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來襲|我和她再次聯手,用科學方式助力父母和孩子

  點選上方藍字就可關注我  

2021年,是我建立微信群,開始組織和家庭教育相關的公益分享之「首年」。

那一年,我和2018年2月開始關注我公眾號的粉絲之一,產生了最深度的聯結。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和她,在4月~12月間做了三場「線上」公益分享,我倆也因此成為懂彼此的知音。
那一年10月,我首次冒著被冠上“千里來投毒”的名號到上海隔離。她是唯二願意見我的網友

 那天,我們在一起待了近11個小時。

她就是被大家尊稱為天花板級別的三娃神媽,我習慣稱她為Amy姐。
還是那一年。經群友推薦,我認識了另外一位網友「任意君」。她是世界認知科學協會(CogSci)的會員,是國內第一位將認知科學理論運用到一線實際工作中的教育工作者,更是十年如一日地、全身心致力於將國際認知科學的研究成果引入青少年教育中,幫助青少年獲得個人成長的先行者和領導者。
和她第一次通話,我就意識到她做的偉大事業的超大價值。我寫了這篇文章~「青春期孩子出現這些情況,家長該怎麼辦?」,決定邀請她來做分享,做完公益分享後,我依然感覺不過癮。
於是又冒出鬼主意,決定和她做張專輯,我又因此寫了這篇文章~「我在用另一種方式支援擁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現在喜馬拉雅樂媽聊陪讀頻道,及我的影片號音訊欄中,都有我和她的這個專輯內容。
那一年的10月,她就是唯二願意見我的另一位網友

 見面深聊後,我知道這輩子我倆的緣分就註定啦。

這三年,我們三位各自成長著,聯結著。
這三年,Amy姐,陪伴老三走完了高中生活,並完成了大學申請。她說,全家人對老三的申請結果相當滿意,這個過程沒有血雨腥風,沒有內卷雞娃,也不坑同伴,靠智慧和策略實現了夢校

這三年,我,繼續看書,並深度思考;繼續組織公益分享;參加了不少課程,考過了多張證書;獨創了《培養有自驅力的孩子》課程,並開始分享。
這三年,任意君,繼續用科學的態度支援青少年成長。依然定期參加世界最高規格、最大規模的專業會議,比如世界青少年和兒童發展協會的國際論壇。認知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研討會和頒獎典禮等。
記得她和我談起,因為疫情和簽證問題,在國際大會召開之際,她們只能住在辦公室,倒著時差輪流參加一連數日的國際大會。
還記得她和我談起,這些年用科學方式,繼續成功幫助青少年和家庭走出困境,讓他們/她們從「問題少年」華麗轉身為「別人家的孩子」,比如~
➡️ 小學5年級孩子,愛說粗話,沉迷遊戲,僅完成校內作業,沒有閱讀習慣,和妹妹相處有諸多挑戰。

➡️ 7年級學生,和父母很少溝通,在學校遭遇霸凌,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學業平平,沉迷電子遊戲,父母讓做什麼就做什麼。

➡️ 初中生,常常和媽媽就學業問題爭吵,對媽媽提供的建議都不滿意。自己面對學業問題則戰戰兢兢,尤其數學,校外補習多年依然毫無成效。

➡️ …….

這些孩子透過她的幫助,在停掉全部課外補習課後,成績強力提升到目標分;並且孩子變得更自信,更容易溝通,和父母的關係緩和了,家庭氣氛也更融洽啦。
2024年,我和夥伴們成立了「看見」平臺。我願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得更廣、更深、更專業,更全面。
2024年,6月26日中午,在曼哈頓,三娃神媽Amy姐參與了線下「FOOD FOR THOUGHTS 聚餐思享會」。那天的聚會讓我和參加的媽媽們感慨萬分,我還特意寫了一篇長文,釋出在朋友圈。
而今天,我將和任意君,決定聯手,再來一次,「全球線上聯動大活動」。
為什麼做這個大活動?
因為自去年底開始,在用不同方式分享我獨創的《培養有自驅力的孩子》課程時,我發現雖然此課程能幫助父母釐清養育目標,學會育兒技巧,改善親子關係,深度認知自己,活出精彩人生,讓家庭更幸福,孩子更健康成長,當育兒出現挑戰時,能穩穩接住孩子,高高托起孩子。
但父母多年養成的慣性,外加一點惰性,一些盲點,父母改變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但孩子的成長不能等父母改變後再成長。我的課程適合父母來參與,不100%適合孩子參與,但任意君這十年都在和青少年打交道,她懂孩子,能搞定孩子,能中英雙語和孩子無障礙交流

於是我倆打算雙向奔赴

,全力支援家庭更美好,即我來支援父母成長,她來支援青少年成長

我和她,聯手做什麼? 
我們將從7月15日開始,首發「自主學習訓練營」,此訓練營每期6次課程,每次課程1.5小時。
此課程的理論依據是認知科學領域的諾獎Rumelhart Prized的獲獎理論ICAP famework,同時結合任意君十年積攢的大量一線真實案例,來幫助父母更科學,更準確地評估孩子學習狀態。
只有清晰判斷孩子的學習情況,才能匹配更適合孩子學習狀態的學習資源,從而降低試錯成本,減少孩子走彎路的次數和機會,從而獲得更出色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成果。
備註:David E. Rumelhart(1935-2011)是美國著名的認知科學家和心理學家,其以在認知科學、心理學和人工智慧領域的開創性工作而聞名。他的研究涉及人類認知的許多方面,尤其是在連線主義(Connectionism)和模式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方面的貢獻對現代認知科學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Rumelhart對圖式(Schemas)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理論發展解釋了人類如何透過已有知識和經驗來理解新資訊。
David E. Rumelhart的工作不僅對認知科學和心理學產生了深遠影響,還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他的模型和演算法在現代深度學習和神經網路研究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
❗️請記住,不是找了什麼神奇補習機構,就讀於什麼頂級私校,遇到什麼神仙老師,孩子的學習狀態和效果就能最好!家庭關係和氛圍就能更和諧、更溫馨!
⭕️ 訓練營課程適合:
✅ 家有5年級及以上年級孩子們的父母
✅ 面對眾多學習資源時常感到無措的父母
✅ 搞不定孩子們,自己還很焦慮很無助的父母
✅ 想激發孩子們本自具足的內驅力來改變現狀的父母
🎯 訓練營課程目標:
➡️ 幫助父母更好判斷孩子在學校的真實學習狀態
➡️ 節省補課成本,準確為孩子匹配最合適的學習資源
➡️ 理解並透過日常學業練習,來發展孩子終生學習的能力
➡️ 在AI時代,更新升級更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教育理念
📖 訓練營六次課程大綱:
🎁 什麼是自主學習?
包括什麼是自主?什麼是學習?自主學習的價值是?能自主學習的孩子長什麼樣?……
🎁 學校學習 VS 自主學習
包括兩者的關係和特點,如何在學校環境中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
🎁 學校學習的表現為什麼隨著年級增加反而下降?
包括瞭解年級增加對學校學習、自主學習各意味著什麼?瞭解自主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有哪些值得重視的變化?……
🎁 如何讓孩子在校學習表現提升?
包括如何幫助父母找到自主學習和學校學習的交集?如何利用學校學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判定自主學習行為以及發展穩定自主學習能力

包括有哪些父母不瞭解的自主學習行為?日常生活中父母無意中做了哪些會傷害孩子的自主學習?如何在生活中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 學習資源 ➕ 自主學習路徑規劃
包括如何用好線上資源?如何培養孩子找資源,辨別資源的能力?如何從瞭解孩子的學習效能和動能開始規劃孩子的成長路徑?……
🕙 訓練營首發日期:
🫱 美東如下日期的晚上20點~21:30
  7月15日(週一),7月19日(週五)
  7月22日(週一),7月26日(週五)
  7月29日(週一),8月2日(週五)
🫱 美西如下日期的下午17點~18:30
7月15日(週一),7月19日(週五)
  7月22日(週一),7月26日(週五)
  7月29日(週一),8月2日(週五)
🫱 國內如下日期的早上8點~9:30
7月16日(週二),7月20日(週六)
  7月23日(週二),7月27日(週六)
  7月30日(週二),8月3日(週六)
💰 訓練營參與模式:
👉 為了鼓勵每位夥伴全程參與課程,因為只有您自己學會了,才能更好地支援孩子,故訓練營收取100美金報名費。
👉 參加完全部六次課程的夥伴,報名費將100%退回。如未參加完畢,可在兩個月內參加下一期訓練營。
👉 兩期累計未參加完六次課程的夥伴,報名費將不退回。
看到這裡,您一定能體會到,為了您的成長,我真是操碎了心

如果您想支援孩子用科學方式成長,也想了解自己是否可以自主學習,請馬上新增我微信,報名參加首發「自主學習訓練營」吧

往期精選回看

親身經歷兒子大學申請而獲得的一些淺見
更多文章,請關注公眾號自取:)
想和我聯結,請新增我微信

  我會邀請您和其他夥伴一起參加,每週線上➕ 線下的公益分享活動。讓我們看見彼此!看見真相!看見本質!看見未來!看見美好!

如果您想自我學習成長,歡迎觀看我的影片號資訊~
您也可以在喜馬拉雅平臺收聽【樂媽聊陪讀】頻道中多張專輯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