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海邊撿了一個貝殼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的人兒有貝殼撿。
上午的行程8:30開始,早起,便在出發前有點時間到海灘邊走一走。經過海水一夜沖刷,平整的沙灘上,潔白的貝殼很顯眼。撿起一枚,面朝浩瀚的大海,更顯它的精緻和潔白。
這枚貝殼讓我欣喜不已,趕忙拿手機以大海為背景拍照。
不由得想起牛頓有句名言:“我不知道這個世界會如何看我,但對我自己而言,我僅僅是一個在海邊嬉戲的頑童,為時不時發現一粒光滑的石子或一片可愛的貝殼而歡喜,可與此同時對我面前的偉大的真理的海洋熟視無睹。”
了不起的牛頓!這句話多麼謙虛,又多麼貼切。
真理的海洋是無限的,未知的世界無窮大,也只有牛頓這樣的偉人,才能在整理的海洋和未知的世介面前,能夠有資格欣喜於自己發現了一個可愛的貝殼。
普通人,在真理的海洋麵前,恐怕連粒沙子都發現不了。
可是沙子雖小,也有自己的世界。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無限的過去和未來之間,無限的已知和未知之間,個人難免就是一粒塵埃,但也有自己的精彩。十多年前看的動畫片《霍頓聽見呼呼聲》,就展示了一粒花粉裡的大千世界。
個人面對無限,該如何思考和行動呢?
北大有個勺園,明代米萬鍾給取的名字,因地處海淀,而水泊眾多,故取意“澱之水濫觴一勺”而名之“勺園”。孔子曾表揚弟子顏回,“一簞食,一瓢飲”,米萬鍾取“一勺”,比“一瓢”更少,意思更為謙卑自制。吃不過三餐,睡不過三尺,人之有求於世界,實在不能算多。外視有無限的廣袤世界,內視有無限的慾望深淵,取一勺、一瓢,雖少亦多,似有限實無限,實在是大智慧。
早晨看著海浪拍沙灘,感覺大海溫和了很多。昨晚睡前,我也來到海邊,在黑暗中聽大海的聲音,感受磅礴的力量和週期的律動。在這天涯海角之地,想到莊子說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更加感到個人的渺小和天地的偉大。莊子說,“已!”常讓人感到無助和無望。放棄麼?休息麼?
其實不盡然。大海的力量在海水,但海水有何了不起呢?雙手可掬之,一勺一瓢可舀之。海之大,水之磅礴,不在於其水本身,而在於大海的匯聚。海納百川不擇流,故能成其大;海潮退而不消,走而復來,因其綿綿不絕,更能成其磅礴浩瀚。人呢?人之生短暫,人之力渺小。但一個人,是勝於一勺水的,千百億人呢?古往今來的人呢?人之力,也能匯聚,人之生,也是綿綿不絕。
莊子所說,“生也有涯”,是對個體的一個人所說的。我們敬畏於海之磅礴、知之無涯,是以個人對水之集體、知之集體而言的。如果以人之集體對之呢?
海之磅礴固在於能納百川,更在於水之不論如何升騰,形有固液氣之變化,但其質不變,雲汽雨雪,終歸於海;人之磅礴呢?人有生老病死之形變,然人之精神智慧學識一樣能傳承匯聚,便也能匯成磅礴偉力。所以,大海雖能吞噬個人,但人類依然可劈波斬浪,探求於星辰大海,縱橫於五洲大洋。
水之為求永恆而不幹涸,須融於大海中;人之求永生而不消逝,須融於人類之精神智慧中。
個體之人,立於茫茫天地之間,宜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也不宜驕傲自大。活出一粒沙一滴水一片葉一朵花的精彩,便是對無限世界的永恆貢獻。
世界就是這麼精妙。沙子貝殼與大海在一起,偉大與渺小、無限與有限,個人與群體,人與自然和歷史,也就這麼辯證地統一在一起
看看手錶,已經八點十分。這就回轉,換衣,做好一粒沙子的工作。
加油!要開心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