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未盈利科技企業上市,IPO正在逐步放開?

未盈利科創企業可以上市不等於未盈利科創企業都可以上市,重點是科技含量高的。對於IPO放開節奏,投行人士認為,這要取決於一二級市場何時能夠平衡
文|《財經》張欣培
編輯|陸玲
對於沉寂多時的IPO,任何一點積極的風吹草動都會備受市場關注。
3月11日,傲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科創板IPO獲上交所受理。其是2025年滬深交所受理的首單科創板IPO申請。這也向外界傳遞出積極資訊。
而積極的訊號不止於此。2月27日,同創偉業創始合夥人鄭偉鶴公開表示,其此前剛剛接到交易所通知,如果有好的企業趕緊申報。
“隨著市場變化,IPO今年可能常態化。預期每年150家-200家左右。未盈利企業上市重新開展,資本市場迎來較好的IPO時間視窗。”其表示。
“儘管監管層沒有公開表態,但是從我們自身感受來看,各方面都有放開的跡象。我瞭解到現在基本上正常申報,不需要預溝通了。”北京一位券商投行人士告訴《財經》。“我們現在的狀態是提前準備,及時申報。”另一位券商保代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IPO有放開的跡象,但是最受歡迎的當數優質的科創類企業。“現在監管層最喜歡的是具有核心技術的科技類企業,傳統行業除非是龍頭,否則很難上市。”上述北京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監管層對科技類創新企業的支援力度從近期表態來看可窺見一斑。
3月6日,在全國兩會記者會上,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證監會始終高度重視支援科技創新,近年來證監會深入推進關鍵制度創新,不斷提升資本市場的“科技含量”。
吳清強調,加快健全專門針對科技企業的支援機制,用好“綠色通道”、未盈利企業上市等制度,穩妥實施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等更具包容性的發行上市制度,更精準支援優質科技企業發行上市。
同時,吳清也表示,“希望市場各方全面客觀冷靜看待科技企業成長中的風險,透過科學的方法和工具有效管理風險、獲取收益。對於未盈利企業上市等,希望各個方面給予更多包容和理解,一起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營造更加健康良好的市場環境和創新生態。”
3月11日,吳清在中國證監會黨委擴大會議上再次強調,要在支援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上持續發力。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支援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發行上市,穩步恢復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適用,儘快推出具有示範意義的典型案例,更好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允許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擁有原創引領技術,但尚處於研發階段尚未形成收入的企業上市。該標準推出後,有39家企業透過第五套上市標準實現上市。但從這些企業上市之後的盈利情況以及二級市場表現來看,均不理想。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該標準處於停滯狀態,無一家企業透過第五套標準上市。
實際上,這些都是對此前政策延續性的再次強調。“科技十六條”“科創板八條”“併購六條”等都多次強調支援具有關鍵核心技術的硬科技企業上市。
“未盈利科創企業可以上市不等於未盈利科創企業都可以上市,重點是科技含量高的,監管層在這方面把關一定非常嚴格。我們也希望優秀的科創企業可以在國際上有競爭力。”一家券商投行人士王偉(化名)向《財經》表示。
與此同時,創業板也在加大吸引新技術產業。日前,深交所理事長沙雁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深交所將以深化創業板改革為牽引,最佳化發行上市、併購重組和市場定價機制,落實科技型優質創新企業“綠色通道”機制,用好創業板第二套、第三套標準,促進市場資源向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領域集聚。
“主機板吸引的是行業龍頭。未來上市對於企業來說難度會很大,很多企業會選擇北交所,但是水漲船高,現在北交所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王偉說。
Wind(萬得)資料顯示,自2024年12月以來,北交所受理的33家企業中最新一年淨利潤超過5000萬元的有28家,超過1億元的有9家,淨利潤水平明顯提高。
“現在北交所要求提高,不僅體現在淨利潤水平上,對成長性、創新性要求都越來越高,非常傳統的行業也很難上,北交所也有創業板化的趨勢。”王偉表示。
目前,從各方面傳遞的資訊來看,IPO有逐漸放開的積極跡象。至於何時能夠完全放開?多位投行人士認為,這要取決於一二級市場何時能夠平衡。
“市場剛剛恢復,並沒有穩住。A股如果穩定在3500點以上,才會加快節奏。”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認為,“今年IPO會比去年好一些,預計在100家-150家。最重要的還是節奏問題。” 
近日,中信證券在研究報告中表示,預測發行數量小幅增長,逐步走向IPO常態化。“預計2025年A股市場IPO上市公司數量可能提升至150家左右。按照2024年平均每家企業IPO融資規模6.8億計算,2025年IPO融資規模可達到1020億元。”
責編 | 王 寧
題圖|東方IC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