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眼中的李嘉誠,該怎麼做?

點選
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
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準備出賣43個港口給美國人控制的貝萊德投資集團,釀成軒然大波,老胡在此說一些我的看法。
首先,這筆交易的確包含了很多政治因素,它是在特朗普政府威逼加利誘下達成的,特朗普、魯比奧等多次就長江和記在巴拿馬運河兩側的港口表達應由美國收回的態度,這一點世人有目共睹,不需老胡多談。
一些人表示理解長江和記“在商言商”,並認為包括巴拿馬在內的很多國家都抵擋不了特朗普的霸道出手,如果讓長江和記作為一家企業對抗美國國家機器的威脅,未免強人所難,更何況將那些港口賣出後價值228億,還是一筆好交易,李嘉誠的決定值得理解、同情。但我認為這種說法太簡單了。

▲香港特首李家超3月18日對李嘉誠賣港口事件提出三點看法:第一,社會對事件的關切值得重視。第二,特區政府要求外國政府為企業提供公平環境和作公平對待,反對脅迫施壓手段。第三,任何交易須符合法律法規要求,港府會依法依規處理。

鑑於美國存在政治利用那些港口壓中國海運的極大現實可能性,香港《大公報》連發3篇文章反對這筆交易,香港特區政府表示“任何交易須符合法律法規要求”,我認為合乎情理,而且我作為一名中國內地媒體人,支援香港特區政府採取措施阻止這筆交易。
我想勸長江和記的負責人,不妨挺起腰桿,勇敢與美國的威脅進行周旋。而人們看到的實際情況是,長江和記在未做任何抵制的情況下,就順著美方的要求與貝萊德旗下的投資集團簽署賣掉幾乎所有境外港口的協議,實屬不應該。他們顯然最瞭解這當中涉及國家利益的敏感性,如果貪圖228億美元的“好價錢”,故意接誘餌,屬於見利忘義。如果是害怕華盛頓的政治打壓和報復,則未免膽小了些。
這些年美國沒少打壓中國企業,最典型的是華為,但人們都看到華為挺住了,整個中國社會都在支援它。美國要強行收購TikTok,TikTok反覆與美周旋,至今沒吐口。在拜登政府結束前的最後時刻,TikTok一度遭到關閉,也沒認慫。我覺得長江和記至少要像TikTok這樣與美方打幾個回合,但它從一開始就妥協了,這不僅涉及中國航運安全,對它自己也沒有好處。

▲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多次表示,他希望“收回”巴拿馬運河。

本來港口買賣都是正常商業交易,但是特朗普政府打破了港口只用於商業目的的現狀,驟然賦予了它們地緣政治攻擊性,特朗普團隊反覆指控巴拿馬兩端的中國港口“威脅美國安全”,誓言要將它們重新置於美國控制之下,而且美方還表示要在美國港口對所有到岸的中國船隻加收額外費用,打擊中國航運和造船業。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怎麼可能不有所警惕和防範?
這個時候如果長江和記認為中國方面不會干預它向美國控制的公司出賣港口,未免太天真了。特朗普上一任期出於政治目的要強行收購TikTok,中國政府當時就進行了阻止,那次阻止為TikTok迎來了之後4年在美國市場的繁榮。當下該如何與美方周旋,TikTok大概更加心中有數了。
我認為,長江和記應當對祖國有信心,對特朗普政府的施壓從商法和國際法的角度予以抵制。不要怕美方找麻煩,商業做大了都可能遭到地緣政治的麻煩,但它們對長江和記應當是能夠承受的。如果美方針對香港公司採取法律之外的動粗做法,中國方面也不是吃素的。對於在關鍵時刻與祖國站在一起的商業機構,中國政府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拋棄它們。
所以人們看到加拿大應美國要求逮捕孟晚舟,後來他們自己付出了代價,最後乖乖釋放了孟晚舟。美國的政治精英們叫囂“讓華為關門”,但華為不斷繁榮,成為中國通訊高科技的中流砥柱。美國製裁的其他中國著名企業,包括大疆、比亞迪等也都蒸蒸日上。

▲此次交易整體出售的總資產價值約為227.65億美元,權益價值約為177.65億美元,出售80%股權對應價值為142.12億美元,公司預期該交易將為長和帶來逾190億美元的現金款項收入。

長江和記大概不希望成為中美博弈的焦點,是的,沒有哪個商業公司願意處在那樣的風口浪尖上。然而當地緣政治跑上門來蠻橫施威時,想躲很難躲開,投降更不是辦法,因而唯有面對。公司做大了,一旦風險降臨,社會責任與民族道義必須扛起來的時候就要扛起來,雖然高處不勝寒,但既來之則安之應是最合理、從長期看也最妥善的選擇。
李嘉誠已經97歲了,不知道這次交易是否是在在他主導下推進的。一般來說這個年紀的人,錢本身的重要性肯定會下降,公司的長期成功應是他更大的期盼。那麼何為成功?它肯定有多個維度,但其中最重要的之一是:公司的發展與強大祖國的利益應當是協調一致的。
熱文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