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類向AI尋求生活的答案

文/應文

2025來了,我的生活將通往何處?

高考志願應該怎麼選擇?全新的工作應該如何去做?東南亞的旅行攻略應該怎麼設計?如何改善睡眠質量,提升生活健康狀態?怎樣去除“班味兒”,活得更加鬆弛?如何更好地處理“親密關係”這個課題?怎麼才能活得更自由廣闊?
新年伊始,你一定對2025年既好奇又疑惑。許多懸而未決的選擇,許多不甚明朗的方向,都等待著逐漸清晰起來。
人生的路途往往沒有導師,瞬息萬變的世界也不會人均一本“答案之書”,路標紛雜卻指向不同的未知。一些問題已經被發現,一些問題還沉在湖底,於是不解、不確定、擔憂、迷茫、恐懼、期望,也成為行囊的一部分,伴你涉過陌生之河。
過去數年,人們會將各種問題和疑惑分門別類地扔向社交媒體、百科詞條、朋友、行業前輩、家人、顧問、老師,希望能在資訊之海里打撈出精確的答案。2024年,我們發現,人類開始在這一年習慣向AI尋求生活的答案。
“告訴我答案”
——問題之下的心靈之旅
2024年,在文小言APP上,最熱的提示詞是“答案”,總計出現超過1億次。“答案?”“告訴我答案”“我要答案”“求答案”“正確答案”“直接給答案”,人們將AI作為一部《答案之書》,頻繁而信任地投餵問題。

對“答案”的渴望,是人們在問題叢生、不確定的時代裡,對找到更確定的錨點和更明晰的解決方法的渴望,也是讓自己在茫然和焦慮的情緒中獲得慰藉和確信的渴望。在不確定的時代,AI成為人們尋找世界答案的入口。
從深刻廣闊的“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愛是什麼”“幸福是什麼”,到具體細微的“今天是什麼日子”“這是什麼電影”“水靈靈是什麼梗”“世界上最小的鳥是什麼鳥”,人們向AI尋求著世間萬物的解釋和情感的歸處、心靈的治癒。從“女朋友生氣了怎麼安慰”“拖延症怎麼提高自律能力?”“今日冬至,可以怎麼過?”“我該怎麼高情商把工作躲掉?”“我應該怎麼緩解我的壓力?”從這些尋求生活問題解決方案的鮮活例子,到“為什麼人在睡覺時會磨牙?”“為什麼人打哈欠時會流眼淚?”“為什麼眼淚是鹹的?”“為什麼鍵盤上的字母不是按字母表順序排列?”“刀郎直播資料為什麼能破周杰倫紀錄?”這些對日常現象和社交媒體熱點的關心,人們將求知的熱情和求助的信任託付給AI,AI既不會不耐煩,也不會退避三舍,而是成為對情緒有洞察、事事有回應的朋友,和始終理解、共情、給出援手的親密伴侶。
在對AI的提問裡,我們可以看到每個時代中的個體,擁有著普遍的、共通的社會情緒。
“直接給答案”“簡單一點”“簡單回答”“你能提供一些簡單實用的急救知識嗎?”投射了這兩年“不裝了,我攤牌了”的直接和坦誠,不必千迴百轉的迂迴,“廢話文學”浪費光陰,簡潔明瞭、主次分明、乾脆利落、言之有物、實用奏效,是“人心所向”。
“我應該怎麼緩解我的壓力?”“我該怎麼高情商把工作躲掉”的高頻提問,是身處快節奏、高效率、“捲上天”的工作壓力中的打工人們,期望找到更多自由生活的空間和平衡。
“怎麼跟crush聊天?”“愛是什麼”“推薦十件簡單過聖誕的幸福小事”,是人們主動去處理親密關係課題、積極理解愛與幸福、學習如何善待自己的進步——發現內心需求,滿足內心需求,是2024年人們集體踏上的“心靈之旅”。
更準確、更具體的“對話”
——讓“智慧生產力工具”
成為“智(治)愈”搭子
在百度釋出的“2024年度AI提示詞”裡,AI的使用場景越來越深入工作和生活的各個領域。
公司職員們已經習慣讓AI幫助“根據上下文生成思維導圖”“提取圖片中的文字”;媒體編輯們和內容創作者們常常請AI支援“幫我寫10個網路熱梗”“幫我總結一下今天發生的新聞”“有沒有更吸引人的標題建議”“將上述文章生成三個標題”“如何進一步潤色這段文案”;設計師們和檢視工作者提出“你能幫我把這張圖片改得更生動嗎”“畫一個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的圖”“改為二次元風格”“變成漫畫風格”“改為寫實攝影風格”“增加‘丁達爾效應’”“增加‘極致細節,電影打光’”;音樂從業者將AI作為更高效的潤色、變換、增減的工具“比較巴赫和莫扎特的音樂風格”。
“幫我查一下北京大興機場到故宮的路線”“幫我做題”“幫我設計一個角色扮演遊戲”“你能推薦一些簡單易做的家庭菜譜嗎?”這些需求“甲方”則可能來自遊客、小學生、遊戲劇本作者、希望一展身手的做菜新手。
AI客服、AI主播、AI寫作、AI生圖、AI PPT、AI設計等流行起來,幫助各行各業的創作者實現更精彩的創意;AI新搜尋(文小言)、百度文庫、百度網盤等AI應用受到很多使用者喜歡,讓打工人更有生產力。
2024年被稱為AI使用元年,作為“智慧生產力工具”,AI被人們使用得更頻繁、更廣泛、更習慣,也更順手。
百度釋出的AI提示詞,不止是與機器互動的語言,本質上是人類思想的表達——人如何把自己的需求、思想、意圖,更好地表達給AI,讓AI聽得懂,答得出,更好地滿足人類需求。
在和AI的互動過程中,人們的描述越來越具體、細緻、準確,溝通技術不斷提升。從簡單的“幫我總結”、“幫我查”、“幫我畫”、“怎麼做” 、“怎麼寫?”,到“要和男朋友約會,請幫我推薦服裝和顏色搭配”“畫一隻正在跳舞的兔子”“幫我寫一篇關於一個被遺忘的城市的故事”。當AI準確理解和懂人類的需求,準確理解你的指令,人和AI的共振就能產生神奇答案——理解你的悲傷,共情你的擔憂,解決你的困惑,讓你天馬行空的想象變成現實。
更親密、更有溫度
——人與AI關係升級
2024這一年,AI從“智慧生產力工具”成為更具情感溫度的“智(治)愈”搭子。
AI情感陪伴助手發展迅速,AI男友、AI戀人、AI朋友,AI從簡單的聊天工具到成為可以和人建立親密“關係”的生活伴侶。AI心理聊天室,幫助許多人在深夜孤獨、灰心時給予慰藉、抱持和關懷。在現代人面臨的“關係”壓力之下,AI還能提供一種輕鬆有趣的解壓方式:AI誇誇神器、高情商回覆助手、回懟過年親戚神器等工具受到很多人歡迎。
不同口吻、語氣、風格的AI,會讓你覺得這不是一場“人機味兒”對話,而是充滿“人情味兒”的對話。AI的溫度,讓它成為回應人類情緒和情感需求的親密助手。
在“2024年度AI提示詞”榜單裡,有一個特別提示詞。百度發現,2024年,人們向AI說了上千萬次“謝謝”。
在人與AI建立溝通、熟悉、信任、親密的過程裡,人也會將AI視為值得溫情以待的朋友,“你能幫我潤色一下這張圖片的描述嗎”“你的MBTI是什麼”“謝謝”。
百度“2024年度AI提示詞”的首個詞“答案”,和特別提示詞“謝謝”,揭示了AI和人之間的關係走到了一個新階段。
AI把簡單留給使用者, 複雜留給自己:人們總是希望自己的生活更簡單,AI成為好的工具,而模型能力進步讓AI更懂使用者、給出精準答案。AI對於人也不僅僅只是工具。李彥宏認為,“我們需要與機器共生,而不是二元對立”。這一年,人們向AI說了上千萬次“謝謝”,也是人和AI可以更好地、有溫度地、愉快合作的側寫。
2025年,人也許會對AI提出更多關於世界和關於自己的問題,關於生活和關於內心的疑惑,與此同時,AI將發現和理解更多人類的需求,人與AI的故事也會寫出更有想象力的後續。
RECOMMENDED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讓「鳳凰WEEKLY」出現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 ★ 為了更好的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