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好萊塢!特朗普關稅戰開闢“新戰場”

誰能毀滅好萊塢?
是洛杉磯肆虐的山火嗎?不是。
是LGBT主題嗎?也不是。
是《哪吒2》嗎?更不是。
毀滅好萊塢當然是無所不能的特朗普,而且他已經開始這麼幹了

當地時間5月4日,特朗普宣佈已授權美國商務部與貿易代表立即啟動一項關稅政策:對所有在非美國拍攝製作的電影徵收“100%關稅”。

他在文中指控,美國電影業正在急速衰亡,其它國家協同行動,提供激勵政策,吸引美國電影工作者外流。這不僅是對美國經濟的威脅,更是國家安全危機,甚至是“資訊戰與宣傳戰的一部分”。
他最後用大寫字母書寫:“我們希望電影製作,再次迴歸美國!。”
聽起來他是在保護美國電影產業,但100%的“進口關稅”,只會令好萊塢影片失去海外市場。

好萊塢電影還需要關稅保護?
好萊塢電影屬於服務貿易產業,而該產業年年都在為美國帶來鉅額貿易順差。
每年全球票房前十位電影,好萊塢至少都在6部以上,有時甚至包圓。
很多國家正愁找不到理由限制好萊塢電影,特朗普居然先動手了,為各國送上一個漂亮的助攻。
4月2日,特朗普發動全球關稅戰之後,好萊塢就在瑟瑟發抖。
特朗普的電影關稅剛一宣佈,立刻就引發了國內恐慌。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階研究員威廉·萊因施警告稱,如果各國對特朗普的“外國電影關稅”實施報復,後果對於好萊塢來說將是毀滅性的。
求陛下開恩啊,放過好萊塢吧。
但特朗普呢?嘿嘿,我就是要“保護”好萊塢。
特朗普是不是跟好萊塢有仇,居然將好萊塢開闢為“新戰場”?
特朗普跟好萊塢的仇可不是一般的深。
2016年大選,好萊塢製片人、導演、一線明星,齊刷刷地站在希拉里一邊。
2020年大選,他們又站在拜登一邊。

2024年大選,他們還是站在哈里斯一邊。
除了選舉站隊,好萊塢明星平時還經常對特朗普出言不遜,奧斯卡頒獎禮簡直成了特朗普的“批鬥會”。

2024年,好萊塢甚至開拍揭露特朗普無恥一生的電影《飛黃騰達》,影片男主角唐納德,擅長撒謊、欺詐、恐嚇、勒索,為人卑鄙、下流、貪婪……幾乎把他的底褲都給扒光了。
後來,迫於共和黨和紅脖子們的強大壓力,電影被迫下架。
特朗普是一個睚眥必報的人,他當上總統後,可不會跟誰講什麼“氣度”,講什麼“大局”。得罪過他的人,一個也跑不了。
政府保護美國電影之名,收取關稅,好萊塢則被按在地上摩擦。
爽是特朗普在爽,痛是好萊塢在痛,雙贏!
他想要打擊的另一個目標是他的政治對手–加州州長紐森。
紐森屢次炮轟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還起訴了特朗普政府,大有“亂命不受,東南互保”之勢。
特朗普在宣佈“電影關稅”之後,就當著記者的面前指責紐森:“好萊塢正在被摧毀。你們有一個……極其無能的州長,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好萊塢確實不如十年前那般輝煌,但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比如,年輕人對電影院的興趣遠不如他們的父輩、好萊塢藝術水平停留在過去、它國電影製作水準在不斷提高、網路對傳統影視業的衝擊……
紐森也對加州及洛杉磯的電影產業採取了扶持政策,去年年底,他就將該州的影視稅收抵免額度上限從每年3.3億美元大幅提高至7.5億美元,以促進製片方留在美國拍攝。
這跟特朗普所謂的“保護美國電影產業”目標是一致的。
但因為兩者手段不同,結果卻是南轅北轍。
特朗普凡事就是關稅,他越是這樣,好萊塢越是不敢留在美國製作。
因為其它國家同樣會報復美國電影。那麼,它將失去海外市場。
同時,100%電影關稅加到票價上,也必將傷害美國觀眾,進而導致美國電影院線發生倒閉潮。
這種針對好萊塢的“自殺性”政策,只有天才才能想得出來。
美國電影在海外取景是常有之事。
比如《木乃伊》在埃及取景、《指環王》在紐西蘭拍攝、《阿凡達》在張家界取景……
還有12月19日上映的《阿凡達:火與燼》全程在紐西蘭拍攝;諾蘭的新片《奧德賽》正在希臘拍攝;維倫紐瓦的《沙丘:救世主》6月將在匈牙利開拍;漫威影業的《復仇者聯盟5:毀滅之日》已經在倫敦開拍。
好萊塢在2025-2026年,首選拍攝地排名為:多倫多、英國、溫哥華、中歐和澳大利亞,而加利福尼亞州只排名第六。
這一現象已不是取景那麼簡單了,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許多國家都推出了電影產業激勵措施,降低電影製作成本,這吸引了好萊塢的電影公司。
二、大多數國家的人力成本要低於美國本土,包括技術人員及臨時演員,還有後期製作成本。
但不管在哪裡拍攝、製作,只要票房大賣,最大受益者都是好萊塢。
資本的邏輯:用最低的成本產生最大的利潤。
電影也不例外,投資者只遵循資本的邏輯。
但特朗普卻把這些好萊塢電影說成是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
特朗普還說,海外電影是“資訊戰與宣傳戰的一部分”。
這真是“賊不打,三年自招”。因為好萊塢電影的隱藏功能就是承擔“資訊戰與宣傳戰”的任務。
在冷戰時期,這項任務就已經開始,由CIA與好萊塢共同執行。
一、在全球樹立“美國形象”:富裕、美好、樂觀、勇敢、救世主。在地球上能打敗“邪惡帝國”,在太空能打敗外星人,拯救地球。
二,透過一部部電影,向全世界推銷美國價值觀,灌輸美國意識形態。
它的計劃是非常成功的,在有些人眼中,好萊塢電影已不再是電影那麼簡單,而是一種精神圖騰。
好萊塢電影是從1961年開始對全球發力的,這一年美國電影參加了十七個國際電影節,但收穫慘淡。
9月份,在愛丁堡電影節上全軍覆沒,好萊塢受盡了歐洲人的嘲笑。
10月,肯尼迪總統向好萊塢發出一份措辭厲害的《備忘錄》,斥責好萊塢沒能幫助美國樹立國際形象。
11月4日,美國《綜藝》雜誌公開了這份《備忘錄》
11月5日,美國新聞署(U.S. Information Agency-USIA)署長莫羅召集好萊塢68位製片人舉行會議。
莫羅告訴他們:你們向世界散播了一個毫無生氣,令人生厭的美國形象。
他提出一個著名比喻:電影就像是哈哈鏡,既可以醜化美國,也可以美化美國。關鍵在於電影人怎麼做?
莫羅說,電影中的芝加哥天天黑幫鬥毆、西部槍手橫行、密西西比荒原追殺印第安人……
但西部不是沒有法律,我們也不是生活在黑暗和恐懼之中。仇殺、強姦、暴力、罪惡不是美國的日常生活,我們國家有另外一面,我認為世界並不瞭解這一面。
座談結束後,好萊塢邀請白宮派人來當顧問,給劇本把關,免得踩了官方紅線,大家都不好看。
莫羅在接受《新聞週刊》時亮出底牌:電影作為一個工具,唯一有效的宣傳是建立在政策上面的宣傳。
簡單說,就是好萊塢必須配合美國的文化侵略政策,進入冷戰軌道。
在這個大前提之下:你要國內市場?政府扶持你;你要國際市場?政府給你開路。
幾十年下來,好萊塢電影橫掃全球,它不僅成了行業標杆,而且還成了一些電影人的精神支柱。
2024年6月17日,在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國際論壇上,賈導不是說了:“好萊塢電影對中國市場的吸引力降低了,就是說當我們的文化市場不能夠接受更多元的、更國際化的影視產品的時候,我們的市場的效能是不是逐漸會喪失,我們的文化影響力是不是逐漸在喪失。”
邏輯這麼混亂,難怪他水平和票房都上不去。
但是隨著國力對比的變化,好萊塢電影不可能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因為中國及其它國家電影正在向前發展。
西班牙電影、法國電影、俄羅斯電影……還有日本的正經電影,難道就不能看?
人們普遍認為好萊塢電影的統治地位會漸漸衰退,但沒想到,特朗普要一步到位,用關稅將它毀滅,寸草不生。
有些人總喜歡挖空心思,從老頭荒腔走板的行為裡分析出什麼“深謀遠慮”,那麼,他的100%進口電影關稅傷害到了哪個國家?
當好萊塢在哭的時候,大家肯定都在笑。
“一支獨放不是春,滿園春色才是春”,感謝特朗普,感謝大聰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