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柿子十副藥”,讓人惦念不忘的好柿餅來了!

在中國,柿子是很樸實的一種果子,很多地區都種植柿子,山東青州,家家戶戶,房前屋後,一到秋天,樹葉飄落,滿樹的柿子在冬日蕭索裡,像小燈籠似的墜著,煞是惹眼。
在物資不發達的歲月裡,家家戶戶都會手製柿餅,柿子果實被製作成柿餅後,便化成舌尖的濃情蜜意,陪伴人們度過苦長冬日。
柿餅是陽光和風霜凝結的“蜜餞”,柿餅的吃法不拘泥於直接吃。在深冬,和清茶一杯,涼甜與清香共敘,別是一番妙趣;
而柿餅切塊,紅亮晶瑩地加進粥裡,溫潤潤地喝上一碗,也不失為素日里的一大慰藉,甚至在日本,會被當作高階食材做成甜品。
時至今日,柿餅更多是由專門工廠製作,更追求加大水分保留,軟糯留心的狀態和口感,柿餅製作中燻硫是常見的步驟,燻硫可以起到殺菌防黴、防止柿餅氧化褐變、保持鮮豔色澤的作用,不過,燻硫處理的柿餅存在二氧化硫殘留,如果含量較高,會對人體健康有不利影響,我國對柿餅的二氧化硫殘留量也有嚴格規定。
老式柿餅製作過程費心費力,靠天吃飯,在工業化的程序裡被逐漸淘汰,時至今日,很難能再買到晾曬時間長,水分保留更低,有沙甜嚼感的老式柿餅了。
這幾年我們在位於山東青州的柿餅生產地,嘗試復原老式柿餅,用更長的日曬時間去替代機器烘乾,頻繁掛曬和進出冷庫去測試不燻硫的情況下柿餅的成品率,今年,我們的老式柿餅終有所成!
✅純手作,柿餅有天然口感,有果香不齁甜!
✅不燻硫,工序繁複產量低,入口更安全!
✅天然柿霜,非澱粉!分佈不均勻,顆粒度大,這些小細節都是食物的鑑別!

手工不燻硫導致產量有限,珍貴稀缺,手慢無!隆冬養韜光,柿子析白霜。霜降過後的寒冷天氣,成了柿餅最佳的調味品。採摘下熟得剛剛好的柿餅,削皮,懸掛,等日曬、等風吹,等時間帶來的變化。
柿餅是青州的古老特產,因北方冬季溫度較低,其自然析出的白霜較厚,故為“霜餅”。
柿餅外韌內柔、霜厚而嚴、纖維細膩吃起來香甜可口,在過去曾是皇家貢餅,製作柿餅的柿子因狀似牛心而得名牛心柿,它肉質細膩且無核,非常適合於製作柿餅。
在青州柿樹的栽培歷史已有500多年。當地房前屋後或田旁道邊都有柿樹,更多的還是長在山坡上不施肥打藥與山中野生草木共同生長。
🌞不能早也不能晚🌛,霜降前後採摘,篩選出上好的牛心柿,削去表皮,用繩子紮起來。
田間地頭、家家戶戶都曬著柿餅,一串一串,很是好看,豐收的喜意與吉祥寓意交相呼應。
從深秋到大半個冬天過去,柿子表面成了淺褐色,質地變得很軟,表面也漸漸凝成甘甜的霜花。柿霜,是糖分蒸發後從果肉裡跑出來的果糖和甘露醇,是柿餅的精華,天然的果糖。
出薄霜後還要摘下來翻曬,每日都要一一檢視,翻面,費時費力!柿餅製作的過程,全部依靠時間和人工,守住本分,才能得到最純粹的真味。
如今科技發達,一年四季都有柿餅吃,但只有這個季節的柿餅,才是最好吃的。堅持古法制作,曬足時長,得之而來的是無法比擬的老味道!
柿餅是時間凝成的美味,也是古人的智慧,在明朝時,柿餅就是皇家貢品了。青州柿餅遠銷海內外,口碑好的柿子工坊,常常“一餅難求”。
柿霜也是一味中藥,古籍記錄有潤肺生津的效用。柿餅內部的粘糯碰到外部的甘爽,使得霜柿餅吃起來口感十分獨特。
✅不額外新增糖!!✅不含著色劑!✅自然上霜老人孩子都可以放心食用!
“一顆柿子十副藥”的老話,流傳了很多年。而柿餅中的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鐵等微量元素都比新鮮柿子的高。
一斤、兩斤、三斤裝(每斤12-15個),數量有限,點選👇小程式卡片搶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