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泰國以後,去海南越冬,已進入NextLevel

受近期社會新聞的影響,泰國旅遊市場遇冷,越來越多預訂了泰國旅遊的中國遊客選擇“退訂”,改道前往海南。
每到冬季,海南總是逃離寒冷的首選目的地。藍天碧海、陽光沙灘、椰風海韻,這些元素雖經典,卻也難免顯得“老套”。但是,海南的魅力遠不止於此!
想要真正感受這座熱帶島嶼的獨特之處,不妨跳脫傳統的度假方式。從原始雨林深處的徒步探險,到海上秘境的跨年之旅;從海風中暢快騎行的環島體驗,到參與自然保護的生態旅行,海南正用它的“Next Level”玩法重新定義越冬的意義。
讓我們打破常規,發現一個更“野”、更深、更獨一無二的海南島!
上世紀七十年代,一首名為《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的紅色歌曲火遍大江南北。五指山山脈位於海南島腹地,南北長40餘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最高海拔為1867.1米,是當之無愧的海南第一高山。因其主峰狀如人之五指,故得名五指山。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視覺中國
五指山被譽為“海南的肺”,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孕育了這裡豐富而繁茂的熱帶雨林資源。從參天的古老大樹到繁茂的藤蔓植物,每一種生命都在這片土地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共同編織成一個完整且複雜的生物鏈。幾乎所有的葉片下、石縫裡、溪流間都藏著意想不到的“小生命”。
海南省三亞市熱帶天堂 | ©視覺中國
五指山植物種類高達4900多種,是中國熱帶植被型別最多,植被垂直帶譜最完整、最齊全的地區。在這裡,參天古樹、奇樹、珍稀樹種皆可見到,板根、“獨樹成林”、“絞殺”現象、“空中花園”、樹抱石、石夾樹等奇特景觀無處不有。
五指山同樣也是動物們繁衍生息的天堂:坡鹿優雅地在林間穿梭,孔雀雉以其華麗的羽毛和獨特的求偶舞蹈成為雨林中的明星,海南獼猴在樹林間嬉戲跳躍,山鷓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在山林間迴盪……當然,這裡也隱藏著一些神秘的“居民”,比如竹葉青蛇,它們是這片雨林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提醒人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要敬畏自然。
海南陵水南灣猴島中的猴子 | ©視覺中國
山野萬里,相傳花甲之年的蘇東坡被貶至海南時,他的“海上孤舟”就曾在五指山區域漂泊,不知這片山水是否也曾慰藉過他那顆失意的心?
時轉世移,五指山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讓如今的無數徒步愛好者心嚮往之。不僅在於這裡充滿挑戰和驚喜的地形,更在於它能讓人們深入原始雨林的懷抱,親身感受大自然的呼吸與寧靜。這裡為不同水平的戶外愛好者提供了多樣化的路線選擇,無論是經驗豐富的冒險者,還是初涉徒步的新手,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一條探索之路。
海南五指山毛納村 | ©視覺中國
當你沿著蜿蜒的小徑前行,腳下是鬆軟的泥土和落葉,耳邊是潺潺的溪流聲和鳥兒的鳴叫,每一步,都彷彿在與自然對話。
在萬寧,衝浪已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人們習慣稱衝浪愛好者為“浪人”,在萬寧,來自五湖四海的“浪人”因衝浪集結於此,少則待上數月,多則幾年,他們在萬寧這個“江湖”裡等浪、衝浪,甚至是開啟一段新的生活。
©視覺中國
衝浪首要條件要有浪。萬寧位於海南島東南部,擁有綿延的黃金海岸線,冬季從陸地上吹來的離岸風,讓萬寧的浪不僅大,而且持續時間長,並形成規律性形狀,強烈的季風與適宜的地形為衝浪提供了天然的挑戰和樂趣。
萬寧分佈著日月灣、石梅灣、南燕灣等數個海灣。其中,日月灣更是因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被國際媒體和世界衝浪愛好者譽為“世界十大沖浪勝地”之一
在藍色的海洋上衝浪的衝浪者 | ©視覺中國
這裡的海浪綿長且極有力,灣內水質清澈,全年都適宜衝浪,是世界上擁有高質量定點浪型和沙灘浪型的海域之一。同樣浪型穩定的石梅灣由兩個形如新月的海灣組成,擁有長達六公里的碧海銀灘,3至10月份是小浪季,較為適合初學者衝浪,而10月至次年3月屬大浪季,更適合進階者來挑戰。
©視覺中國
在萬寧,只需要租一張衝浪板,便可以盡情感受衝浪的樂趣。坐在衝浪板上,遠眺海面上接連不斷的綠湧。暗湧從身下聳動而過,在身後潰散成白色的浪花,巨大的推力就此形成,最終被沙灘阻擋、反彈。水流和力量擊回大海或是撞上下一道白浪……這樣的迴圈在背後不斷上演、延續,而對於衝浪者而言,這正是令人著迷的地方——那瞬間的平衡與共振,讓人感受到自然的力量與律動。
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來海南的理由,但騎行無疑是最能體驗這座海島風情的旅行方式之一。
海南全年溫暖溼潤,陽光充足,四季如夏。這樣的氣候使得騎行者幾乎可以在任何時間踏上環島騎行之旅,不用擔心寒冷的天氣影響騎行體驗。溫暖的陽光灑在身上,微風輕拂,讓騎行過程更加舒適愜意。即使在冬季,海南的氣溫也相對較高,是北方騎行愛好者躲避嚴寒的理想之地。想象一下,迎著椰風海韻,來一場椰島騎行之旅,該是何等愜意!
海南省萬寧市網紅公路之一 | ©視覺中國
海南島的環島騎行線路巧妙地串聯起眾多風格迥異的自然景觀,以方位劃分大致可以分為東線、中線、西線三條路線,從熱帶海濱到山脈內陸,一路縱深探索海南的地貌。
中線全長310公里,途經以五指山為中心的中部地區,也是黎苗族世代聚居的地區,沿途可以體驗到原始的黎苗族民俗、歌舞和美食等。由於海拔落差大,這一路線對騎行者的體力耐力要求較高。
西線城鎮密集度相對較低,更多的是原始純粹的自然體驗。沿途儲存有許多熱帶雨林,例如國家級森林保護區尖峰嶺和霸王嶺林區,據說那裡蔓藤纏綿,長臂猿、雲豹、眼鏡王蛇等野生動物彙集,部分路段甚至還要用砍刀開路。
騎行者偶爾會在環島騎行時,停下來享受海邊的全景休息時光 | ©視覺中國
而最受歡迎的莫過於旅遊開發完善的東線,連線海口、文昌、博鰲、興隆、三亞,串連海灘、椰林、島嶼、老街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點,道路相對平緩,難度較低,也更適合新手入門。
在快節奏的時代,海口依然保持著這座南洋老城的舊式腔調,騎行至海口的街道,可以近距離感受海島人民生活的鬆弛感。海口騎樓老街的老式南洋建築、西天廟小吃街的古早糖水、馮小剛電影公社的民國街道……都訴說著海口悠久的故事。
©視覺中國
跨越海文大橋,“文昌椰子半海南,東郊椰林最風光”,文昌東郊椰林兩百萬株的椰樹下,生活著遠近聞名的走地雞,來到文昌,一定要騎行椰林小道,吃一頓椰子雞,那才叫滿足。
博鰲因為每年在此舉辦的博鰲亞洲論壇被稱為“東方達沃斯”,全球的商業精英、學術大咖彙集於此。和現代化的高階論壇同時存在的,還有歷史悠久的潭門千年古漁港。
©視覺中國
原始雨林的野性美在興隆酣暢淋漓,這裡有一條國家一級騎行綠道,也是中國三大腳踏車賽事海南環島賽的賽段路線。停下腳踏,在位於興隆華僑農場的隆苑咖啡莊園稍作休息,探訪中國第一家有機咖啡生產的基地。這裡,您能感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讚譽“興隆咖啡是世界一流的,我喝過許多外國咖啡,還是我們自己種的咖啡好喝。
馳騁于山野間、大海邊,用最海南的方式看風景,迎著風與自由,騎行者們用速度與激情傳遞著海南“熱帶王國”的熱情。
如果你是個環保主義愛好者,去鶯歌海參與自然保護活動,也不容錯過。
鶯歌海,坐落於海南島西南部,郭沫若曾對其有過如此評價:“鹽田萬頃鶯歌海,四季常春極樂園。”曾經築起新中國南疆白色長城的鶯歌海鹽場,如今這裡因特殊的自然條件和諸多瀕危物種的棲息成為了一片保護區,開啟著人、自然與場地平衡的新探索。
©視覺中國
鶯歌海新村所轄海灘歷史上還是海龜重要的產卵場,直到上世紀80年代仍有海龜上岸產卵。這裡儲存著完好的海防林,分佈有豹貓、海南兔、蠟皮蜥、眼鏡蛇等多種珍稀瀕危動物。
鶯歌海濃縮了海岸帶、木麻黃森林、灘塗溼地等多種生態系統型別,就像一塊巨大的海綿,吸納著豐富的水資源,為眾多生物提供了賴以生存的家園。每年,大量候鳥如同歸巢的遊子,長途跋涉來到這裡棲息、覓食、繁衍。尤其是勺嘴鷸等瀕危物種,它們將鶯歌海視為生命的驛站,在這裡補充能量,度過漫長的遷徙之旅。
勺嘴鷸 | ©視覺中國
GEF海南溼地保護體系專案曾聯合海南觀鳥會,對鶯歌海鹽場溼地進行鳥類調查,共記錄到82種鳥類,其中水鳥40種,溼地依賴鳥類8種,還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國際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黃嘴白鷺,世界級的瀕危鳥類黑臉琵鷺、巖鷺、白腹鷂、遊隼、褐耳鷹等1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
白鷺 | ©視覺中國
生態保護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為了更好地保護鶯歌海的灘塗和動物們的棲息地,不少當地漁民在學習相關生態保護知識後轉行成了海龜守護者,還有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前來參與海龜放生、溼地清理等活動,生靈之愛,在鶯歌海綿延生長。
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遊輪去西沙群島跨年,也是獨屬海南野性玩法。
西沙群島,又名寶石島,是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之一,由永樂群島和宣德群島組成。西沙自古就是我國的領土,古代這裡被稱為“千里長沙”,是南海航線的必經之路。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這裡極具原始海島風情,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人類的過度干擾,只有最純粹的自然之美。同時,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十分潔淨,最高能見度可達到40米,也是潛水、海釣、以及生態探索的理想之地。
西沙群島銀嶼島 | ©視覺中國
西沙群島擁有極高的生物多樣性和豐富的生物資源,是中國南海最古老和最珍貴的珊瑚礁,屬於典型的熱帶離岸珊瑚礁系統。眾多珍稀海洋生物也在此棲息,綠海龜、玳瑁、鯨鯊、礁鯊等都是這裡的常客。
©視覺中國
每年跨年期間,海南都會有從三亞出發的遊輪前往西沙群島,成為連線現實與這片海上秘境的橋樑。在靜謐的海上時光裡,你可以盡情欣賞無邊無際的大海,感受大海的波瀾壯闊與深邃神秘。隨著遊輪的前行,絕美的海島景色如同一幅幅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每一座島嶼都散發著獨特的魅力,讓人心醉神迷。
在海南無論你是追求挑戰的冒險家,還是熱愛文化探索的旅行者,亦或是鍾情於自然攝影的愛好者,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體驗,留下一段難忘的回憶。
©視覺中國
海南,釋放著野性誘惑,用自己的方式重啟著我們與世界的連線。作為多元化的戶外探險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這裡無與倫比的奇妙生態之境,它更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饋贈,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生命的奇蹟與自然的力量。而這種野性之美,正是大自然最真實、最純粹的表達。
編輯 | 超楠
文字 | 尹伊
圖片 | 見文中標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