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幾個00後姑娘聊為啥不生孩子,本來想要二胎的老母親沉默了….

結婚生孩子不是目的,不結婚不生孩子也不是目的,幸福才是目的。這才是真的活明白了!
作者:黛西;本文來源:公眾號“天賦一餅”(ID:tf1bing)。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今天跟團隊小夥伴聊天,幾個95後00後姑娘紛紛表示,快過年了,家裡又開始花式催婚催生了。
結婚了沒生娃的,讓你趁著放假,趕緊去醫院檢查檢查,別再是有啥問題。
婚都沒結的,孜孜不倦給你發“無兒無女孤獨終老”系列影片。
我這個中年婦女弱弱插了一句,現在年輕人是不是不喜歡小孩?所以普遍不願意生娃。
她們說並不是,其實看到小孩子也蠻喜歡的,但是,不敢生!
為啥不敢?
一個姑娘甩給了我一個汪中求教授的影片,總結了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的三大原因:
一是前途未知的壓力。一座山,我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翻過去,我還要背100斤重的東西,怎麼可能呢?
二是養育成本的壓力。不僅是錢的問題,還有時間、精力、情感的投入,這些在現代社會里的成本太高了,讓年輕人怎麼承擔? 
三是想通了人生要的是幸福,而不是別人給你設定的追求。“傳宗接代”這種追求會讓我幸福嗎?如果不會,我為啥要追求?
翻了下影片評論區,兩大陣營吵起來了。
年輕人說,被人懂的感覺真好!
長輩們說,懂個P,本質就是自私、利己主義、不願意承擔家庭責任!
還有人說,如果所有人都像你們一樣,光想自己日子怎麼最舒服,這個社會怎麼辦?
似乎好像大概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和幾個00後95後姑娘聊了聊,我發現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真的不只是為了“日子舒服”這麼簡單。
一、不是不願承擔責任,
是責任感太強了
別說長輩了,我身邊一些70後80後都會覺得,年輕人不生孩子是為了“逃避家庭責任”。但聽了年輕人的心裡話,我真心覺得,他們不是逃避責任,反而是因為責任感太強了,所以才不敢生孩子。
我們父母60後那一代生孩子,想的是隻“我怎麼把孩子養活”。到了咱們80後生孩子,想的是“我怎麼把孩子養好”。現在95後00後想的是,這個孩子生下來,我能給他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這件事必須想清楚了,我才生孩子。因為只要生下來,我就必須對這個孩子的未來負責。而且,我不能只是把孩子餵飽了、穿暖了、錢給了,就拉倒了。我除了給他們提供好的生活條件,還要給孩子優質的教育資源,帶他們開闊眼界。我要有經濟能力為孩子兜底,還得有時間陪伴孩子成長,關心他們的精神世界。
如果不能為孩子做到這些,我寧可不生孩子。尤其是在大城市裡的年輕人,見過太多好東西,也見過好的教育資源長啥樣,他們肯定會非常自然地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擁有。
但現實是,年輕人根本負擔不起這些。那就乾脆不生,否則對這個孩子太不公平了,憑什麼別的爹媽能給孩子的東西,我的孩子卻沒有?
很難想象,這些是00後姑娘們已經在思考的問題。
群裡一個本來想生二胎的80後老母親,一開始還現身說法勸她們別想那麼多,後來她沉默了,說要再慎重考慮一下二胎的事情,想一想到底能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所以你看,這屆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不是因為他們逃避責任,反而是因為責任心太強了,他們比任何一代人考慮的東西都多。
不用說父母那輩人了,我這個80後生娃之前,都沒有考慮這麼周全。我生娃時候剛入職場兩年,拿的還是基礎崗薪水,就毫無心理負擔地開始備孕了。
記得懷孕時候,我在母嬰店買了一輛好點兒的童車,一個汽車安全座椅,幾件小孩衣服,幾乎花掉了我一個月的工資!那時候才隱約感覺到,養娃這事兒可能意味著什麼,但已經晚了。😂
而當時我想的也僅僅是經濟上的負擔,根本沒有想更遠,也沒有思考過,自己的能力到底可以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二、生娃必要條件=衝動+無知
60後70後那個年代,關於生娃養娃的一切,最多是從身邊人和書裡獲得,資訊很有限。80後生娃的年代,網際網路上啥都有了,但還是很少有人會在懷孕前,就清楚知道生育的具體細節。
現在的資訊太發達了,短影片、社交媒體上鋪天蓋地都是“生娃後的真實生活”,就算你不主動去搜索,演算法也會推給你相關的內容。
一個00後姑娘跟我說,有段時間,她手機推送的全是生產前後女性面臨的問題,堵奶乳腺炎、睡眠嚴重不足、哄睡哄到崩潰、產後抑鬱、經濟壓力大、職場隱形歧視…… 好像生怕你稀裡糊塗就把孩子給生了。😂
而這裡面很多細節,我在生娃前一無所知。我當時還天真地以為,生孩子最難的就是生的那一刻,卸貨了就輕鬆了。卸下來才知道,難的日子才剛剛開始。
最簡單的例子,我之前完全沒想到,一個小嬰兒居然不能自己入睡,而是需要爹媽抱著,溜達著,一邊溜達一邊顛兒著,才肯睡。。。一沾床又醒了,又要再來一遍完整的“抱,溜達,顛兒”的流程!
我之前也不知道,小嬰兒一晚上會醒五六七八次,兩小時就要把我嚎起來喝奶,我還以為跟著大人一日三餐喝三頓就得了!
還有母乳餵養,聽上去多麼美好的一件事,背後是漲奶痛+堵奶痛+乳腺炎+血水奶水一起流。。。
生娃兩個必要條件,無知+衝動,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00後95後這一代人,他們不可能無知,他們連物件都還沒有呢,就已經瞭解到了關於生娃的大量真相和案例。他們知道的太多,瞭解得太細,所以理智得可怕。衝動不了一點兒。
三、為什麼以前生孩子,
不需要考慮這麼多?
我經常聽到長輩圈的一個說法:

年輕人說擔心不能給後代好的生活條件,都是藉口!
現在的孩子條件再差,還能比幾十年前差?
當時那麼差的條件,不也都把你們好好養大了,養成精英了!
我還真的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為什麼現在生活水平明明越來越好了,年輕人反而越來越不敢生了?同樣處在二十幾歲的階段,從60後到80後無論物質條件還是工資水平,都遠遠不及現在的年輕人,但為啥那時候生孩子,沒有他們這麼多顧慮?
和幾代人聊了聊,得出的結論是,因為以前的日子穩定,人們對未來有信心。
我媽說,當時她生我的時候,雖然家裡條件差,工資低,但是工作很穩定,生活有保障。她說那時候覺得,工資就像韭菜,不多,但你知道割完了這一茬兒,很快就會有下一茬兒,心裡很踏實。
到了我們80後進入職場的年代,趕上了經濟迅速增長,金融、網際網路、IT、外貿等等行業都在紅利期,只要你願意努力,上升通道非常多。儘管我們不像父母一代工作那麼穩定,但日子很有奔頭,打心裡覺得明天會更好,對未來很有信心。
現在的年輕人呢,心裡沒有這種踏實感了。一想到未來,他們心裡沒底兒,太多太多不確定性了。大廠裁員潮,職場35歲危機,物價漲,消費高,賺的趕不上花的多。攢下點兒錢,也不敢隨便亂花,因為可能明年就沒工作了。
當你都不知道明年還有沒有地兒領工資,怎麼敢輕易生個孩子出來,跟著你受罪呢?
四、這才是真的活明白了
並不是說生孩子就叫“想不開”,單身丁克就叫“活明白”。關鍵是有沒有認真思考過,結婚生子這麼一個重大的決定,是不是我想選擇的人生,會不會讓我幸福?
從60後到70後,包括我們大部分80後,基本上都會覺得,到年紀了自然就要結婚生孩子,就跟到學齡了要上學一樣理所當然。
但現在年輕人知道,生娃不應該是一個我必須完成的“社會交代”,而是我自己的個人選擇。
結婚生孩子不是目的,不結婚不生孩子也不是目的,幸福才是目的。這才是真的活明白了!
你們覺得呢?

作者:黛西,旅居德國16年的高知媽媽,畢業於慕尼黑工大金融系本碩,公眾號「天賦一餅」創始人,童書策劃人,閱讀推廣人。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天賦一餅(ID:tf1bing),焦慮時代的一股清流,育兒界的“人間清醒”,分享德國教育理念,社交情商培養,給孩子帶來精神食糧,為父母點亮一道光。二次轉載請聯絡原平臺。

熱文推薦

………………………………….
【藍橡樹家長圈】家長的圈子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數萬家長一起,學習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牛爸牛媽暢聊教育;線上線下家長沙龍提前佔座。
長按複製ID, 新增好友, 申請加入
  • 出國留學導師微訊號:guanjia333
  • 學齡前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22
  • 小學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23
  • 初中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31
  • 高中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