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經濟,下一個千億級別的頂級賽道

導語
藏在你眼皮底下的金礦
今日免費下載:2025情緒消費研究報告
來源:少數學院派
作者:少數派馬良
情緒是個好東西,藏在你眼皮底下,每天跟你打照面,卻總被忽略。
早上刷短影片,刷到個搞笑段子樂得不行,結果下一條是個emo文案,心情瞬間墜入谷底。
中午吃頓麻辣燙,熱氣騰騰地一咬下去,滿血復活,感覺世界又美好了。
這不就是情緒的魔法嗎?無處不在,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我們總以為賺錢靠理性,情緒是累贅,但真相是,情緒才是驅動一切的底層程式碼。
消費、決策、社會趨勢,哪樣離得開它?這不是心靈雞湯,是真金白銀的生意經。
下一個千億級賽道,不是冷冰冰的技術硬體,而是“情緒經濟”。
01 
情緒為什麼是頂級賽道?
放眼全世界,焦慮經濟已經殺瘋了,心理諮詢行業熱火朝天,冥想App如雨後春筍,2024年全球心理健康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美元,年增速15%,這還只是冰山一角。
再看爽感經濟,抖音日活7億,快手緊隨其後,核心賣點是什麼?
不是資訊轟炸,而是情緒刺激——15秒一個爽點,多巴胺分泌得停不下來。
遊戲產業更不用提,手遊市場一年吸金千億,玩家花錢買的不就是“爽”和“沉浸”嗎?
情緒早就滲透進市場的每個毛孔。
人不是機器,理性只佔大腦的1%,剩下的99%是情緒在掌舵。
商業的本質是滿足人性,而情緒是人性最直接的抓手。
你以為自己在買東西,其實是在買感覺。
現代人壓力大,孤獨感強,996和內卷把情緒需求推到頂點。
焦慮、迷茫、空虛,這些痛點放大成了一座座金山。
情緒這東西,既是人性開關,也是商業發動機,誰能點燃它,誰就點石成
金。
02 
情緒經濟的三大金鑰匙
鑰匙1:情緒觸發,引爆多巴胺
短影片為啥讓人刷到停不下來?15秒一個爽點,節奏快到飛起,要麼笑到肚子疼,要麼感動到鼻頭髮酸。
直播帶貨也一樣,主播喊著“3、2、1上鍊接”,緊張感拉滿,手慢無的搶購情緒直接把銷量推上天。
馬良琢磨了一下,這招的核心是抓住人類的情緒G點,短平快地刺激多巴胺分泌。
未來的生意不是賣貨,而是“賣情緒開關”。
點一下,爽一下,錢就到手了。誰掌握了觸發器的密碼,誰就拿到了流量鑰匙。
鑰匙2:情緒陪伴,黏住人心
現代人缺的不是資訊,是被理解的感覺。
虛擬偶像火了,粉絲對著數字人喊“老婆”,AI聊天機器人也火了,有人願意花錢跟它聊到深夜。
寵物經濟更誇張,一隻貓貓狗狗能讓人心甘情願掏空錢包。這些玩意兒賣的不是功能,是陪伴。
比起冷冰冰的效率,情緒陪伴是黏住使用者的終極武器。
馬良有個大膽想法:未來的社交平臺,可能不是人與人互動,而是人與AI共情。
你孤獨的時候,它比誰都懂你,這生意能不賺錢嗎?
鑰匙3:情緒療愈,賣靈魂安慰劑
正念App下載量暴漲,Headspace、Calm這種玩意兒估值都上億了。
沉浸式體驗也火得不行,密室逃脫、劇本殺,一個週末就能讓人花掉幾百塊。
為什麼?因為它們治癒了焦慮和空虛。
比起賣包包賣車,賣“靈魂的安慰劑”更賺錢。
情緒療愈不是偽需求,而是剛需中的剛需。
越是精神空虛的時代,這種生意越有溢價空間。
誰能把療愈做成系統化產品,誰就抓住了人性軟肋。
03 
如何抓住這個千億風口?
早有玩家已經入場。
大廠靠演算法玩得飛起,字節跳動用推薦系統精準推送情緒炸彈,騰訊靠遊戲和社交把使用者黏得死死的。
小團隊也不甘示弱,垂直深耕情緒細分領域,比如心理諮詢平臺“壹心理”,情緒化內容創作號“一條”,都在悶聲發財。
還有跨界者,餐飲行業開始賣“情緒氛圍”,火鍋店搞燈光音樂營造治癒感;健身房不只賣器械,還賣“情緒釋放”,動感單車課喊到嗓子啞。
機會點很清晰:
技術層面,AI的情緒識別和生成能力是王牌。語音語氣分析能讀出你是不是emo,虛擬人互動能陪你笑陪你哭。
內容層面,情緒化的IP是金礦,從爽劇到治癒系短片,總有一款戳中你。
服務層面,定製化情緒解決方案更高階,比如一人一策的心理陪護,貴是貴點,但黏性無敵。
不過馬良得提醒一句:別隻想著賺快錢,情緒經濟的核心是真誠,玩虛的遲早翻車。
誰能真心懂使用者,誰才能笑到最後。
04
情緒是新貨幣,
別讓它只流進別人的口袋
情緒這東西,說玄不玄,說簡單也不簡單。
它是科學,是人性,更是生意。
誰能讀懂它、駕馭它,誰就拿到了未來財富的入場券。
馬良建議你不妨從小處入手,觀察自己一天的情緒波動,刷影片時為什麼停不下來,生氣時為什麼想吃東西,這裡面藏著什麼機會?
賺錢重要,但別忘了,情緒這玩意兒,首先得對自己好一點。
畢竟,連自己的情緒都管不好,怎麼管別人的錢包?
推薦閱讀:
1、市場上的二房東,消失了快70%
2、日本,正在加速「鶴崗化」
3、三四線城市的二手房正在失去“流動性”
4、催生娃“無效”後,國家動真格了
5、花旗封神:幾乎完全預判特朗普關稅稅率
——END——
【PS:點選詳情可檢視內容】
點選微信小程式👉:"報告搜一搜";免費下載各行業研究報告pdf和word、可視資料、學習資料。提供研究報告、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報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