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雞娃教育席捲日本!日語科目都贏不過中國孩子,日本媽媽直接幹崩潰!

從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政府就開始推出“減壓教育”,這種徹底放飛自我的減負寬鬆教育乍一看讓孩子們的童年更快樂更自由,但幾十年後殘酷的結果表明它不僅加劇了日本的階級固化,更是量產出了一代“平成廢物”。
如今,日本社會教育也出現了兩極分化。有錢人的家庭拋棄了“減壓教育”,從小上私塾、上私立,一年砸錢數百萬為孩子的未來鋪路。沒錢的人家不內耗也不糾結,一路將免費的公立學校上到底,孩子能不能出人頭地全靠造化。
去年年末,在日中國人的數量一舉超過了82萬人,隨著大批中國人選擇定居日本。日本的教育界和一般家庭都感受了前所未有的內卷壓力。
54歲的日本女子田中博子有一個兒子,正在上初一。她們一家三口住在東京的塔樓裡。日子過得算是富裕。
年輕時就被不孕不育困擾的田中夫婦經過長期的治療,才好不容易高齡產得一子。因為不可能再給他添個弟弟妹妹,所以條件優渥的夫妻倆對這個孩子尤其珍視。
從保育園開始他們就將孩子送去了公文教室,小學4年級起,就順利進入了有入學考試的人氣私塾升學補習班。小學5年級還額外請了家教。
博子畢業於有名的私立大學,丈夫則是國立大學出身,兩人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不惜一切代價想讓兒子也能進入排名前三的學校。
但現實非常的殘酷。
博子一直以為自己的兒子非常的優秀,直到他們進入新的學校後才發現,學校裡的孩子全是強者。其中最讓博子驚訝的是中國孩子。“他們真的很聰明,很了不起。即使是那些母親一句日語都不會說的孩子,也能躋身一流的班級。真的難以置信。”
博子對這種情況產生了危機感。更糟糕的是,孩子甚至無法用日語(自己的母語)科目贏過中國孩子。
在日本的中國人孩子哪怕只是小學階段,在學校之外每天還要大概學習2~3個小時。
其實,像博子一樣充滿了危機和不安感的日本媽媽不僅僅是她一個人。最近,就有日本媒體報道了“中國式教育”大戰日本考試激烈競爭的新聞。
去年的11月,在大阪的一棟大樓裡舉辦了一場面向中國人的 “日本入學考試”的講座。
來自中國的陳桑也來聽了這次講座,他還買了這本書,書裡介紹了所有的學校。當陳桑把書帶回家時,兒子馬上開始看,並自豪地問:"爸爸,灘中學在哪兒?”(灘中學偏差值74,是西日本最好的名校之一,培養出了很多被東京大學錄取的學生)
陳桑的兒子立君今年才9歲,上小學3年級。立君的學習桌就在廚房前面。他的父母隨時守候在桌旁,檢視他的學習進度。
雖然才小學3年級但是他目前在做的數學題已經是初中二年級的水平。而且其正確率也特別的高。
陳桑說,自己朋友的孩子在國內上學,晚的時候傍晚5、6點才能放學。而且大多數學校都會給孩子們佈置很多作業。相比之下,日本的小學放學得很早,課業也不那麼繁重。
所以他們家的目標是在日本上初高中一體化的學校,因為那裡有更多的時間玩耍(作業也少)。
立君上個月在塾裡月間測試的偏差值是58。雖然距離灘中學的偏差值仍然有些距離,但他就讀的頂級私塾裡。58分的偏差值幾乎達到了可以報考關西名校的水平。
對日本學生來說“考試地獄”,而換成中國學生則覺得這種考試如此溫柔,才哪兒到哪兒啊!
在東京居住的趙桑一家也感同身受。
早上剛過6點,趙桑家上一年級的兒子還在睡夢中。趙爸爸已經起來為兒子準備早餐了。6點35分,孩子起床。雖然才來日本短短2年,但他已經能用流利的日語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


孩子每天的作息是從起床10分鐘後朗讀中文開始。
朗讀結束後才可以開始吃早餐。7點10分左右,吃完早餐的他再次走向了書桌,開始朗讀日語的繪本。這也是每天必做的功課之一。
不要以為這就結束了。7:40分左右,孩子又開始了線上英語的授課。8:10分左右,在去學校上學之前,他已經完成了三門功課的學習。
即便這樣,對於陳桑一家來說,孩子在日本的學習依然算是很輕鬆的。
因為要知道在中國,孩子的學習競爭從來都是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孩子們就是要多讀書,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透過量的積累來提高5分、10分。否則,就無法超越別人,考上好學校。
根據日本文科省釋出的資料顯示,2023年,日本高中的入學率高達99%。當然這其中包括了全日制高中,定時制高中和通訊制高中。對於日本學生來說,順利上高中並不是難事。當然,好的名校例外。
其實,對於東亞的中日韓3國來說,教育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快樂教育固然孩子和父母都會輕鬆,但優質的教育資源畢竟是有限的。想要向上流動必然將付出金錢和努力的雙重代價。
優質的初高中約等於名牌大學,名牌大學又約等於高薪資的好工作,高薪資的好工作也成為階級躍升的起點之一。一環緊扣一環,參透了其中規則的父母們才會擠破了頭想協助孩子一臂之力。
中國式教育內卷的到來可能影響到的依然只是小部分站在日本教育前端的家庭,對於那些信奉快樂教育、體育優先的家庭和孩子來說,他們的躺平理念並不會發生太大改變。

熱門文章


► 2月10日匯率:0.0481160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