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作為稅收的一種,這種稅收:
-
為徵收關稅的國家增加財政收入,並由外國生產商和國內消費者共同承擔(雙方各自承擔的比例取決於它們的相對價格彈性),這使關稅成為一種頗具吸引力的工具; -
降低了全球生產效率; -
總體來說,給全球經濟帶來滯脹壓力,給被徵收關稅的生產國帶來通縮壓力,給徵收關稅的進口國則帶來通脹壓力; -
使進口國(即徵收關稅的國家)的企業在國內市場上受到更多保護,減少來自國外競爭的衝擊。雖然這會導致企業的效率降低,但如果透過貨幣和財政政策維持國內總需求,企業更容易生存; -
在國際大國衝突時期,是保障國內生產能力的必要手段,並且 -
可以改善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失衡,通俗地說,這意味著降低對國外生產和資本的依賴,這在全球地緣政治衝突或戰爭時期尤為重要。
以上是關稅的一階反應。
而後續將如何發展,還取決於關稅政策的二階影響。它由以下幾個因素驅動:
-
被徵收關稅的國家如何回應; -
匯率如何變化; -
央行會如何調整貨幣政策和利率,以及 -
政府會如何調整財政政策以應對壓力。
具體來說:
-
如果被徵收關稅的國家以關稅來回應,可能會導致更廣泛的滯脹; -
如果通縮壓力最大的國家放鬆其貨幣政策,使實際利率下降,其貨幣會貶值;如果通脹壓力最大的國家收緊其貨幣政策,使實際利率升高,其貨幣會升值,以上是央行常見的應對措施; -
如果在通縮且經濟疲軟的地方實施寬鬆的財政政策,在通脹且經濟強勁的地方實施緊縮的財政政策,透過這些措施,可以抵消部分通縮或通脹的影響。
綜上所述,評估關稅對市場的影響需要衡量眾多相互關聯的因素,不僅限於上面列出的一階反應,還需要考慮二階影響。
無論如何,可以明確的是,當我們思考未來走向時,需要記住以下的背景:
-
生產、貿易和資本的失衡(尤其是債務問題)必須以某種方式得到緩解,因為從貨幣、經濟和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這些失衡狀況已經達到了危險的、不可持續的程度(所以當前的貨幣、經濟和地緣政治秩序一定會發生重大變化); -
這可能伴隨著突然的、非常規的變革,並且 -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貨幣、國內政治和國際地緣政治方面的影響將主要取決於以下因素,即人們對債務和資本市場作為安全財富儲存手段的信任程度、各國的生產力水平,以及那些使國家成為有吸引力的生活、工作和投資場所的政治體系。
此外我發現,當下有很多關於以下兩點的討論:1)美元作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有益還是有害;2)美元強勢是好是壞。對美國來說,美元作為儲備貨幣顯然是一件好事,因為這帶來了全球對於美國債務和其他美國資產的更大需求,這種“特權”允許美國能夠過度舉債。市場機制無法避免地推動了(能夠創造超額債務的)特權的濫用,引發過度借貸和債務問題,使得局面發展成今天這樣,我們不得不採取措施以緩解商品、服務和資本的失衡,透過非常措施來減輕債務負擔,以及迫於地緣政治形勢而減少對國外相關方面的依賴。
至於4月2日特朗普釋出的關稅公告,在我看來,它們的一階影響可能是在美國引發顯著的滯脹,而在被徵收關稅的國家引發通縮或經濟衰退。至於二階影響,我們可能會看到其他國家透過重大的政策調整來做出回應,試圖利用他們所掌握的政策工具(最重要的是透過其貨幣和財政政策)來抵消可能的不良影響。我還認為,美國就關稅政策進行談判並做出改變也是二階影響的一部分。例如,我們已經看到中國宣佈對美國徵收對等關稅(如果其他國家採取類似的措施,將產生巨大影響),我可以想象,中美雙方可能進行談判,比如探討透過人民幣升值以換取關稅的減免。這可能會進一步給中國經濟帶來價格水平的壓力,需要中國實施更加寬鬆的貨幣和/或財政政策。簡而言之,我們可能會看到許多令人意外的情況和變化。
說到平衡,正如我一直以來強調的那樣,我建議投資者構建一個平衡的投資組合,包括在不同資產類別和地區進行分散化配置,並考慮哪些資產在不同的通脹和增長環境表現良好。隨著至關重要的貨幣秩序、國內政治和國際地緣政治秩序正在瓦解,未來我們會迎來嚴峻的考驗,這將極大地考驗投資者的能力。坦白說,我期待這樣的挑戰,正是在這樣充滿挑戰的時期,才有產生重大影響並脫穎而出的機遇。
本文僅是我個人觀點,並不能代表橋水。

瑞·達利歐官方微信公眾號: raydalio_
《每日原則》為瑞·達利歐(Ray Dalio) 原創,
《原則》團隊翻譯,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