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億、AI大單:大模型選擇DeepSeek、Qwen、jiutian等

2025 年 3 月 1 日,中國行動通訊集團黑龍江有限公司《AI + 國家中試基地(農業)專案》獲備案。
專案名稱:AI + 國家中試基地(農業)專案
專案法人單位:中國行動通訊集團黑龍江有限公司
總投資額:79770 萬元
建設規模及內容:
算力方面,基於哈爾資料中心的基礎配套能力,按照基地場景化的模型算力需求,深化自主可控,建設國產智算伺服器 32 臺、智算卡 256 張,滿足 96 PFLOPS(FP16)的智慧算力需求;引數面和資料面採用 ROCE 網路連線;通算伺服器總規模預計為 26 臺,普通效能型 2 PB 、高效能型 1 PB ,採用風冷製冷,依託算網大腦,構建統一運營體系,滿足模型訓練、微調、推理等算力應用場景。
資料方面,依託北大荒集團 113 個農(牧)場的 4800 萬畝耕地上豐富的農業場景,綜合考慮資料的完整性、質量、可用性、更新與維護、安全性、合規性以及應用場景與示範效應等多個方面,不斷完善資料中臺建設,透過 20 餘套全集團推廣的線上業務系統,持續沉澱資料,完成 6 TB 農業生產類資料、10 TB 農業感測器資料、6 TB 農機無人機作業類資料治理,實現高質量農業資料集的構建。
大模型方面,基地規劃匯聚國產化開源大模型 2 個包括 DeepSeek – R1 推理模型、Qwen – 72 B 大語言模型以及閉源大模型 3 – 4 個包括 jiutian – 結構化資料大模型、jiutian – 多模態大模型、其他生態大模型 1 – 2 個模型形成跨模態大模型基座,建設 2 個百億引數農業領域專用大模型、10 個重點試點場景大模型、XX 個農業專用小模型和 1 個主流工具鏈。 
平臺方面,按照規劃報告內容,按照專案時間進度要求。完成所有平臺建設共性 5 個平臺、對外運營服務 5 個平臺。需求文件中功能被實現的比例超過 95%,滿足網路資訊安全相關要求。介面設計美觀、符合使用者習慣,使用者與系統互動設計友好,互動流暢直觀。
示範應用方面,建設“AI + 農業遙感”示範應用場景。預期構建作物生長狀態監測模型 1 套,作物生長環境監測模型 1 套,農事進度監測模型 1 套。
建設“AI + 農機作業”示範應用場景。預期形成智慧裝備平臺 1 套、構建農機作業高質量資料集 1 套、視覺輔助導航模型 1 套、農機適應農田環境模型 1 套、形成農業作業質量標準體系 1 套。
建設“AI + 智慧育秧”示範應用場景。預期形成智慧育秧系統 1 套,構建智慧育秧決策模型 1 套。建設“AI + 精準播種”示範應用場景。預期構建播種多模態資料集 1 套、播種綜合決策大模型 1 套,形成玉米播種處方圖、大豆播種處方圖各 1 套。
建設“AI + 精準施肥”示範應用場景。預期形成智慧施肥系統 1 套,精準施肥模型 1 套,施肥處方圖 1 套。建設“AI+防災減災”示範應用場景。利用 AI 技術預期構建智慧植保系統 1 套、病蟲草害識別模型 1 套、構建多要素病蟲草害風險評估模型 1 套。
建設“AI + 智慧灌溉”示範應用場景。預期形成水田灌溉處方圖 1 套,旱田滴灌大模型 1 套,構建灌溉綜合決策大模型 1 套,供需水預測模型 1 套,供水排程模型 1 套。
建設“AI + 黑土地保護”示範應用場景。預期形成黑土地耕地質量立體監測認知指標體系 1 套,構建黑土地耕地質量關鍵要素的高質量資料集 1 套,研發耕地質量監測模型 1 套。
建設“AI + 智慧農場”示範應用場景。預期形成綜合性的 AI + 智慧農場解決方案 1 套,制定智慧農場標準 1 套,並形成 AI+ 智慧農場系統 1 套。
遴選 9 個 AI+ 農業種植相關的高價值場景,依託共效能力平臺,體系化開展專項應用類、整合拓展類、管理服務類等種植生產活動全場景賦能,並選擇北大荒 22 個農場作為驗證示範場地,開展試點和熟化,沉澱行業高質量資料和知識、打造專用大小模型和種植智慧體,形成標準化的 AI + 產品和應用解決方案,未來進一步在全國泛化複製和規模推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