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財經》特約撰稿人 成孟琦
編輯丨楊秀紅
4月16日,中國香港政府新聞網釋出公告稱,即日起暫停接收寄往美國內載貨品的平郵郵件。美方濫施關稅,香港郵政絕不會代收所謂關稅,並會暫停接收寄往美國而內載貨品的郵件。
據悉,這一舉措源於美國政府早前宣佈的一系列不利於中國香港郵遞貿易的政策。美國政府決定自5月2日起取消中國香港寄往美國貨品的小額免稅安排,並調高付運美國且內載貨品的郵件需繳納的關稅。鑑於海運平郵耗時較長,為最大程度降低市民損失,中國香港郵政果斷決策,先行暫停平郵服務。
對於此前市民已投寄但因政策變動未能運往美國的內載貨品平郵郵件,中國香港郵政將從4月22日起主動聯絡寄件人,安排退件及退款事宜。同時,中國香港郵政還計劃於4月27日起,暫停接收內載貨品的空郵郵件。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只內載檔案而沒有貨品的郵件則不受此次政策調整的影響,仍可正常寄遞。

(資料來源: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網)
其實,中國香港郵政暫停寄往美國內載貨品的郵遞服務早有預示。
美國總統特朗普曾於4月2日簽署行政命令,將於美國東部時間2025年5月2日上午12時01分開始,取消對來自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的小額進口商品的免稅待遇。
行政命令提到,5月2日起,透過國際郵政網路以外的方式寄送的,價值在800美元或以下,符合最低限度豁免條件的進口貨物,需要繳納所有適用關稅,並按照適用的入境和付款程式繳納;所有透過國際郵政網路傳送的價值在800美元或以下且符合最低限度豁免條件的貨物相關郵件,需繳納其價值30%或每件25美元的關稅(2025年6月1日後增至每件50美元),這將取代任何其他關稅,包括先前命令規定的關稅。
至於同樣是中國特別行政區的澳門,美國方面表示還要時間來評估,評估該命令的影響,並考慮是否將這些規定擴充套件至來自中國澳門的包裹。
在此之前,美國本地消費者透過國際電商平臺購買商品時,如果訂單金額不超過800美元,通常會被視為個人自用的“小額進口包裹”,可直接獲得免稅待遇,且無需正式清關流程。這一政策是美國海關針對跨境貿易小包所設的簡化通道。
面對特朗普的行政命令,中國香港特區政府4月9日表示,強烈反對和不滿美國向中國香港產品進一步加徵所謂對等關稅,以及自5月2日起取消中國香港產品的小額免稅待遇,並調高付運美國且內載貨品的郵件需繳納的關稅。
中國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當時指出,美國不再奉行自由貿易,肆意破壞國際共同建立的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嚴重破壞多邊貿易體制及全球化程序,擾亂全球供應鏈,做法霸凌無理。美國針對向來不設關稅的中國香港加徵所謂對等關稅,完全違背常理,脫離事實,充分凸顯其為打壓對手的野蠻行徑。

香港維多利亞港 攝/成孟琦
“中國香港郵政堅決不會代收所謂關稅。”中國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強調,香港特區政府將繼續密切審視和評估美國違反公平貿易的單邊行為,並採取措施捍衛中國香港的合法權益,包括依據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進行申訴。同時,香港特區政府會與商界保持緊密聯絡,共同應對美國的無理脅迫。

責編 | 楊明慧
封圖來源 | 成孟琦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