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動態
異常交易
✤2025年1月6日至1月17日,上交所異常交易監管共134起,深交所異常交易監管共204起,2024年共發生457起證券異常交易行為。

監管處罰
✤2025年1月6日至1月17日,本期各地證監局對證券基金行業經營機構及個人違規事件發出35張罰單,其中證券經營機構32張,涉及證券經營機構23家。

重大事件
全國最大宗老鼠倉案件曝光
【點評】1月10日,遼寧證監局披露某保險資管機構原投資經理老鼠倉事件,影響惡劣,波及市場秩序、投資者信心及行業形象等多方面。在市場秩序層面,老鼠倉破壞了市場“三公”原則,大規模趨同交易干擾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相關股票價格受其影響而偏離真實價值,市場價格訊號失真,無法準確反映供求關係。投資者信心方面,一是直接損害經營機構相關資管產品的投資者利益,其資金因老鼠倉行為面臨損失風險;二是引發市場信任危機,投資者對相關機構和基金經理信任度降低,選擇投資產品時更加謹慎,甚至部分投資者會撤離市場,阻礙市場穩定發展。從行業形象角度,將導致公眾對金融機構內控管理和風控能力產生質疑,降低行業品牌形象與社會公信力,阻礙資本市場創新與改革程序。經營機構需從內控管理、人員管理、科技監控三方面入手防範此類事件。首先,完善內控機制,建立嚴格隔離牆制度,確保業務部門、投資決策與交易執行等各環節有效隔離,防止資訊洩露與利益衝突;並強化內部監督審計,定期全面審查業務流程、交易記錄與賬戶管理,及時發現、糾正違規行為與風險隱患。其次,加強員工管理培訓,招聘時嚴格審查人員背景,關注職業道德與誠信記錄;入職後,定期開展職業道德與合規培訓,透過解讀法律法規、分析典型案例等方式,提升員工法律與合規意識,使其深刻認識老鼠倉行為危害。最後,利用科技手段加強監控,建立即時交易監控系統,藉助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設定交易預警指標,即時監測分析交易資料,及時發現異常交易。此外,加強對員工賬戶監管,嚴格落實員工個人及家屬證券賬戶資訊的申報,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抽查,限制員工工作時間個人證券交易,防止利用職務之便進行老鼠倉交易。
重點法規政策
國務院:公佈《國務院關於規範中介機構為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提供服務的規定》
【政策影響】《規定》圍繞中介機構的執業規範、收費原則以及監管措施等方面,構建了全面且細緻的制度框架。證券公司需多管齊下積極應對,首先在執業規範方面,需加強內部培訓與教育,牢固樹立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獨立客觀的執業意識。同時,持續完善內控制度建設,進一步最佳化利益衝突審查機制,對業務開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利益衝突進行全面排查與有效防控。在業務流程管理上,需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式和標準執行,對專案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盡職調查。收費管理方面,應及時調整收費模式與標準。對於保薦業務,精心制定與工作進度緊密匹配的分階段收費計劃,徹底摒棄以股票公開發行上市結果作為收費依據的不當做法;承銷業務則要科學綜合評估專案成本等各項因素,合理設定收費標準,堅決避免按發行規模遞增收費比例的違規行為。此外,要強化收費監督與審查力度,構建嚴密的收費監督機制,定期對收費情況進行全面細緻的內部審查,確保收費行為嚴格遵循《規定》要求,杜絕任何形式的違規收費行為。在資訊披露方面,證券公司既要督促發行人在招股說明書及其他相關資訊披露檔案中,詳盡、準確地列明各類中介服務合同收費標準、金額、付費安排等資訊,保證資訊披露的充分性和準確性;又要確保自身在服務過程中的相關資訊,如保薦代表人的資訊、收費情況等,按照規定規範披露。
證監會:釋出《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裁量基本規則》
【政策影響】《裁量規則》的出臺體現了從嚴監管的政策導向,透過細化裁量標準,確保精準打擊重大違法個案,提高違法成本,同時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推動市場參與者守法合規。證券基金經營機構需從多方面加強合規管理與風險防控。一方面,規則明確了處罰的裁量標準和分級,要求機構更加註重合規管理的精細化和全面性,因此機構應完善合規管理體系,建立健全合規管理組織架構,確保合規管理覆蓋所有業務環節和人員。另一方面,規則透過細化處罰標準,增強了執法透明度和可預期性,機構需加強內部培訓與文化建設,定期組織合規培訓,確保員工充分了解法律法規和內部合規要求,從而樹立全員合規理念。同時,規則強調對多次違法和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的從嚴處罰,機構應強化風險識別與管理,主動識別業務中的合規風險,特別是在新產品、新業務推出時進行合規審查,防止因違規行為受到更嚴厲的處罰。此外,規則明確了主動糾錯、配合調查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機構需落實責任追究與報告機制,對違法違規行為及時報告、整改,並落實責任追究,同時積極配合監管機構的調查,主動報告風險隱患。
國際監管
歐洲EBA:釋出ESG風險管理最終指南
【主要內容】近日,歐洲銀行管理局(EBA)釋出了有關ESG相關風險管理的具體要求。指導方針概述了機構應如何識別、衡量、管理和監控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風險,旨在建立一個與歐盟法規(如《資本要求指令》(CRD6)、《企業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CSDDD)、《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相一致的風險管理框架,併為到2050年實現歐盟氣候中和做好準備。指導方主要針對以下因素提出了要求,包括1)合規和報告義務;2)主題、範圍和定義;3)實施情況。據悉,該指南將於2026年1月11日前適用於各機構,但小型和非複雜機構除外,其適用期至2027年1月11日。
英國FCA:因Arian防金融犯罪機制不力處以近29萬英鎊罰款
【主要內容】1月10日,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宣佈,Arian未能實施足夠的系統和控制措施來打擊金融犯罪,使其面臨被用來代表Solo Group客戶支援欺詐交易和洗錢的風險。Arian代表Solo Group的客戶執行了據稱價值約370億英鎊和150億英鎊的丹麥和比利時股票場外交易,收取約546,949英鎊的佣金。在整個期間,該交易都是迴圈的,這高度暗示了金融犯罪。它似乎是為了允許在丹麥和比利時安排預扣稅退稅。在2014年和2015年,Solo Group向丹麥和比利時當局退還了8.9927億英鎊和1.88億英鎊的預扣稅,分別支付了大約8.459億英鎊和4233萬英鎊。
美國SEC:因違規使用通訊工具對12家公司罰款6300萬美元
【主要內容】1月13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宣佈,包括黑石集團、KKR、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和嘉信理財關聯公司在內的12家投資顧問和經紀公司將因未能追蹤員工使用未經授權的通訊平臺而總計支付逾6300萬美元罰款。週一宣佈的和解協議,擴大了SEC對華爾街人士一度隨心所欲地使用簡訊和其他商務通訊應用程式的打擊力度,這些應用程式本應受到僱主的監控並存檔。SEC在一份宣告中說,在最新一輪調查中,九家投資顧問公司和三家經紀自營商承認違反了記錄儲存規定,並承諾將加強合規。這些失誤涉及多個級別的人員,包括主管和高階管理人員。根據和解協議,黑石集團的三家關聯公司同意總共支付1200萬美元,KKR的一家子公司支付1100萬美元,嘉信理財的一家經紀自營商支付1000萬美元,阿波羅的一家子公司支付850萬美元。其他被罰款的實體包括凱雷集團、TPG和西班牙桑坦德銀行的子公司。PJT Partners將支付最小的60萬美元罰款,SEC稱其自我報告失誤。
深入分析詳見內參版,如需訂閱,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聲 明
本報告由華銳研究所提供,所載內容反映的是截至報告發表日的判斷,如所載內容出現變動,我們將及時補充、修訂或更新內容及觀點。本報告版權屬於華銳研究所,如需引用本文,請明確註明引自華銳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