冒出了“單眼皮”“雙眼皮“四菜一湯”等暗語。各種牌被冠上八竿子打不著的詞,不是本地人完全都摸不著頭腦。

四川人的雀場行話@埃及一枝花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對老家的牌場不夠熟練的話,在相當短暫的反應時間內,你極有可能與親愛的故鄉產生語言障礙。
即,當你還在試圖解密帶著濃重家鄉口音的暗語時,職業選手們已經把牌丟入牌池,摩拳擦掌準備進入下一輪了。

不是所有的局都能幻想個“四兩撥千斤”,當你還在苦背各種公式技法時,長輩們或許早已將整本《孫子兵法》內化於心。

麻將初學者的萬能公式@小川同學
起早貪黑背熟了,也用實踐檢驗真理了,堅信萬能公式在手天下我有的“至理箴言”,結果上了桌望著亂序的一手牌大眼瞪小眼,耳旁不斷傳來催促聲。
你不禁頭腦放空,恍惚間腦中浮現的全是中學時反覆哀嚎的那句——
“不是,數學老師真沒教過這種排列組合啊!”

打牌多年毫無長進,甚至看不出自己已經胡了@良策的梁.
不但沒教過排列組合,大學生剛學的概論率估計到這會也不頂用了。
在你還在專注自己手中的牌,用餘光偷瞟了下牌池,成功排除“肯定不能胡”的錯誤選項,再自信滿滿地丟出牌時,只見小舅媽微微一笑,朱唇輕啟,“胡了”。
完了,年輕人的CPU全給乾燒了。

沒錯,他們真的能精準預判你的預判。
堪稱醫院奇蹟的現象是,永遠記不住智慧手機按鍵功能和你今天剛說過的話的爸媽,在牌局上突然賭神附體似地擁有了超強記憶力和心算能力,不但能記住你打出的每張牌,推算你目前手裡有的牌,甚至能走一步看三步地預測未來走勢。

秉持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原則,好學但摸不到門道的年輕人另闢蹊徑,開始“堆公式”。
學不會職業選手的“算牌術”和手法,勤能補拙多記一套“必勝口訣”總沒錯。

全國通用的打麻將必勝口訣@池言
然而,真正的制勝之道,可要比這幾行話複雜得多。

不是,這公式怎麼還有變式啊
死記口訣的結果是,覆盤時恨鐵不成鋼手把手教你如何打的姥姥,像極了當年被你的答題氣到吹鬍子瞪眼的班主任,“都遇到這情況了,你怎麼還能亂套公式啊!”
而年輕人們只會默默在腦子裡補上新定律:大前提,小前提,結論,OK齊了。

除絕對實力外,長輩們穩定的情緒也讓我這個“麻界小生”望塵莫及。
有人擔心前文插著氧氣管的老爺子打麻將時情緒太激動傷身,博主聽了後微微一笑:放心,爺爺也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
方才還在不急不忙地捻起一張牌,餘光瞟一眼後氣定神閒地收回,下一秒清一色就把我打滿到懷疑人生,讓人看了不得不表達由衷的困惑,“爺爺插那氧氣管只是為了長時間保持頭腦清醒來虐孫子的嗎?”

在你百般思忖要不要發揮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放水哄長輩開心時,他們已經用實力告訴了你答案:年輕人,請停止你不切實際的幻想。
不但贏不了一點,風度也是全盤皆輸。
在我還在為了幾個“屁胡”沉不住氣歡呼雀躍時,一代宗師們早已暗暗給我挖下了個名為“清一色”的大坑,屢試不爽。

沒錯,這幫“老油條”們不但會透過算牌來胡,甚至能算“怎麼胡”。
便宜的局咱爺咱奶看不上,年輕時又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最耐得住的偏偏就是性子。
在你以為爺爺緊蹙眉頭是因為手中沒有好牌或自己連胡幾局有傷他雀神尊號時,放寬心,爺爺可能只是在考慮這把到底要從孫子那拿回多少壓歲錢。
爺爺一扶老花眼鏡推牌高聲喊“胡了”的那一刻,莫名有種下車樂呵呵撿一兜瓶子回來發現車連帶著上頭的包讓人給一窩端走了的感覺,天都塌了。
就算克服了前述九九八十一難,乘了“新手光環”的東風一路披荊斬棘,你也可能倒在最後一步:算賬。

牌場是“高手在民間”的具象化,我敢說如果比麻將心算,世界級腦王非我姥姥莫屬。
就在你還為了各種疊加規則,以及記也記不住、一算算半天的賬而苦惱時,長輩們往往只需要輕輕一瞥,用手拂過一遍桌上的牌,半分鐘不到就給出了個無比精準的數字,簡直叫人瞠目結舌。
甚至很多時候他們早就在心裡算好了賬,只是在靜候一個喊“胡了”的時機。
胡了,推牌,結算,報賬,一氣呵成,動作瀟灑到令後生崇拜。

而我,只會在被規則繞得眼花繚亂時越發依賴長輩們的援手,算多算少全憑他們一句話,主打個“中國人不騙中國人”。
只是,這時站在身後觀局已久的老爸往往會對我清澈到稍顯愚蠢的眼神嗤之以鼻,等到忍無可忍時,再把我從牌桌上一把拉起,附贈句殺傷力十足的嘲諷。
“去小孩那桌去,沒一點老子當年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