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兒科學會推薦這型育兒方式,有點讓我驚掉下巴!

⬇️點選關注美國媽媽網⬇️
育兒方式可以影響孩子從建立自尊心到學業有成階段的方方面面,選擇好的育兒方式對支援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發展非常重要,我們與孩子的互動方式以及如何教育他們,將對他們的一生產生影響。

研究人員確定了四種主要的育兒方式,這些方式在教育孩子們方面各有特點:
1. 專制型(Authoritarian)
2. 縱容型(Permissive)
3. 權威型(Authoritative)
4. 忽視型(Uninvolved)
人們經常想知道自己正在使用哪一種育兒方式,以及哪種方式總體上最有效果。事實上,每個家庭和孩子都是獨特的,並沒有一種通用的育兒方式適用於所有情況。
大多數專家,包括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推薦的通用育兒方式是權威型,下面將展開介紹。
專制型育兒
我們平時對孩子會說這些話嗎?
1. “大人在講話,小孩子別插嘴。”("You believe kids should be seen and not heard")

2. 當孩子不守規矩時,我們會說:“不聽話就走開。”

3. 不考慮孩子感受的責備
4. 當孩子質疑我們制定的規則時,就會說“因為我說了算”。
如果我們有過上述行為,我們可能是專制型父母。專制型的育兒方式側重於制定嚴格的規則,要求孩子服從和有紀律性。這類父母對孩子期望很高,當孩子不遵守他們的指導時,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進行懲罰。
專制型父母管控了決策權,很少讓孩子參與決策,就像是軍隊的教官。因此專制型父母通常不善於培養、寬容或溝通,他們更可能採取強硬的態度,強調服從和懲罰的重要性,而甚少選擇理解孩子和孩子溝通。
孩子在專制型父母身邊長大時,通常情況下,他們在家裡表現得很聽話,但在同學和朋友身邊就會表現出很強的叛逆心理,同時孩子還可能面臨以下問題:
1. 社交技能不足
2. 難以獨立思考
3. 自尊心弱
4. 判斷力差
5. 易怒和容易怨恨別人
6. 與人相處時充滿敵意和攻擊性
一些研究表明,在專制型父母撫養下長大的孩子更有可能出現物質使用障礙(substance use)或抑鬱症。
縱容型育兒
我們平時對孩子會做出這些行為嗎?
1. 設定了規則,但很少讓孩子去執行。
2. 從來不告訴孩子做一些事將會承擔什麼樣的後果。
3. 認為不用過多幹涉孩子的行為,他們自己會做得很好。
4. 讓孩子做他們想做的事情,即使孩子每餐都要喝汽水。
 如果我們有上述做法,那我們可能屬於縱容性育兒。
縱容性父母通常非常寬容,不太會干涉孩子的行為,除非出現嚴重的問題。他們往往認為孩子應該被允許做他們想做的事,因為他們認為“孩子就是孩子”。這種態度可能導致他們與孩子的關係,更像是朋友而不是長輩。
縱容型父母通常會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很少會懲罰孩子。即使他們決定懲罰孩子,可能也不會堅持執行。縱容型父母與嚴格型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可以說是截然相反的兩種態度。
權威型育兒
我們平時會有這些行為嗎?
1. 努力與孩子建立和維護積極的關係。
2. 會向孩子解釋為什麼遵守一些規則是必要的,幫助孩子理解規則背後的意義。
3. 會在維持規則和秩序的同時,也會考慮孩子的情緒和感受,力求在紀律與同理心之間找到平衡。
4. 會使用正面的激勵方法,如表揚和獎勵,來強化孩子的積極行為。
如果我們平時是這樣與孩子交流,我們可能屬於權威型育兒,這種方式被認為是育兒界的“黃金標準”。
權威型育兒的特點也很明顯,父母會為孩子制定規則、劃分邊界,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自己做一些決定,其次在顧及孩子感受的同時,明確表明成年人是最終的責任人,所以需要預防可能發生的問題,而不是等到問題出現後再解決。
父母會使用積極的紀律策略,如表揚和獎勵機制,來強化孩子的積極行為,然後將教育過程中的錯誤視為學習經驗,併為孩子設定清晰的目標,最後還要同孩子強調責任和紀律的重要性。
權威型育兒方式旨在平衡父母的權威和孩子的自主性,既給予孩子指導和支援,又尊重他們的需求和感受。這種育兒方式被認為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尊、自信和責任感,有助於提升他們的決策能力和風險評估能力,同時也有助於形成積極的親子關係。
這種育兒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具體如下:
1. 與父母建立親密、有養育性的關係
2. 負責的同時,學會尊重
3. 收斂自己的攻擊性
4. 高度的自尊、自信和自我調節能力
5. 更可能快樂和成功
6. 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總的來說,在權威型育兒方式下長大的孩子通常能夠自信的做出自己正確的決定,並且他們通常會為自己設定高標準。這些孩子無論是在學校還是社會上都表現地更加良好,濫用藥物或酒精的可能性也更小。
如何當好權威型父母呢?
當好權威型父母並不容易,父母需要設定符合孩子發展階段的目標,並以清晰的方式執行這些目標。
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1. 表揚孩子:當孩子展現出良好的傾聽能力或遵守指示時,父母應該及時給予表揚。
2. 親子時光:透過與孩子共度親密的親子的時光,父母可以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並更深入地瞭解孩子的需求和興趣。
3. 明確界限和期望:全家人都應該對孩子的界限和期望有清晰的認識。這些界限和期望應該是合理的,並且符合孩子的發展階段。
4. 明確後果並貫徹實施:當孩子違反規則或期望時,父母應該明確告知後果,並確保後果得到貫徹實施。
5. 避免嚴厲或強制性育兒:權威型育兒風格強調尊重和合作,而不是嚴厲或強制。父母應該避免使用懲罰或威脅等不良手段來管教孩子,而是尋求更有效的溝通和引導方法。
忽視或不參與型育兒
我們平時會有這些行為嗎?
1. 很少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
2. 很少去了解孩子在哪裡或者和誰在一起
3. 幾乎不會花時間在孩子身上
4. 不為孩子制定規則或者有所期待
如果我們平時這樣對孩子,那我們就屬於忽視型育兒。本質上看,忽視型育兒的家長很少會關注孩子的生活,也很少對孩子進行教導,他們不為孩子設定明確的規則和期望,甚至對孩子平日裡的所作所為知之甚少。
這種型別的家長對孩子的成長持放任態度,期望孩子能夠自己成長。他們可能不瞭解孩子的成長髮展需求,或者錯誤地認為沒有他們的監督,孩子會做得更好,導致孩子缺乏必要的支援和引導,阻礙他們的健康成長。
不過有些家長可能不是故意忽視或不參與孩子的成長,而是由於自身的問題,如心理健康問題或經濟條件困難,而無法持續滿足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的需求。
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育兒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最惡劣,孩子可能會有如下行為:
1. 物質使用(濫用藥物或酒精)
2. 叛逆行為
3. 犯罪活動(如破壞公物、襲擊、強姦、小偷小摸)
4. 認知和情感共情能力較低
5. 自尊心減弱
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很容易在學校惹麻煩或違法。此外,他們可能不敢與他人建立聯絡,並表現出抑鬱症狀,學術表現和社交能力通常也會受到影響。
參考資料:
https://www.parents.com/parenting/better-parenting/style/parenting-styles-explained/
https://www.parents.com/parenting/better-parenting/style/authoritative-parenting-the-pros-and-cons-according-to-a-child-psychologist/
(圖片來自網路,尊重原創,若侵權請聯絡刪除)
你是哪一種父母?
推薦閱讀
分享母嬰知識  關注寶寶成長
微信公眾號:usmama_com
新浪微博:@美國媽媽網
求分享
求點贊
求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