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能否在沒有美國幫助的情況下自保?

今天,德國將舉行選舉,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AfD)預計將獲得歷史性高票,決定歐洲最大民主國家的未來,而當前的地緣政治和經濟挑戰更使得這一選舉結果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民調,德國選擇黨在愛麗絲·魏德爾共同領導下,主張親俄、反移民的立場,預計將贏得五分之一的選民支援,幾乎是2021年聯邦選舉時支援率的兩倍。在競選過程中,AfD還獲得了特朗普政府和世界首富埃隆·馬斯克的支援,後者是社交平臺X的擁有者。
如果德國選擇黨成功突破,意味著德國這個歐元區最大經濟體的政治走向將更為偏右,尤其是近年來該國因高能源價格和來自廉價進口商品的競爭壓力,經濟增速放緩。
初步選舉結果預計將在當地時間18:00,投票站關閉後釋出。
德國選擇黨近年來透過排外立場激起選民共鳴,尤其是在接連發生三起由移民實施的致命襲擊後,民眾對其政策的支援顯著增加。警方透露,週五曾逮捕一名敘利亞難民,因涉嫌在柏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進行持刀襲擊。
然而,德國其他主要政黨都已明確表示,絕不會與AfD結成聯盟,這一“防火牆”立場在上週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也遭到美國副總統JD·範斯的批評。
儘管如此,德國聯邦議會中極右翼議席的增加,可能會讓基督教民主聯盟(CDU)領導人弗里德里希·梅爾茨在組建政府時遇到更多挑戰。梅爾茨目前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接替現任總理奧拉夫·肖爾茨的人選。
根據預測,梅爾茨領導的基督教民主黨將在此次選舉中勝出,預計將獲得約30%的選票,而肖爾茨領導的社民黨則將面臨自1887年以來最差的選舉結果,支援率僅為15%。
如果像自由民主黨(FDP)、極左翼黨“左翼黨”(Die Linke)以及由薩赫拉·瓦根肯希特(Sahra Wagenknecht)創立的“左翼保守派”黨派突破5%的門檻進入聯邦議會,那麼組建政府的難度可能會進一步加大。
未來的德國總理將繼承一個經濟停滯不前的國家,且這個國家正因為特朗普對歐洲的強硬言辭而感到迷茫。特朗普透過威脅撤回對歐洲的安全保障,並與俄羅斯就烏克蘭問題展開談判,令傳統的跨大西洋盟友關係出現裂痕。
梅爾茨在週六慕尼黑的一次集會上對支持者放言:“我們將贏得這次聯邦選舉,當前政府的噩夢終將結束。雖然我們面臨結構性問題,但我始終認為杯子是半滿的,而不是空的。我們將把這半滿的杯子重新注滿,向大家展示這個經濟的潛力。”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