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做高能量的事,專治孩子“沒意思、好無聊”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秋秋
來源:深度育兒(ID: baomabaobao)
成為高能量父母。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週週朗讀音訊
孩子經常把沒意思、好無聊掛嘴邊,做事也沒動力、沒熱情,一副懶懶散散的樣子。
其實,孩子這種表現,就是心理能量低。
01
心理能量低,聽起來不像好事啊?得治!
“治”之前先要明確兩件事:
1. 孩子的無聊、沒動力都不是小事,任何的情緒都不是小事
“上學好累啊……”
“累什麼累,每天就上這幾節課!”
“好無聊……”
“你有這麼多玩具,怎麼還無聊呢?”
“真沒意思……”
“你說什麼有意思?玩手機、看電視有意思是吧?”
“我不想動,什麼也不想幹。”
“我看你就是懶!”
其實,只要是困擾到你的事,就不是小事。
是的,上學很累的;是的,生活有時候很無聊;是的,沒意思的事情也挺多;是的,人就是會突然啥也幹不下去。
要改變這些感受之前,先要認可這種感受的存在。
2. 孩子需要體驗無聊、沒熱情
孩子是需要無聊、慵懶的時間的,不用時時刻刻都有事情填滿,也不用隨時處在“戰備”狀態。
平時,孩子在學校連課間10分鐘都被壓縮和剝奪,放學後又是作業、興趣班,但凡有一點“無所事事”,時間表、計劃表就要再次被修改、被填滿。
看過一個報告說,中國每個學齡孩子,每天平均只有20多分鐘“屬於自己的時間”。
不用上課,不被老師家長安排計劃,不帶任何目的做事的時間,或者什麼都不做只是發呆的時間,每天只有20分鐘。
我們的孩子,不自由,一直“繃著弦兒”。
只有孩子真正放鬆的時候,在發呆、走神、獨處、閒暇中,才能找到“我”,找到“熱情”。
人的情緒和能量狀態有波動,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情。
孩子需要學會的是和它們相處,才能試著學會如何不沉浸它們。
3. 況且,大人也無聊、沒勁、不支楞、“懶”、沒意思
大人也這樣。真實地生活下去,就是會這樣啊。誰也不會天天跟打了雞血似的。
大人也會遇到同樣的情況,總有一段時間提不起精神,工作壓力、生活瑣碎、育兒焦慮等等。
都會使得我們莫名的煩躁,情緒起伏變大,一下接一下地嘆氣,一有時間就癱在沙發上啥也不想幹,連眼皮都不願抬。心累啊!
而高能量時,我們工作效率高不說,家庭瑣事也安排得井井有條,對孩子和老公也能更加“寬容”。
閒不住,根本閒不住,坐沙發上也能用腳丫子點地奏樂。
真是看什麼都順眼,做什麼都順利。
大人確實是有能力透過各種途徑反覆治癒崩潰的自己的。
最近很火的方法是聽紅歌: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
聽去吧,前奏一響,專治各種emo和能量低。
紅歌的特點就是激昂、有力量,且十分有感染力。
有同樣效果還有《好日子》《好運來》,正向的語言好像就是能給人帶來好運,其實就是心境不同了。
只要心裡有勁兒了,幹啥都有力氣似的。
不消耗自己,不往心裡去,主打一個:事情再糟糕,我偏不為難自己!
不過,孩子做不到這樣,他們需要父母這個外部力量來讓他動起來、好起來。
02
提升孩子能量的4個方法
1. 父母不要因為“孩子無聊沒動力”焦慮、陷入低能量
父母的焦慮和低能量,不管隱藏多深,孩子是可以很敏銳捕捉到的。孩子都有這種“超能力”。
洛杉磯大學的心理學家加利·斯梅爾,曾做過一個著名的“情緒傳染實驗”:
他讓一個笑容滿面的人,與一個愁眉苦臉的人共處一室,並觀察兩人的情緒變化。
結果不到半個小時,那個原本笑容滿面的人,也變得悶悶不樂。
研究結果表明:
人的消極情緒,會在20分鐘之內傳染給別人。
你不高興,身邊人也會不高興。
同樣的,高能量也是可以傳染的。高能量的人是可以形成能量場的。
能量心理學書籍《能量場》中提到,能量場有三個主要特點:
①能夠感知並融入世界;
②能夠感染並影響他人;
③能夠改變並決定環境。
當父母成為這個高能量的人時,就能感染孩子,在遇到不好的事情時,依然能給自己加油打氣、把形勢引導到對自己有利的方向上來。
2. 鼓勵孩子和他人產生連線
越大的孩子,人際關係慢慢變得複雜,能量場也許會來自父母、老師、同學/朋友。
觀察我家孩子,只要是和同學、朋友哪怕是剛剛認識的陌生小孩一起玩,也是有說有笑,跑一兩個小時完全不會覺得累。
多多出門活動、和朋友打交道,感受到自己被需要被關愛,能夠提升孩子的價值感。
一個覺得自己價值得到實現的人,一定是能量滿滿的人。
可以多給孩子創造和他人相處的機會,約著一起玩,有玩伴的情況下,家長也會省心很多。
3. 帶孩子走到自然裡
大自然很有能量,只是你看不見。
看這個季節的樹葉是什麼樣的,雲怎麼流動,陽光怎麼跳躍,流流汗、笑一笑,心情和身體都能變好。
放假或者週末,可以帶孩子逛公園。
《國際環境健康研究雜誌》上說,即便是不做運動,只是每天到公園待上二十分鐘也能讓狀態更好。
“公園20分鐘理論”,不僅僅適用於壓力大的孩子,對於狀態不好的大人來說,也非常受用。
在戶外,和大地、泥土、空氣、陽光直接連線,接收來自大自然的能量,人會變得放鬆,心境變開闊,壓力和焦慮會得到稀釋。
帶孩子爬山。
不僅能夠調動全身細胞,鍛鍊毅力、耐力,在開闊的地方俯瞰一切,看到地面上所看不到的景色,成就感油然而生。
同時也能夠帶孩子感受高度,激起孩子對恐懼的知覺。
帶孩子涉水。
在安全的水域,哪怕只是用手指去感受下流動的水,都有撫慰心靈的作用。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太愛水了。
帶上水槍、撈魚網,或者是觀察下水裡的小魚小蝦田螺,扔石頭、打水漂,找找水面上常出現的水黽、小飛蟲……
帶孩子野外露營。
找塊草坪,搭上帳篷,抻上吊床,搭配上簡易的燃氣燒烤爐……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場冒險體驗,有吃有喝有玩,可以從一早玩到太陽下山。
帶孩子去農村。
玩土、挖泥、爬樹,觀察農作物的生長,體驗一下辛苦的勞作。
4. 帶孩子運動
人在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
多巴胺也被稱為“動機分子”,它負責內在動機,並提供做事的動機或者說是內在動力。
它不僅能夠增加人對快樂的期待,還能增強注意力和專注力,有助於記憶和學習。
當孩子心情不佳、動力不足時,讓身體先動起來,會使情緒變得積極。
想想身邊愛運動的人,是不是總是一臉陽光?他們不論走到哪兒,都帶有自信和有力量的氣質,傳遞給大家無限能量。
運動可以選擇跑步、快走、游泳或者各種孩子感興趣的專案。
帶孩子跑步。
注意安全的情況下,帶孩子去公園或者城市綠道跑一跑。掌控好自己的身體,就能帶來平穩和速度。
帶孩子打球。
打乒乓球、羽毛球、籃球或者踢足球,大跑大笑、大汗淋漓之後,不僅強身健體,也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快樂。
法蘭克福大學曾經有一項研究成果,意思是:生命的真相就是能量。
成為高能量父母,既能滋養自己,又能給孩子帶去養分,生命力滿滿,何樂而不為呢?
為什麼生兒子的媽媽老得快?
科學證實:男孩就是難養!
他們調皮搗蛋、坐不住
馬虎粗心不愛學習
聽不進大人的話,甚至還愛打架
……
如果你家也有頑皮男孩,洞見君向您誠意推薦
《核心穩定的媽媽,自覺自律的男孩》
它是最懂中國男孩媽媽的一本書

由洞見旗下男孩派創始人虎媽所著


結合男孩的普遍心理規律和成長規律
帶你解讀男孩行為背後的心理密碼
手把手教你成為核心穩定的媽媽
養育自覺自律的男孩
👇點選下方卡片,立即搶購
閱讀這本書,一起做個不累的男孩媽媽!
*廣告
家有小男孩
我們為您推薦一個優質的育兒平臺
男孩派(微訊號:boy666dj)
每一個男孩,都是媽媽的軟肋,也是鎧甲。
養得好聰明又紳士,養不好費心又勞神。
關於養育男孩的乾貨,這裡都有;
關於養育男孩的苦甜,我們都懂。
家有男孩,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
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在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