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折騰了幾個月的德國大選正式落下帷幕,堪稱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其中既有無力迴天的德國現任總理奧拉夫·舒爾茨及其社會民主黨即將黯然離場,也有老牌保守陣營聯盟黨的“重返巔峰”與德國選擇黨的“黑馬衝刺”。

舒爾茨黯然離場
根據投票結果,聯盟黨獲得28.8%的選票;極右翼德國選擇黨(AfD)以創歷史新高的20.2%的選票數位居第二,較之過去近乎翻倍的支援率也意味著該黨從當初被德國官方懷疑的極端主義邊緣黨派,成長為德國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

而由德國現任總理奧拉夫·朔爾茨領導的中左翼社會民主黨(SPD)最終以16.2%的得票率位居第三,失去繼續執政的可能性。16.2%的支援率也是朔爾茨在2021年大選以25.7%勝選以來的歷史最低點。
本次德國大選最戲劇性的,不是德國保守派的異軍突起,也不是德國選擇黨的“黑馬”之姿,而是作為執政黨的德國社民黨領袖、德國現任總理朔爾茨的“抽象操作”。
按照德國現有制度,朔爾茨本可以選擇以守為攻,靜待今年9月份正式開始的新任總理大選。
然而就在去年11月,其領導的“交通燈聯盟”(社民黨、綠黨、自民黨)因財政預算問題發生內訌,來自自民黨的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爾被解職後,朔爾茨卻意外選擇了“自取其辱”,向德國聯邦議院(即德國議會下院,德國真正意義上的核心機構)提請“不信任投票”,企圖以此來“威脅解散聯邦議院”,最終實現敲打下院的目的。
沒想到,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極其配合”,直接宣佈提前大選,這也讓朔爾茨提前“出局”、喜提“看守總理”頭銜。
朔爾茨的“自爆”行為最終“翻車”,稱得上是本年度“德國政壇迷惑行為”。

默茨重返巔峰
作為曾經的“默克爾宿敵”,此次“老驥伏櫪”的默茨重返德國政壇可謂是將“躺贏”貫徹到底。

默茨前有對默克爾的“接受移民態度”大加責難,甚至不惜借極右翼選擇黨的投票透過反移民動議,後又向朔爾茨“經濟衰退論”發起猛烈炮轟,表示一定會將德國從所謂“歐洲病夫”重新發展成“歐洲發動機”。
雖說默茨在年輕時與德國前總理默克爾爭權失敗後選擇退隱,且從未擔任過政府職務,但靠著“痛擊”當屆政府的“軟肋”,處於守勢多年的默茨硬是將自己的“政治好感度”刷上來了。

當地時間2月23日晚,默茨在宣佈自己勝選的集會上公開表示“歐洲應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在國防上實現獨立”,這也引來軒然大波。默茨則認為,“對我而言,(當選後)絕對優先的任務是儘快加速強化歐洲,以便我們能夠真正逐步實現擺脫對美國的依賴”。
不過真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如何實現聯盟黨與社民黨或是綠黨聯合組建政府是默茨未來最大的挑戰。

選擇黨黑馬崛起
本次德國大選,德國選擇黨是當之無愧的“黑馬”。即使曾被德國憲法保護局打上“極端組織”的標籤,德國選擇黨依然以20.2%的得票率衝到議會支援率第二的位置,甚至還順勢推出自己的德國總理候選者——魏德爾。
德國選擇黨對於移民問題態度強硬,且提出降低稅收、減少官僚主義、呼籲結束對俄製裁等政治主張。這些政策,正好戳中了很多德國民眾的痛點,這也是德國選擇黨此次“高歌猛進”的重要原因。

然而,即使德國選擇黨在此次的大選中進步神速,卻很大程度依然無法加入下一屆的執政聯盟(在德國政壇的常態中,勝選黨派往往透過與其他政黨組建執政聯盟的方式來獲取超過50%的支援票數,既能確保小黨派的議會席位,也能實現支援率的統一),並很可能與最終的“政治果實”無緣。
因為針對反移民極右翼團體的“政治防火牆”存在,德國其他政黨均已排除與德國選擇黨合作的可能性。
不過,德國選擇黨領袖魏德爾卻絲毫不慌,甚至在其選後演講中暗示,改變這一狀況只是時間問題。魏德爾強調:“未來我們仍將伸出雙手組建政府,如果默茨選擇與社會民主黨或是綠黨組建執政聯盟,而不是與德國選擇黨一起執政,那將等同於‘選舉舞弊’。就算他們真的合作了,未來幾年內德國選擇黨的支援率也將會超過執政聯盟”。
對此,默茨表示了否認:“我們與德國選擇黨在外交政策、安全政策以及許多其他領域,包括歐洲、歐元、北約等方面有著根本不同的觀點,未來不存在合作的可能性。”
德國的現實問題
雖然默茨不與德國選擇黨合作,還可以和其他政黨“組隊執政”,但德國的未來也並非如其所說的“一片坦途”。
未來德國聯盟黨有很大可能性與朔爾茨領導的社民黨合作,然而過去默茨曾多次公開表示要取消朔爾茨政府的部分政策,這也讓所謂的“兩黨組閣”存在不小的變數;倘若與綠黨聯合,恐怕也會像朔爾茨領導的“交通燈”聯盟一樣,因政黨間無休止的爭吵而最終破裂;同時,由於德國選擇黨的“半路殺出”,未來默茨的執政主張勢必會受其激進理念的影響。
對於剛剛勝選的默茨而言,這場“權力的遊戲”並未結束,如何帶領德國走上穩定的治理軌道,才是未來要好好考慮的。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