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思路
在過去的兩年裡,我陸陸續續寫了不少家裡兩娃自學的故事。在他們自學的過程中,大量採用了線上工具。其中很重要的工具就是AI大模型。
隨著ChatGPT的出現,kimi、豆包、文心一言、通義千問等國產AI大模型紛紛出爐。但大部分家長還是選擇教輔和報班這傳統的兩招。
這讓我想起了我和朋友有關炒菜機的討論。炒菜機在國內出現已經很多年了。我自己家裡用也有三年了。我在BetterRead的文章《培養“天選做飯人”,就用這三大工具》也介紹過。但是我周圍使用的人很少。在和一個朋友聊到炒菜機的時候,她問:“炒菜機能做包子嗎?”
當我們用一個工具去做大家平時可以做的事情時,人們往往要求這件工具能夠完成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究其原因,使用新東西來完成老任務,是需要承擔風險和成本的。不如走老路更方便。
很多人對AI軟體的態度也是如此,希望它能夠完整地承擔一件事。比如,希望AI來幫忙寫一篇論文、做一個APP或者解一道難題。雖然現在網上對於AI的功能吹得天花亂墜,但是真用了以後,你往往會失望。AI並不能完全代替人。
這條路走不通。
但是你可以換個方向啊。為什麼非要AI去承擔全部的工作呢? 更好的辦法,是把它當作助手,只負責流程中的一部分工作。今天就想聊一下如何用AI大模型來輔導孩子。
課後輔導的三個難點
無論是讓孩子做課外教輔還是報班,都可能面臨這樣的問題:孩子聽懂了課,卻做不對題。或者就算能聽懂、能做對題,依然不能考好試。
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學習這件事,實際上是由課程內容、課中管理、課後管理這三部分組成的。所以,學習要有效,就得把三個部分都做到位。教材或者課程要針對自家孩子的問題;教學能讓孩子聽進去;課後要做好練習和覆盤。
這三個部分裡,最重要的是第三個部分——課後管理。因為最初的所謂“聽懂”是幻象。孩子需要在課後經過練習、思考、答疑,然後再進行測試和覆盤,才能確保把所有問題都搞明白,這才叫“聽懂了”。
這種程度的“懂”,光孩子自己想是不夠的。孩子必須要反覆練習,遇到新問題,自己思考,然後再加上專人引導和解釋,才能明白。也就是答疑。
這個人是誰?
理論上是老師。實際上是家長。
雖然現在學校有安排專門的課後答疑時間。但是大部分孩子會用這個時間來做作業,等到有疑問的時候,要麼老師下班了,要麼答疑的隊伍太長了排不上,要麼孩子不好意思找老師。
很多家長覺得,小學和初中知識非常淺顯,答疑這種小事不在話下。然後就掉坑了。因為這是個腦力活,更是個體力活。它有三個特點。
第一是個性化。要解決的是自家孩子的問題。標準答案只有一個,但孩子做不出題的原因是很多的。所以在答疑的時候,不僅要給答案,還需要了解背後的原因。所以不是你有知識就行的,還得有洞察能力或者瞭解自己的孩子。
第二是重複性。因為很少有人一次學會的,所以課後答疑必然是反反覆覆、持續不斷的。你得非常有耐心,否則一定會感到“為什麼講了那麼多次還聽不懂”的崩潰感。
第三是專業性。因為你不僅要有相關的知識,還得深入淺出地講給孩子聽,或者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來幫助他們。但凡你邏輯不夠嚴謹,或者講述不夠清楚不夠有意思,孩子就聽不懂了,或者不專心了。
所以,什麼樣的人能夠答疑?有專業、有耐心、有條理。
這三點,其實大部分家長都做不到。 好在AI可以。
英語答疑
AI的第一個長處,就是瞬時處理大量的公開資訊。雖然水平一般,但是對於最基本的資訊是可以的。所以,AI非常適合去解答有明確和固定答案的問題。更直接的說,就是標準化考試裡的選擇題。
我以英語學習為例。語法一直是考試重點。即便現在已經大大淡化了,但是完形填空裡依然會考到語法。
英語語法是很多孩子的痛點。一則需要反覆練習才能記住這些紛繁複雜的規則,二則中英文語法某些地方差異很大,更增加了理解和記憶的難度。這樣就會導致反反覆覆的練習和答疑。
現在有了AI就方便多了。
比如,鬧鬧對於虛擬語氣這個語法規則不太懂。我會先在B站上搜索相關的影片,找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講解影片。然後找一下相關的題目,讓鬧鬧做。再整理出錯題。對於錯題的答疑,就可以讓豆包負責了。
這是我和豆包的對話:

目前為止,AI大模型對於英語方面的問題解答是最準確的,無論是語法還是片語搭配。我估計是因為公開資料比較多,訓練更為順暢。你可以用中文提問,也可以用英文提問。無論是哪個AI大模型,都可以得到準確而詳盡的回覆。
看不懂也沒關係,可以繼續問。反正你一直問,反覆問,AI也不會生氣。
我建了一個word檔案,把錯題和豆包的回覆都貼上去。最初是我來提問,很快鬧鬧就自己提問,並且把回覆貼在自己的錯題邊上。最終,他就獲得了一份完整的錯題本。既有錯題,也有正確答案,還有詳細的解析。
在這個過程中,他進一步加深了對英語語法和詞彙的理解,也更加自信了。AI既有豐富的知識,又絕對不會罵他。我這個甩手掌櫃也很高興。
語文基礎字詞複習
AI大模型最強大的功能並非搜尋,而是邏輯推理。換句話說,它可以寫一點小作文。於是我用它給孩子複習基礎字詞。
平時鬧鬧會作一頁語文同步的看拼音寫詞語。這類看拼音寫詞語的同步教輔很多,學校也會安排。我把鬧鬧寫錯的字詞蒐集起來,積累成他的生詞本。
如何幫助他記住呢?一般有三輪。
第一輪就是平時每次做完批改,給孩子講一下生詞和生字的意思,然後讓他把正確的字詞抄三遍。但是這不能確保他不會忘記。
第二輪就是積累了一段時間生詞後,就用網站https://www.an2.net/py/ 做一張看拼音寫詞語的練習,讓他再做一遍。寫對的就可以從生詞表裡刪除了。寫錯的再寫三遍。
第三輪就是誦讀。孩子要熟悉字詞,通常有兩種辦法。一種是硬背詞彙,可以段時間記住但是長時間容易遺忘。一種是大量閱讀逐漸理解和記憶。這種辦法無痛有效但是不夠精準且耗時長。
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AI了。
我讓Kimi用生詞本上的生詞寫了一篇文章,然後讓鬧鬧每天誦讀一遍。這是為了讓鬧鬧更熟悉這些生詞的讀音和含義。
為了吸引小朋友去學習,我準備搞一篇魔法為主題的短文。這裡比較關鍵的是提示語。我寫的是:請寫一篇以魔法為主題的短文,四個段落,包括用以下詞語,請確保用詞準確、邏輯嚴謹、表述清晰。
然後貼上生詞:
絆倒,紀律嚴明,班門弄斧,官司,短暫,蒙受冤屈,司儀,啟蒙,總和,風溼病,坍塌,崇尚,泛舟,倦意,相似,沉悶,乏味,陰暗,經常,扶持,照拂,據說,埃及。
如果有不滿意的地方,我會讓Kimi修改。我比較關注的是符合中文語法規則,沒有錯別字,也沒有標點符號的錯誤。
Kimi也是使命必達,二話不說就開寫,讓怎麼改就怎麼改,最後還要感謝我。
最後形成一篇短文。因為文章比較長,我就發前兩段給大家看一下。

Kimi寫的短文談不上文筆優美,但是可以幫助我達到目標——讓他熟悉錯過多次的生詞。一般來說,讀個三四遍,鬧鬧對於這些生詞的發音和字形就比較熟悉了。
數學計算練習
接下來聊聊AI大模型在輔導孩子數學方面的作用。
我們家用數學自學的工具是最多的。這之前我也在BetterRead的文章《數學學習的五個教訓》裡介紹過。但是AI大模型解題能力在很長時間是被人詬病的。據說最新的ChatGPT的解題能力突飛猛進,不過我還沒有體會過。
有人讓AI大模型批改作業。比如,Kimi有圖片識別功能。理論上,我們可以上傳孩子作業的圖片,然後讓Kimi來批改。
但是其他家長的經驗是,AI大模型的批改效果和方便程度遠不如專門的搜題、答題軟體。
那麼AI在數學輔導上能做什麼呢?
就是做最基礎的重複性工作。比如最近我一個朋友和我吐槽,說孩子最大的問題就是做計算題要跳步驟,每次都要糾正。指出跳的步驟並不難,難在指出的過程中心情很不好。
雖然自己也知道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在不斷糾正類似小錯誤的過程中,很容易爆發:為什麼總會犯這種錯誤呢?然後就開始雞飛狗跳了。
其實這種事情,完全可以讓AI來幫忙。做法非常簡單,就把題目直接給到AI,然後要求其寫出以下計算題的完整解題步驟。
以下是我和文心一言的對話。

然後讓孩子自己去對答案。Over!
用AI輔導的三個原則
以上是用生成式AI在家輔導孩子的例子。雖然方法不同,但是都秉持同樣的原則。
1 不要求AI做全面的事情,只專注解決單個環節或者問題。
2 關注解決重複性、標準或者固定答案的問題,而不是創意或者高難度解題。
目前我們所用的大部分生成式AI,主要是用公開資料訓練的。這使得AI很擅長解決公開和固定答案的問題。 這些重複性工作和基礎性內容的回答,其實最消耗家長的心力。解決這個問題,不僅是大大減輕了家長的負擔,更是解救了親子關係。
至於高難度題目,更適合去一些專門的搜題軟體或者網站。因為他們有很完善的題庫和解題方案。
另外,很多人會利用AI來進行寫作。我雖然用AI給孩子編了一篇短文。但是目的只是加強孩子對於生詞的熟練度。AI寫作太過程式化,並不適合剛剛學習寫作的小朋友。當然在寫作訓練的時候,依然可以利用AI。
3 降低期待。
不要對AI期待過高。我們要把AI當作助手,而不是完全替代家長。對孩子來說,AI可能是一個比較用功和努力的同伴,而不是一個水平高超可以完全信賴的老師。
更重要的是,不要對孩子期待過高,這是我們穩定情緒和親子關係的秘訣。就如同我和我家老大說的,為什麼我輔導鬧鬧英語語法時心情不錯。因為我一直認為他不會全對,而他從來沒有辜負我的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