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文章的輸出其實是因為一次意外
公司有一個大書櫃,裡面放著這些年來囤積的一些書,小夥伴們想到了就去翻翻,其中有一本五年前的書被我們翻了出來
仔細看看裡面的內容,其實還蠻感慨的
關於案例本身的探討沒什麼意義,但是個案背後行業現象,反而讓人深思
以下為正文
最近在公司書架上看到一本書《中國房地產經典案例2017-2018》
書中挑選了2017年到2018年行業最成功的十大地產案例
關於那些年最成功的案例,其實才5年,很多其實都沒辦法再看,記錄下其中五個當年的故事和後來的變化
詳細解讀,故事都非常精彩,畫面感十足
現在卻有的暗淡、有的消失、有的和其他角色互換了身份,有的只留下一聲嘆息
不得不說,五年很短,五年也很長
01
2017年,融創是併購王
那個時候,看一家房企,認識一個開發商品牌
我們首先會看它一年賣了多少房子,排行榜上是第幾位
以排行榜論英雄,在2017的房地產時代,併購已經成為融創的一張名片也讓它在排行榜上,終於佔得一席

而這個位置,完全是由融創瘋狂的併購術換來的
2016年末的時候,融創總的土地儲備7912萬平方米,佈局全國44個城市,其中不少專案是收併購而來
我整理了書中羅列的融創在2015年-2017年的收併購動作

(來源:頭豹研究院)
不僅僅是上海、成都、蘇州、鄭州……一場資產收購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
在上海,融創前前後後發起了五次收購,耗資53.73億,間接持有上海華楓股份,而獲得上海浦東101萬方唐鎮地塊,這個專案成為融創在上海最大的專案
在成都,融創花了32.06億收購了中渝國嘉7個專案,可售總面積達到241萬平方米
在蘇州,收購蘇州新友、太湖城、太湖灣獲得蘇州三個地塊,收購中牟美盛,成功布局鄭州
在深圳,融創花了43億收購萊蒙國際土儲130萬方,首次佈局深圳
融創收併購的動作目的很簡單,透過在二級市場迅速拿地,可以快速進入新城市,以快制勝,達到最快速度的規模擴張
更別說,還有以137億收購聯想地產業務的42個專案,憑藉一次收購操作,迅速進入7個新城市,接著又以433億收購萬科文旅13個專案,迅速佈局文旅板塊,隨後便展開一場多元化佈局,入股金科、樂視、鏈家….
快速的收併購,使得融創在2016年合同銷售額達到1506億,同比增長了121%
收併購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帶來融創的規模和擴張,也把這家企業的負債率推高到了121.5%,有史以來的最高位置,從此便一直維持在行業較高位置
不過那時候負債率高,對房企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種能力和魄力
今天我們說到一家房企在高週轉,高槓杆、高負債,你甚至覺得我們在罵它
五年後的今天呢
劇情發生了反轉,故事中的角色也對換了身份
融創收購了7個專案的公司中渝國嘉,現在還成為了世茂的接盤俠,而融創自己反而走上了賣資產的道路

從這個案例,我們看到當行業上行時,大魚吃掉了小魚
現在行業下行,小魚卻換來了喘息生存的空間,而大魚則在水深處難以轉身
從前被收購是一種煩惱,現在倒成了解脫,是不是讓人唏噓感慨
02
誰還記得2017年的碧桂園森林城市
這是當年龍頭房企的一次海外實踐,碧桂園從2010年開始就嘗試著走出去
2013年時,碧桂園在馬來西亞的第一個樓盤,金海灣就創造了當地的房地產銷售記錄,開盤就賣出76億
這也給了碧桂園極大的信心,再加上自己在三四線城市累計了多年的大盤開發經驗, 加上當時國人的出國熱

終於在馬來的新山市,拿下了一塊20平方公里的地,這樣的體量相當於直接在馬來西亞造一座城市
這個超級大盤,總建築面積達到4500萬方平方米,預計開發20年,投資2500億人民幣,成為中國房地產界有史以來操作的最大專案
為了做好這個盤,碧桂園有多捨得砸錢投廣告
2016年光森林城市一個專案,碧桂園就花了近20億元的廣告費用,並破了多項紀錄
它成為了全球廣告營銷費用最多的地產專案、全球第一個在央視春晚做廣告的樓盤、全球第一個在NBA賽場做廣告的樓盤、全球第一個在奧運會做廣告的樓盤
看到這,我只覺得恒大海上威尼斯和海花島只是弟弟罷了
這20億的錢確實沒白花,2016年森林城市實現銷售額近200億,2017年碧桂園銷售額就衝到了5500億,成為世界500強企業
五年後,那個碧桂園森林城市,變成怎樣了?
看完這個案例,我又找到最近一部BBC的紀錄片,大致告訴我們現在這座森林城市的現狀

據BBC報道,這個曾經轟轟烈烈的規劃100萬人的樓盤,在開工八年後,據估計只有約2000人在這裡落戶,其中很多是開發商員工、國際學校學生和家屬
而情況從2019年年底的新冠疫情開始急轉直下
這個盤規劃80%賣給出國的華人,但現在大部分人無法走出國門,也有了影片中提到的“鬼城”景觀
這座森林城市在疫情時代還會有轉機嗎,如果當年出海是對碧桂園一次綜合實力的考驗
而現在如何讓這個龐大的資產銷售運轉下去,比五年前更考驗這家房企的能力
03
恒大海上威尼斯是當年的超級大盤營銷術
我們團隊最近實地去了一趟啟東,整個專案的居住、運營都有很好的體驗
除了恒大暴雷事件帶來的烏雲之外,這片由恒大造出來的藍海,依舊晴朗無風
當時恒大威尼斯一年能夠銷售76個億,營銷成功之術,是抓住了上海人對藍海的嚮往

第一,它鎖定了上海大客戶,和他們的心靈產生了無縫連線,為了做到這一點,專案的核心賣點定位為“華東最美最大的藍海、上海最近最大的溫泉配套實景呈現”
且當時的恒大也確實敢花錢
為了改寫上海周邊沒有藍海的歷史,恒大砸了6個億,只為了打造一片蔚藍海域和3.5公里的私家海岸線,提前呈現
因此“離上海最近的藍海”成為最吸引上海客戶的一個點

那麼,第二點就是價格,最低28萬一套,而2016年上海浦東差不多均價4萬/平,價格的差距、2016年樓市的火爆,也會讓精明的上海人更有一種不買就虧的感覺
最後,恒大最厲害的營銷武器,還是實景呈現,當時恒大為了拉人到啟動看盤,開通全天候的免費看房大巴,又做了3D的海居體驗館
覆盤完這個案例,我竟覺得恒大的營銷成功,和阿那亞還真有點像
都是抓住了一部分人的精準需求,然後用這批種子客戶,影響更多人
恒大海上威尼斯熱銷,確實成為五年前的,中國文旅地產的一樁傳奇營銷案例
04
優客工場當年多火,聯合辦公當年多火
這裡先不說案例,先說說身邊同事小A的親身經歷,她差點就成為優客工場A+輪的投資者
用她的話來形容五年前的優客工場有多火
原話就是:“當初想投優客工場,還得找關係才能進去,屬於大家都很看好的高增長的賽道。”
優客工場誕生於共享經濟最火熱的2015-2016年
當時,單車可以共享、充電寶可以共享、辦公室也可以共享
2015-2018年的三年間,是聯合辦公市場最瘋狂的時間段,優客工場高峰時估值達到120多億
有人統計過,優客工場在那幾年,共獲得了18輪融資,總金額超40億元,幾乎平均每80天能夠有一輪融資

僅2015年,國內眾創空間數量從50餘家迅速增長至2300多家,增長近46倍,國內湧現了一大批聯合辦公品牌,方糖小鎮、氪空間、Distrll辦伴、soho、夢想加空間等等
轉眼到了2018年底,受經濟環境影響,國內投資熱退潮,不盈利的聯合辦公行業進入洗牌階段,市場熱度迅速遇冷,2019年就有40家聯合辦公品牌倒閉
更別提2020年開始的疫情,受大環境影響,辦公室市場似乎就沒有過春天
當聯合辦公的客戶小企業主們存活都遭遇困境的時候,壓縮辦公成本是頭等大事,是懸在頭上的劍
優客工場在當年橫空出世,畫的美好藍圖,到如今它跌到谷底的股價,和累積虧損的業績

優客工場,見證了聯合辦公這個賽道,從擁擠到冷清,從性感到平庸
05
當下重溫這些案例,那個時候,各房企為了爭到頭部的位置
為了在這賽道能夠有屬於自己的一個位置,那種拼盡全力的畫面,那些熱火朝天的日子,好像一去不復返了
到了今天,它們都有各自不同的境遇,有的穩健前行,有的活的不怎麼好
所以人啊,還是珍惜當下比較好
五年前的事情變得這樣,五年後的行業真的不是我們可以預測的
我們留下的或許都是故事,很多時候成為不了案例
你有故事麼
以上為正文,來自喬不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