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基金行業風險預警丨第116期

監管動態
異常交易
✤2024年10月28日至11月8日,上交所異常交易監管共588起,深交所異常交易監管共522起,本年共發生8208起證券異常交易行為。
監管處罰
✤2024年10月28日至11月8日,本期各地證監局對證券基金行業經營機構及個人違規事件發出16張罰單,其中證券經營機構15張,涉及證券經營機構13家
重大事件
2家證券公司反洗錢不力被下發大額罰單
【點評】兩家機構均存在以下三項違規:一是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二是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三是與不明身份的客戶進行交易。兩家機構分別被處以395萬元和349萬元的罰款;機構時任總經理助理、時任合規總監、時任財務總監等相關責任人也被採取2-7萬元不等的罰款處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第三十二條規定,金融機構存在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照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或者可疑交易報告,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或者為客戶開立匿名賬戶、假名賬戶等行為,處二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致使洗錢後果發生的,處五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款,並對直接負責的董事、高階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從罰款金額來看,兩家機構可能已導致“洗錢後果”的發生。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罰單公示期為5年,嚴重損害機構的聲譽,導致公眾和客戶對機構的信任度下降,並且可能導致監管機構採取特別的監管限制,包括新業務審批、網點准入、再融資、兼併收購、高管任職資格等,影響其健康可持續發展。為了有效應對和預防類似的反洗錢問題,經營機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健全防控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管理制度,並明確反洗錢操作流程和風險管理要求;二是利用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來提升反洗錢監控的有效性,持續最佳化反洗錢業務系統,提升客戶身份識別和可疑交易監控的能力;三是在公司內部倡導誠信和合規的價值觀,明確反洗錢風險管理文化是合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定期舉辦反洗錢專項培訓,提高員工的專業能力和警惕性。
3家證券公司存在人員管理問題
【點評】2024年對經營機構內控及人員管理方面的監管力度持續加碼,截至2024年11月8日,涉及違反《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董事、監事、高階管理人員及從業人員監督管理辦法》的罰單數量高達44張,遠超2023年全年的罰單數量(27張)。此次受罰的三家機構存在的人員管理相關問題包括以下幾類:一是未按規定進行任免職、兼職等事項報備;二是證券從業人員登記管理不到位;三是部分分支機構負責人代為履職超期;四是人員管理內控機制不健全;五是部分從事相關業務的人員未取得從業資格;六是個別員工的解聘流程不規範;七是對高管和分支機構負責人履職情況的內部稽核或外部審計落實不到位。以上問題基本涵蓋了當前證券行業人員管理方面的典型問題,需要引起整個行業的重視並積極尋求改進措施。經營機構首先需要建立健全人員管理的各項制度,包括人員任免職、兼職、登記、解聘等全流程的詳細規定,確保制度覆蓋到所有人員管理的關鍵環節;其次,完善內部稽核和外部審計制度,加強對高階管理人員和分支機構負責人履職情況的監督;再次,嚴格執行各項人員管理規定,特別是要確保人員招聘、從業資格管理等方面的合規性,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嚴格落實迴避制度等要求;最後,強化內部監督機制,定期檢查人員管理相關制度的執行情況,及時發現並糾正問題。
重點法規政策
北交所:釋出實施以上市公司質量為導向的保薦機構執業質量評價指引
【政策影響】《評價指引》共計六章、26條內容。具體來看,評價體系由“上市公司質量評價”“保薦業務質量評價”和“評價得分調整”三個部分構成。其中,“上市公司質量評價”佔比高達90%,包括公司經營質量、市場表現評價、公司合規情況三大類13項指標;“保薦業務質量評價”佔比10%,覆蓋專業質量和合規質量兩個維度;“評價得分調整”主要衡量保薦機構執業規模和執業風險。根據評價得分的不同,參與評價的保薦機構將被劃分為A類(前20%)、B類(中60%)、C類(後20%)三個等級。值得注意的是,保薦機構若存在因發行人欺詐發行、上市三年內財務造假等重大違法行為被立案的,在評價中一票否決,評價結果評定為C類。對於評價結果為C類的保薦機構,北交所將加大稽核問詢力度和現場督導比例,並對撤回公開發行並上市專案的保薦機構繼續開展現場督導。首先,由於上市公司質量評價在評價體系中佔比高達90%,保薦機構需要格外重視對上市公司經營質量、市場表現和合規情況的考察,確保保薦的擬上市公司能夠持續滿足高標準的上市要求。其次,保薦機構應建立健全的內部稽核機制,透過多層次的稽核和質量控制,防範執業風險,包括:設立保薦業務立項委員會,對達成合作意向的專案進行初步盡職調查,對專案是否予以立項做出決議,確保立項專案的合規性和可行性;在充分盡職調查後,指派稽核員對專案組提交的核心申請檔案和工作底稿進行審閱,並進行現場核查,確保專案質量符合要求。最後,保薦機構需要密切關注北交所釋出的保薦機構執業質量評價結果,深入分析自身的優勢和不足,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和最佳化,不斷提升執業質量和競爭力。
國際監管
日本FSA:2025年日本金融科技周將於3月初舉行
【主要內容】近日,日本金融廳(FSA)宣佈,2025年日本金融科技周(Japan Fintech Week 2025)將於3月3日至7日舉行。本次活動將與第九屆 FIN/SUM 2025(由金融廳和日經指數公司主辦)同期舉行,提供各類商業推廣活動,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的持續發展,為來自日本和世界各地的金融科技專業人士提供一個統一的平臺。
韓國線上券商Toss非法利用個人資訊,被罰53.7億韓元
【主要內容】10月28日,Viva Republica(Toss)公司在獲取2928萬多件電子收據交易資訊後,未經同意、不透過資料專門機構、直接與Toss會員信用卡交易明細相結合使用。為此,韓國金融監督院決定對其此處以53.7億韓元罰款。根據韓國《信用資訊法》,個人信用資訊只能用於判斷相關信用資訊主體申請的金融交易等商業交易關係的確定和維持等目的。用於其他目的時,只有在得到同意的情況下才能使用。另外,金融監督院指出,如果想將本公司擁有的資訊與第三方擁有的資訊相結合,必須透過資料專門機構。金融監督院相關人士表示,此次徵收的罰款是非常嚴重的,是《信用資訊法》修訂以來的最大金額,希望以此為契機,金融科技業界在利用個人信用資訊方面更加註意。
韓金融委員會:新增CBDC系統內支付等9項創新金融服務
【主要內容】10月30日,韓金融委員會宣佈將新增9項創新金融服務,包括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系統內基於存款代幣的支付和轉賬服務、利用資料進行股票抵押貸款轉換服務等。具體來說,首先是包括KB銀行在內的7家韓國商業銀行將引入基於CBDC系統的服務,允許客戶在消費場所使用存款代幣購買商品。這將有利於政府和地方自治團體自行發行數字代金券功能。另一個新增服務“利用資料進行股票抵押貸款轉換服務”是指在其他證券公司使用股票抵押貸款的投資者,如其他金融機構的利率條件更為有利,可以進行轉換的服務。即消費者無需為償還現有股票抵押貸款而出售股票或從第三方機構進行臨時貸款,透過資料評判即可獲批貸款轉換。
深入分析詳見內參版,如需訂閱,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聲 明
本報告由華銳研究所提供,所載內容反映的是截至報告發表日的判斷,如所載內容出現變動,我們將及時補充、修訂或更新內容及觀點。本報告版權屬於華銳研究所,如需引用本文,請明確註明引自華銳研究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