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養雞
在去年的最後一次推送中,我們分析了朝鮮即將下水的新型導彈護衛艦,當時提到前甲板有一個尺寸不小的開口,未來即將用於安裝導彈的垂直髮射裝置。而就在昨天,朝鮮公開了第一種可能用於適配艦載垂直髮射系統的導彈,同時也是朝鮮2025年首次公開試射巡航導彈。
1月26日朝鮮中央通訊社報道,金正恩1月25日觀摩了“海上(水中)對地上戰略巡航誘導武器”(朝語直譯)的試射,勞動黨中央軍委委員、軍需工業部第一副部長金正植和導彈總局局長張昌河這兩位“導彈大將”照例陪同。從發射畫面來看,新型導彈外形與朝鮮近年來多次試射的“箭矢”系列巡航導彈相似,帶有三片呈120°夾角的尾翼,“8字形”試射航跡換算達到的1500千米射程也屬正常水平;但相比2023年3月、2024年1月的幾次巡航導彈水下發射試驗,新型導彈發射時的特徵顯然不同。
△上圖為“箭矢”系列2023年3月水下試射的照片,下圖為新型巡航導彈此次試射的照片,可見垂直“冷發射”過程中,使用火箭發動機側向拋離尾罩(用於保護固體助推器噴口)的細節
從導彈的姿態來看,此次在陸上試驗場試射的新型巡航導彈顯然採用的是垂直髮射,而且還是在同類導彈中非常少見的“冷發射”(導彈並非在發射筒內點火,而是由筒內的燃氣或壓縮空氣等方式推送出發射筒後,在空中點火)。即使是廣泛使用“冷發射”方式垂直髮射各型艦空導彈的中俄兩國,在發射鷹擊18和“口徑”這類比艦空導彈更重的反艦/巡航導彈時,也都採用筒內點火的“熱發射”。

△從俄羅斯11356R型護衛艦上“熱發射”的“口徑”巡航導彈
考慮到朝鮮為護衛艦配套研製的艦空導彈,很可能是基於“流星”系列地空導彈發展而來,那麼也會採用“冷發射”方式;由此來看,新型護衛艦使用的“主體垂髮”,可能是類似俄製垂髮那樣的,兩款互不通用的艦空導彈垂髮和反艦/巡航導彈垂髮(取決於艦體後部是否還有垂髮的安裝空間),但也可能是一款少見的“通用冷發射”垂髮。
“冷發射”的好處是發射筒無需使用耐高溫材料,也無需佈置排焰管道,而且。但“冷發射”對燃氣發射器或壓縮空氣罐的質量、維護要求均較高,特別是“通用冷發射”更是需要精密控制“發射功率”,以適應不同尺寸、重量的導彈安全發射的要求(這是目前很少有“通用冷發射”系統的一大原因)。而且“冷發射”需要導彈瞬間承受較大過載,對彈體材料提出了一定要求,彈出後還需要在特定的高度點火,對時序控制要求精確(誤差小於0.1秒),如果姿態感測器或點火指令延遲,嚴重時可能導致導彈失控墜毀。

△朝鮮自制“流星-1-2”地空導彈2022年11月試射的照片,可見彈射出筒後再點火的特徵
而且從“海上(水中)對地上”的這個描述來看,說明該型導彈還要裝進潛艇的垂直髮射管。朝鮮2023年完成改造下水的33型常規潛艇“金君玉英雄”號的“小龜背”上,就有6個直徑較小的垂直髮射管,很可能就是用於發射巡航導彈的。雖然潛射巡航導彈採用“冷發射”,會導致潛艇發射時對海況的要求較高,不適合大深度發射;但也有降低發射時噪音,無需處理高溫燃氣、更適合33型潛艇狹小空間的好處。

△雖然尺寸小於前方的4個用於發射火星11水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射筒,但這6個垂直髮射筒適配的巡航導彈很可能比魚雷發射管容納的巡航導彈尺寸更大


△巡航狀態下的新型巡航導彈(上)與箭矢-1(下)的對比
朝鮮曾在一年前的2024年1月24日和28日,連續兩次試射“火箭矢-3-31”潛射巡航導彈(金正恩觀摩了第二次試射),當時美韓情報官員認為,這兩枚導彈是從“金君玉英雄”號的魚雷發射管中水平發射的;如今這款尚未正式公佈名稱的新型導彈實現了首次陸上垂直髮射,既然那艘新型導彈護衛艦距離下水試航還需時日,那麼新型導彈的首次海上垂直髮射也要在“金君玉英雄”號上完成。


△“火箭矢”在水下發射時使用潛航器將導彈帶離水面,起飛爬升時潛航器分段脫離
從近年來頻繁測試多款巡航導彈的動向來看,朝鮮希望以“小步快跑”的方式,短時間內迭代出幾款適應車載發射、艦載發射和潛艇發射等方式,能夠對日韓形成有效威懾,與彈道導彈相互補充的巡航導彈。而對於難以獲得其他遠距離打擊手段的朝鮮海空軍來說,巡航導彈又是維繫軍種地位的重要一環。由於朝鮮缺乏能容納“北極星”系列中遠端潛射彈道導彈的潛艇,近期衛星圖顯示剛剛開工的新型潛艇,距離投入實用也遙遙無期,因此巡航導彈仍然是朝鮮新型水面戰艦和潛艇提升威懾能力的不二選擇。
也許這款“海對地戰略巡航制導武器”(朝中社官方漢譯)下一次試射時,除了金正恩和兩位“導彈大將”之外,那位深受恩寵、談笑風生的海軍司令官金明植大將也會出現,就跟年後丹東草莓又會恢復上市那樣。我們IN朝鮮團隊也祝福讀者朋友們蛇年幸福快樂,生活就像朝鮮的導彈事業那樣紅紅火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