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直播👇每週分享全球資產行情
7月9日,美國那場懸而未決的關稅政策即將到期。有人猜會延期,有人賭會執行,但在我看來,大機率會延期,因為特朗普把貿易戰這張牌用得太順手了,不會輕易放棄。
但比起短期政策博弈,今天更值得跟大家琢磨的,是一個更本質的問題 ——如果現在讓你選,黃金和英偉達的股票,15年後誰能給你更高的回報?誰更能扛住全球經濟的風浪?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隱藏著“如何識別優質資產”的底層邏輯。
一、科技革命下,英偉達才是真“王者”
在投資領域,我們要理解一個很深的底層理論——能夠穿越週期的好資產。
就拿英偉達和黃金來說,先看一組資料:英偉達市值已經摸到3.8萬億美金,創了歷史新高;黃金價格也不甘示弱,這兩年一路飆升,各國央行還在瘋狂增持。這時候有人慌了 ——“都這麼貴了,還能碰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搞懂它們上漲的底層邏輯。
黃金的上漲,說白了是「避險需求 + 貨幣信用對沖」。
這兩年美元信用在鬆動,不少國家不想再把貨幣死死綁在美元上,於是瘋狂買黃金 ——2024年全球央行購金量同比漲了18%,就是為了給本國貨幣「找靠山」。
但黃金有個致命缺點:它是被動上漲的,只能跟著風險情緒、美元強弱走,自己不會生錢。
你買100克黃金,10年後還是100克,漲的只是價格,不是價值本身。
再看英偉達,它的上漲邏輯完全不同:它站在AI革命的火山口上。
尤其是AI人工智慧的產業革命——從歷史來看,網際網路革命、移動網際網路革命都帶來了巨大的投資機遇。
現在全球都在搶AI晶片,歐洲怕被美國、中東甩在後面,最近一口氣向英偉達下了幾百億美金的訂單;哪怕有貿易限制,它還能透過新加坡、馬來西亞的第三方渠道,把晶片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這背後是科技革命的「不可逆性」——AI 產業週期至少持續10年以上,比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的影響更深,而英偉達就站在浪尖。
有人說“英偉達太貴了,3.8萬億市值,還能漲嗎”?但大家想過嗎?AI伺服器的需求在爆發,全球資料中心建設每年增速超30%,英偉達的晶片是剛需。
如果AI革命持續深化,未來一兩年內,我認為大機率能看到它達到5萬億市值。為啥呢?
S叔我跟你們說,真正決定英偉達這類科技公司價值的是科技革命。
就像歐洲為了發展人工智慧,抓緊採購英偉達的晶片,這種爆發式的無可替代的需求才是關鍵。
它不會因為美聯儲加息或降息、特朗普的貿易戰等因素而改變根本走向。
"未來真正的'避險資產',可能是高波動的科技股,而非黃金。"
黃金能抗風險,但英偉達能「造富」—— 這就是優質資產的核心區別。
所以,我們要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優質資產,抓住具有高成長性和護城河的公司。
二、真正的穿越週期,是顛覆性成長
什麼是真正具有護城河的公司呢?聊到資產,很多人會陷入一個誤區:把“老牌子”當“優質資產”。
前幾年大家說茅臺的護城河深,但現在再看,年輕人不愛喝白酒是趨勢。
很多人覺得年輕人現在不喝茅臺,等有錢了就會喝,這完全是自欺欺人。
S叔我現在年紀也不小了,依然不怎麼喝茅臺,在我看來,茅臺未來的需求並不是擴張的,甚至可能是萎靡的。
反觀英偉達,它的護城河是動態的,AI人工智慧是大勢所趨,且處於爆發階段,英偉達的技術和市場地位使其在這輪科技革命中佔據核心位置。
只要沒有晶片公司的技術能力超越它,英偉達的護城河就會隨著科技革命的浪潮不斷鞏固。
AI革命越深入,它的優勢越明顯。就像臺積電,晶片製造的工藝壁壘,全球能跟上的不超過3家,這種護城河才是真的「深不見底」。
這就是關鍵:傳統資產護城河是「守」,而優質資產的護城河是「攻」。
黃金守的是避險需求,但需求天花板看得見;英偉達攻的是科技革命,需求天花板還沒出現。
同樣,我們在投資時要去尋找那些代表未來、具有高成長性和護城河的公司。
就像過去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革命時期,如果在日本泡沫經濟破滅時,把資金投向美國的網際網路公司和中國的移動網際網路公司,資產會大幅增值。
而那些只侷限於日本本土市場的投資者,不僅錯過了資產增值的機會,還因匯率問題導致資產縮水。
這告訴我們一個殘酷的真相:投資的「戰場」選錯了,再努力也沒用。
三、別困在單一市場,全球找大魚
現在的「主戰場」在哪裡?美股肯定算一個。納斯達克聚集了全球最頂尖的科技公司,流動性好,哪怕短期跌30%,長期看總能創新高。
就像2022年美聯儲加息,納斯達克跌了35%,但現在不僅收復失地,還漲了50%。為什麼?因為科技革命的趨勢沒斷,AI、雲計算的需求還在爆發。
港股也有機會,但要看結構性機會。比如騰訊,它的護城河(社交生態、支付體系)還在,但港股的流動性不如美股,所以漲幅沒那麼猛。
如果騰訊在美股上市,市值可能比現在高一倍——流動性也是優質資產的隱形護城河。
反觀A股,不是說沒有機會,但更多是“結構性機會”。比如央企紅利股,有國家隊託底,跌不到哪裡去,但想靠它暴富很難。
與其在裡面炒短線,不如把眼光放寬:全球資產配置,不是不看好本土,而是多一個抗風險的選項。
講全球資產配置時,S叔我一直強調,大家要把投資視野從單一市場和單一資產中跳出來,關注全球具有成長性的市場和資產。
四、流動性高的資產,反而更安全?
很多人覺得買房子安全,因為流動性低、抗通脹,但這幾年買房子的人,虧掉首付的不在少數。
流動性低的資產,一旦跌了,你想賣都賣不掉,風險反而更高。
反觀股票,尤其是美股的優質股票,流動性極高。跌了,你可以等反彈;漲了,你能及時止盈。
更重要的是,優質股票能造血—— 公司盈利增長會推高股價,而房子只能靠漲價,本身不產生現金流。
優質資產的複利效應,一旦錯過就很難再上車。
五、普通人的財富密碼:抓系統性機會
說了這麼多,普通人該怎麼選?記住三個原則:
1. 別迷信傳統避險資產
黃金長期看漲,但現在價格已經反映了太多預期(央行購金、美元信用風險),短期再漲很難。與其追高,不如佈局成長型資產——AI、新能源、生物科技這些領域,選頭部公司。
2. 拿住龍頭,別瞎折騰
有人買了英偉達,漲10%就賣了,轉頭去買「小而美」的晶片公司,結果英偉達繼續漲,小公司跌了。龍頭之所以是龍頭,就是因為它能吃掉行業 80%的利潤,別貪小便宜吃大虧。
3. 用定投對抗「波動恐懼」
如果你怕買在高點,可以試試定投。比如每個月投1萬到納斯達克ETF,跌了多買,漲了少買。2010年到2020 年,定投納斯達克的年化收益是 15%,比買房子、存銀行強多了。
當下的金融環境確實複雜:貿易戰、美聯儲加息、地緣衝突,但這些都是短期噪音。
真正的大機會,永遠藏在「顛覆式成長」裡—— 就像 20 年前的網際網路,10 年前的移動網際網路,現在的 AI。
最後說句實話:投資沒有穩賺不賠的方法,但選對賽道,能讓你少走90% 的彎路。
15年後再看,那些抓住 AI 革命的人,大機率會比死守黃金的人,資產多一個「零」—— 這就是優質資產的「時間複利」
如果你也想系統性地提升投資認知,歡迎關注S叔,預約每週公開直播,更多的我們直播間聊👇
香港S叔,十年全球資產投資人,定居香港;加我微信,免費領取「投資乾貨合集」;關注我,開啟全球投資視野;

關注我👇開啟全球投資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