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航運|DHL在全球供應鏈變局下的戰略突圍與財務解碼

0/ 我是最航運丹尼斯。近期正值財報季,今天我們來看DHL的2025Q1季報。簡要看下財務資料,德國物流巨頭DHL本週公佈第一季度銷售額和利潤雙雙上漲。在此期間,美國進口關稅的緊張局勢成為主導因素,既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於該集團的整體利潤表現。資料顯示,DHL集團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8%,達到208億歐元;息稅前利潤(EBIT)增長4.5%,達到14億歐元,大致符合市場預期。重點聚焦戰略層面的宏觀判斷與應對,以及管理層在問答環節中的核心觀點精要整理。
1/ DHL以六個關鍵資料和日期,勾勒出當前客戶在全球貿易中所面臨的挑戰與不確定性。
當前美國貿易政策概覽 
🔺10% 自4月5日起,美國基準關稅已生效
🔺 90天 4月9日,美國政府宣佈暫停超過10%基準關稅的增量對等關稅,為期90天(中國除外) 歐盟也暫停了對美國產品的報復性關稅 
🔺 145% 對中國進口商品的實際新徵關稅 中國於4月11日宣佈對美國產品徵收反制關稅,總計達到125%,美方對華新徵稅率累計達145% 
🔺25% 針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芬太尼相關關稅(符合《美墨加協議》USMCA的商品將獲得無限期豁免) 
🔺 自4月11日起 針對智慧手機、筆記型電腦及其他電子產品的特別關稅已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豁免 
🔺 5月2日 美國取消對中國大陸/中國香港的“最低免稅額”(de-minimis)政策 將改為徵收120%的關稅或每件商品徵收100至200美元(6月1日後)的費用
2/ 六大新興供應鏈應對措施 各行業正積極響應最新關稅政策調整
序號
應對措施
中文說明
相關行業
1
觀望等待 (Wait and see)
保持現有操作,不立即更改供應鏈或運輸策略,直到局勢更加明朗。
電商、汽車、電子、生命科學
2
調整定價 (Adjust   pricing)
最佳化價格策略,儘可能將關稅成本傳導至終端產品或原材料價格中。
電商、汽車、電子
3
暫停出貨 (Pause deliveries)
暫時減少出貨量,包括運輸暫停,以便進一步分析供應鏈戰略及成本影響。
汽車、電子
4
前置發貨   (Front-load deliveries)
把握90天寬限期,加快短期出貨以提前備貨。
電子
5
轉移生產或供應佈局 (Shift production or supplier   footprint)
重新評估並調整生產基地,以最佳化供應鏈流程、規避關稅風險,例如從替代地區向美國供貨。
電商、汽車、電子、生命科學
6
調整運輸方式   (Shift delivery mode)
調整物流模式,例如從郵政網路轉為普通貨運,或從零擔轉為整批運輸。
電商
3/ DHL可協助客戶應對最新關稅變動
DHL提供從快遞、貨運代理到倉儲的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
序號
服務名稱
中文說明
1
關稅退稅(Duty Drawback)
協助識別並退還可退稅項,例如重新出口、退貨或其他符合規定的貨物。
2
分批快遞服務(Break   Bulk Express, BBX)
集中包裹運輸模式,簡化清關流程、降低成本,提高畫質關效率。
3
自由貿易區方案(Free-Trade Zone, FTZ)
延遲入境並享受免稅倉儲,實現本地庫存靈活管理與成本控制。
4
USMCA協定應用(USMCA)
協助企業利用《美墨加協定》的關稅優惠政策,適用於符合條件的商品。
5
保稅倉儲服務(Bonded Warehousing)
提供本地倉儲(含保稅倉)方案,支援庫存積累與本地-to-本地交付模式。
6
商品歸類服務(Tariff   Classification)
協助產品進行海關編碼歸類,確保符合新關稅法規。
7
低價值貨物豁免策略(De Minimis Strategy)
提供低價值貨物申報諮詢,特別是涉及多原產地(如中國)混合貨物的操作最佳化。
8
單證支援服務(Documentation   Assistance)
管理與最佳化報關單證,確保貨物順利清關。
5/ 最航運整理,DHL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問答環節內容整編,以官方或事實為準。
提問
回答
關於2025年財務指引未調整的原因:是否因為4月的ACS(調整後綜合銷售額)和EBIT(息稅前利潤)表現符合預期?
是的,當前業務發展與計劃一致。儘管宏觀經濟環境疲軟,且部分客戶和業務受到貿易政策變化的顯著影響(例如關稅調整),但整體業務表現平衡。我們預計全年仍將維持原定指引,因為第一季度已展現出積極的成本控制效果,且供應鏈重構帶來的複雜性可能對公司有利。
DGFF(DHL全球貨運代理)業務市場份額下降的原因及應對措施:資料顯示貨代業務量份額流失,是否與行業競爭或策略調整有關?
市場份額變化主要反映空運市場的行業性挑戰。公司在電商、科技等特定行業的業務敞口與競爭對手不同,且當前空運市場競爭激烈、不確定性高。我們正在分析競爭對手(如德迅、DSV)最新資料,尚未發現結構性份額流失。未來將重點關注高價值運輸模式(如優先處理高時效性貨物),並最佳化客戶組合以應對波動。
中國出口現狀及供應鏈調整機會:當前中國出貨量(尤其是4月)是否出現異常波動?低中國-美國航線敞口是否使公司在新貿易環境中更具優勢?
觀察到四類關鍵動態:     1. 負面因素:     – 中美貿易因關稅調整出現結構性下滑(需求彈性導致價格敏感客戶減少訂單);     – 短期消費者信心疲軟及企業投資決策觀望態度。     2. 積極因素:     – 亞洲區域內庫存重新配置(例如企業將生產轉移至越南、印度等關稅友好國家);     – 供應鏈長期重構(複雜度提升物流需求,例如多節點運輸、保稅倉儲服務)。     公司在中國-美國航線的低敞口確實降低了直接衝擊,且供應鏈複雜性增加(如多國生產、多式聯運)可能帶來更多高利潤服務機會。
2025年EBIT指引未調整的驅動因素:是否因成本最佳化進度快於預期抵消了收入端壓力?尤其是第一季度Express(快遞)業務利潤表現強勁是否與此相關?
Fit for   Growth結構性成本最佳化計劃已初見成效:     – 成本削減:透過精簡運營流程、提高自動化率,Express和郵政包裹(P&P)部門在第一季度顯著降低單位成本;     – 運力靈活調整:針對預期中的貨量波動(如中國電商政策變化),提前縮減過剩運力;     – 季節性調整:傳統淡季的運力利用率最佳化(如減少臨時航班租賃)。     儘管存在收入端不確定性(如空運價格競爭),但成本側改善足以支撐全年目標。
關稅政策緩和的可能性及潛在影響:若中美關稅衝突降級,是否可能引發客戶集中補貨導致運力短缺(牛鞭效應)?當前運力調整是否限制應對能力?
若政策緩和,短期內可能出現訂單激增和運力緊張,但公司已建立靈活的運力管理機制:     – 虛擬航空網路:透過自有飛機、長期租賃與短期包機組合,可快速增加運力(例如疫情高峰期曾單月新增10%運力);     – 多模式協同:必要時可將空運需求轉向海運優先通道(如定製化拼箱服務)。     歷史經驗表明,消費者信心通常在一季度觀望後恢復常態,但投資決策的滯後影響可能持續更久。
Express業務第二季度預期:某競爭對手預測Q2收入下降4%、EBIT利潤率收縮400基點,公司是否面臨相似壓力?尤其在中國-美國航線敞口相近的情況下。
不提供季度指引,但全年預期維持不變:     – 差異化優勢:B2B業務佔比高於競爭對手(約70%),受電商波動影響較小;     – 關稅豁免緩衝:美國最新關稅清單中,電子產品、醫療裝置等關鍵品類獲得豁免,這些品類佔公司空運貨量約35%;     – 區域平衡:東南亞市場增長強勁(如越南出口同比增長18%),部分抵消中國貨量下滑。
美國進口Express業務中“最低限度”(de   minimis)清關的佔比:能否量化透過該渠道進入美國的貨量比例?
不披露具體數字,但已透過以下措施降低風險:- 定價策略:2023年對中國電商客戶提價15%-20%,導致相關貨量減少30%;     – 模式轉換:引導客戶使用散貨(Break   Bulk)解決方案(如合併小包裹為整托盤清關),此類貨量佔比從2023年的12%提升至當前18%。     儘管部分“最低限度”貨流可能消失,但預計50%以上將透過替代方案保留。
Express專用貨機運力調整計劃:自2023年中以來運力(按飛行小時計)下降4%-5%,5月後是否進一步調整?
運力管理保持動態平衡:- 短期縮減:2024年Q1歐洲-亞洲航線運力同比減少8%,主要因預判中國電商政策影響;     – 靈活恢復:若需求反彈,可透過啟用封存飛機(目前3架備用)在4周內恢復運力;     – 技術升級:新購的6架B777貨機將提升2025年單機載貨量12%。
東南亞市場對抵消中國-美國貿易下滑的作用:能否量化東南亞市場份額及其對整體網路的貢獻?
東南亞市場現狀:     – 份額領先: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的Express市佔率超40%,居行業第一;     – 增長動能:2024年Q1東南亞出口空運貨量同比增長14%,而中國-美國下降22%;       – 規模對比:東南亞對美空運貨量目前僅為中國對美的1/3,但增速快(預計2024年東南亞貢獻公司全球空運收入的12%,較2023年提升3個百分點)。
貨運代理業務(尤其是歐洲陸運)的扭虧計劃:Q1陸運虧損主因及全年利潤率展望?
原因分析:     – 需求疲軟:歐洲陸運市場貨量同比下降9%,價格競爭加劇;     – 一次性成本:德國新運輸管理系統上線導致額外支出1200萬歐元。     改善措施:     – 合同重談:對佔收入20%的虧損客戶重新定價或終止合作;     – 網路最佳化:合併北歐與中歐運營中心,預計年底前節約成本8%;     – 技術止損:退出波蘭虧損線路(影響收入2%,但減少虧損1500萬歐元/年)。
資本支出(CapEx)下降與利潤增長的協調性:利潤增長但CapEx同比下降12%,是否傳遞矛盾訊號?
資本支出策略調整基於:     – 基建成熟:Express歐洲樞紐升級已於2023年完成(累計投資22億歐元),當前運力利用率僅78%,無新增大型專案需求;     – 投資轉向:增加對數字化(如AI報關係統)和併購(2024年預留5億歐元用於東南亞物流資產收購)的投入;     – 嚴格審批:新專案回報門檻從ROIC(資本回報率)12%提高至15%。
Express需求附加費政策:是否計劃恢復附加費以應對潛在運力緊張?
當前策略:     – 暫不徵收:因美國清關延誤影響服務質量一致性,避免激怒客戶;     – 動態評估:若Q3貨量環比增長超15%(例如關稅調整引發搶運),可能對中美航線徵收5%-7%旺季附加費;     – 歷史參照:2021年旺季附加費貢獻Express收入增量的9%。
物流模式切換趨勢:競爭對手稱客戶正從空運轉向海運,公司是否觀察到相反趨勢?
模式選擇取決於供應鏈穩定性:     – 平穩期:客戶傾向海運降本(如汽車零部件海運佔比從2023年的65%提升至當前71%);     – 波動期:政策或庫存緊急需求推高空運(例如4月中國-歐洲空運貨量因紅海危機環比增長22%);     – 公司對策:推廣“海運優先+空運後備”混合合約(2024年簽約客戶數增加40%)。
美國海關執行“最低限度”清關的準備情況:相較2個月前的混亂,當前清關效率是否改善?
最新進展:     – 系統升級:美國CBP(海關與邊境保護局)新增200名專員處理“最低限度”清關,日均處理能力從80萬件提升至120萬件;     – 灰色地帶:部分客戶透過分拆訂單(單包裹價值從800美元降至798美元)繼續適用該通道;     – 公司應對:在洛杉磯機場設立價值審查中心,幫助客戶合規申報,避免退運(該服務費貢獻Q1收入增長3%)。
6/ 邀請參與最航運的一起捐,為鄉村孩子籌集愛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授漁計劃鄉村助學》 一起積累福報。 最航運文章讚賞自2025年3月12日植樹節開始轉為公益捐助後即將突破累積1萬小小的里程碑,謝謝大家支援,廣結善緣,利他共好。每個人做一點點,世界就會改變很多。
今天到此明天再見最航運,讓一部分人先看到行業未來!我的微信 forclear歡迎航運物流產業鏈的公司廣告合作,也歡迎諮詢個人業務包括深造學習、健康保障、養老年金方案等的私人定製。此外,有興趣加入最航運知識星球的可透過以下海報連結,非終身學習長期主義者慎入,選擇終身版或年費版加入,然後,加我微信 forclear,即可順帶加入微信學習交流群作為額外的互動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