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硬殼INK
作者:硬殼INK
人會在很多瞬間突然意識到自己在衰老。
比如在某天深夜突然把字型調大一號,或是開始習慣隨身攜帶保溫杯。
大家也會在某一瞬間猛然理解上代人堅持了一輩子的生活習慣。
這幾年,人們熱衷討論的愛上買黃金、工位養綠植、囤積奶茶袋,背後都能找到上一輩生活哲學的影子。
從“嫌棄”到“真香”只在一瞬,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血脈覺醒”流程。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一種更為細微的現象:
對於90後生人來說,記憶裡家中的凳子、沙發、電視機、馬桶蓋等一切生活物件都可以加個套子把它保護起來。

然而,這種“祖傳”的生活方式依舊影響著今天的年輕人。
2025年,依舊有很多人在執著於給電視遙控器套保護套。

01
2025年,大家還在給遙控器戴保護套
這種討論並不是無中生有。
本以為給電視遙控器套外皮應該已經是上世紀的過時做法,但在電商平臺上,各種遙控器保護套的銷售資料卻依舊火熱。
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沿襲父輩們的做法,開始研究給遙控器“穿衣服”,模仿起上一輩人的“節儉美學”。

社交媒體上,有很多關於自制、網購毛線遙控器套、貼膜保護的內容。
不過,如今的遙控器套的材質和當年的樣子還是有很大區別。
3D列印材質的“大師劍保護套”,更像一種粉絲們自發的自制周邊。

矽膠開模的卡通保護套也代替了發黃的塑膠皮。

關於遙控器保護套的選擇也是豐儉由人,熱縮膜成了其中最為便宜的保護方式。

媽媽們鍾愛的繡花保護套和爸爸們隨手買的發黃塑膠皮逐漸以新的形態出現。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到今天,技術已經迭代很多版本,但在電視遙控器上,似乎保留著一些守舊的痕跡。
難道說,萬物套起來是我們“血脈覺醒”的祖傳技能?

02
遙控器為什麼要套起來?
既然叫保護套,作用自然是保護。
但時至今日,保護不再是大家這麼做的唯一原因。
行為是相似的,背後原因卻有所不同,以前人是因為愛惜價格不菲的電器,現代人可能是因為“懶”。

年輕消費者既追求實用(保護遙控器按鍵),又希望透過“穿衣”賦予生活儀式感。
在這個遙控器略顯標準化的市場裡,遙控器套子像外顯的一面,和手機殼背面差不多,承擔了一部分個性化的需求。

萬年不變的黑色長條狀遙控器,也在如痛包、手機殼、美甲一樣逐漸成為大家的個性化延伸。
另一個現象則是,現在的年輕人其實沒那麼愛看電視了。
根據艾媒諮詢的報告,2024年中國電視使用者中,25.57%的使用者每週使用電視機1次及以下,34.22%的使用者每週使用2-3次,僅有15.27%的使用者每週使用6次以上。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另一份報告也指出,自2016年以來,中國電視開機率從70%驟降至2022年的不足30%,並在2024年進一步下降。
隨著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裝置的普及,年輕人沒那麼愛看電視了。

電視機被長期閒置,遙控器保護套的作用也從保護滑向了“防落灰”。
有網友分享:“記憶裡,小時候媽媽會專門用手工縫一個保護套,恨不得用套子保護家裡萬物。”
“如今一個人在其他城市成家生活,給遙控器‘穿衣服’更像是對家庭記憶的沿襲,給遙控器戴上保護套似乎也標誌著自己從青年到家庭角色的身份過渡。”
有的人則專門去網上購買過時的舊款保護套,把新遙控器舊改,建立童年的情感聯結。

2025年,大家給遙控器戴套還有很多全新考量:
保護套帶來了差異化,黑色的遙控器很容易找不到,而原裝光滑外觀很容易掉進沙發縫隙裡。
寵物經濟盛行的背景下,硬質保護殼可以防止寵物狗咬。
軟質保護套可以防止積灰,也能防止貓毛在按鍵時容易進入縫隙。
03
套保護套,一代人的“血脈覺醒”
保護套也成為一代人細心生活的縮影,這種特殊的情結傳承自上一輩人。
曾幾何時,黑白電視等家用電器逐漸走進普通百姓家門,那時家裡的第一件事不是使用它們,而是先做個好看套子。
時代在變,人們對保護套的鐘情卻始終如一。
今天,不僅手機有保護套,充電器和無線耳機也都有自己的保護套,整天肩背筆記本通勤的打工人,往往也會配個輕薄的內膽包,甚至買了新車也習慣先去貼膜。

人們早已習慣給喜愛的、頻繁使用的、相對貴重的東西戴保護殼。
所以我們能看到大家費盡心思給穀子、徽章戴上保護套,用熱縮膜小心翼翼封存心愛的球鞋、玩具。
TIPS:
套上的不僅是對灰塵的隔離,更是一種認真生活的狀態。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硬殼INK,血脈覺醒的年輕人,開始扎堆給遙控器“套衣服”
看著光禿禿的遙控器
總覺得差了點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