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線IPO報道,「天天IPO」系投資界旗下專注上市公司報道公眾號,歡迎關注!

IPO起風。
作者 I 楊繼雲
報道 I 投資界-天天IPO
北京即將誕生一個超級IPO。
投資界-天天IPO訊息,北京屹唐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IPO註冊生效,擬募資額達30億元,被外界視為A股IPO的一縷風向標。
而屹唐半導體背後,站著北京國資亦莊國投。9年前,正是在亦莊國投的支援下,半導體專家陸郝安博士帶領屹唐打響了半導體裝置跨國併購的第一槍,屹唐由此開啟產業破局之旅。
在此之前,屹唐半導體經歷了一場漫長的上市征途,從2021年6月至今在IPO路上“滯留”了近4年,如今終於迎來破冰。這或許是一個強烈訊號:A股IPO加速了。
始於一筆跨國併購
北京國資坐鎮
2016年5月,矽谷,中國半導體裝置國際併購案第一單悄然落定——在亦莊國投的主導下,屹唐盛龍以約3億美元的總價,成功買下了矽谷的半導體裝置公司Mattson Technology(MTI),震動業界。
Mattson Technology成立於1989年,是一家半導體晶圓蝕刻機臺裝置供應商,主要提供乾式剝離、蝕刻、快速熱製程、毫秒退火以及化學氣相沈積等裝置,在當時是有名的積體電路製造裝置供應商之一。
這一次屹唐的出手併購,不僅填補了國內高階半導體裝置領域的技術空白,更開創了中國資本跨國併購半導體裝置企業的先河。
彼時北京亦莊國投曾對外介紹:收購Mattson,宣示了亦莊對於投資半導體產業的決心。
以此為基點,亦莊國資透過屹唐盛龍成立全新的“屹唐半導體”公司,開啟產業破局之旅。利用Mattson完整的智慧財產權,屹唐半導體迅速建立起全球化研發製造網路,為全球12英寸晶圓廠客戶提供相關裝置及應用方案。
無論是這場至關重要的收購案,還是此後屹唐半導體的一路崛起,總裁兼CEO陸郝安都是一個關鍵人物。
進入屹唐之前,陸郝安已在半導體行業深耕多年。1977年,他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之後在弗吉尼亞大學獲得固態物理學博士學位,早年間,他曾參與英特爾大連晶片廠建設,主導亞洲首個晶片廠裝置供應鏈;還曾將SEMICON China打造成全球最大半導體產業平臺,是名副其實的技術大牛。
屹唐半導體買下Mattson後,讓國內首次擁有了覆蓋邏輯晶片、儲存晶片全流程的幹法裝置技術。根據公開資料,收購完成後,陸郝安帶領團隊在一年內實現營收突破2.5億美元,產品成功進入臺積電、三星等國際尖端產線。
最終,屹唐半導體形成以北京為總部,中國、美國、德國為研發、製造基地的生產佈局,在國際舞臺上站穩腳跟。
隨後便是上市征程。2021年6月,屹唐半導體IPO申請獲上交所上市委受理,但期間上市進度有所延遲,直到今天,北京國資即將收穫一個超級IPO——
根據招股書,屹唐半導體實際控制人為經開區管委會下設機構財政審計局,其透過亦莊國投持有公司100%的股權。屹唐盛龍對公司持股比例為45.05%,為屹唐股份的直接控股股東。

一年進賬近40億
VC/PE雲集
伴隨著IPO的腳步,屹唐的神秘面紗徐徐揭開。
根據招股書,屹唐半導體是一家面向全球經營的半導體裝置公司,主要從事積體電路製造過程中所需晶圓加工裝置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三大核心產品——幹法去膠裝置、快速熱處理裝置、幹法刻蝕裝置,共同形成了公司的技術壁壘。
其中,幹法去膠裝置是屹唐半導體的一大“利器”——這是指在光刻工藝後精準剝離光刻膠殘留,避免化學汙染影響晶片效能,直接關乎晶片良率。目前,屹唐已經是半導體去膠退火裝置的龍頭企業。
根據Gartner統計資料,2023年屹唐半導體的幹法去膠裝置及快速熱處理裝置的市場佔有率均位居全球第二。
屹唐半導體的客戶陣容盛大,如臺積電、三星電子、美光科技、英特爾、SK海力士、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長江儲存等。截至2024年6月末,產品的全球累計裝機數量超過4600臺。
這也直接帶來了營收的上漲。2021年-2023年及2024上半年,屹唐股份實現營收分別為32.41億元、47.63億元、39.31億元、20.9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81億元、3.83億元、3.09億元、2.48億元。

當然,除了亦莊國資的背後支援,屹唐半導體也吸引了眾多VC/PE的目光。
根據天眼查資訊,2018年,屹唐半導體獲得亦莊國投的天使輪融資。此後在2020年,風頭正盛的屹唐半導體連獲三輪融資——
2020年5月,A輪,海松資本、招銀國際資本、鴻道投資、金浦投資等參與;
2020年9月,B輪,IDG資本、紅杉中國、深創投、元禾厚望、華登國際、華控匯金、絲路華創、石溪資本、基石資本等也來了;
2020年10月,C輪,則匯聚了黃浦江資本、CPE源峰、亦莊控股、中科圖靈、橙葉投資等。
需指出的是,由於屹唐半導體核心技術資產主要來自對MTI的私有化收購,且屹唐股份上市報告期來自境外子公司MTI的業績佔比較高。因此在上市稽核階段,該公司對子公司MTI的有效控制以及技術自主,成為監管的關注重點。
翹首以盼
A股IPO快了
重新恢復IPO,屹唐半導體不是個例。
同樣歷經了幾年IPO長跑,終於又見曙光的還有影石創新。不久前,影石創新科創板IPO註冊生效,此前其上市申請在2020年10月被受理,2021年9月過會,隔年1月提交註冊——幾經波折終於要敲開上市的大門。
由此,影石創新成為2025年科創板第一家註冊透過企業,這樣一幕無疑令人振奮。
還有更多曾“卡在已提交註冊環節”的公司紛紛有了新進展,除了上述兩家,另外一家則是漢邦科技,這是一家液相色譜裝置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最新科創板IPO註冊生效。
至此,一批A股上市“釘子戶”開始破冰。梳理下來,還有中集天達、傲拓科技、海陽科技、新恆匯、優優綠能、雲漢芯城等,陸續提交註冊、受理、問詢、獲批等,IPO進度明顯趕了上來。
創投圈的嗅覺歷來最為靈敏:IPO開閘的腳步似乎越來越近了。
不久前,一位本土創投大佬聊起“IPO開閘”的傳聞在圈內流傳,一度引發沸騰。安永大中華區上市服務主管合夥人何兆烽判斷,“2025年A股IPO活動預計整體平穩,有改善跡象,逐步實現IPO發行節奏常態化。”
回首過去一年,儘管上市通道的縮緊,倒逼著大家探索更多元化的退出方式,但IPO始終是中國一級市場最重要的退出渠道。
風漸漸吹來。3月11日,中國證監會黨委召開擴大會議,再次釋放出訊號——
會議特別指出支援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發行上市,穩妥恢復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適用,且要儘快推出具有示範意義的典型案例,以更好地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科創板自設立以來,就肩負著助力科技創新企業發展的使命。眼下,不少投資機構已經行動起來,緊鑼密鼓地給被投企業對接投行券商,梳理財務資料,希望能夠搶抓IPO視窗。
想起年初一位創投圈大佬分享:“有領導跟我們表態:政策要麼不出,出了就一定讓大家感覺到有力度。”
言語之間,飽含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