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大選美劇,即將收官?

美國華人


1914篇文章
不要太急於相信那些聳人聽聞的陰謀論。要相信雙方的智商,相信常識。看到自媒體上的驚爆訊息,要問一下資訊來源,想一下可能的回應和影響。哪怕去FOX新聞網站,看看特朗普那邊怎麼說也好。
正文共:4585字
預計閱讀時間:12分鐘
撰文:凌
11月6日美東時間4點CNN截圖,川普總統在喬治亞州領先僅僅463票。
11月3日美國大選。大選日什麼意思?就是所有投票截止這天,過了截止時間點再投就無效了。至於結果,雖然有許多人迫切想知道,有許多人為此已苦等4年,對不起,繼續等著吧,沒那麼快。
今天已是11月5日,三天來秒刷、追問、幾輪宣告贏家、各種陰謀小道像太平洋的浪奔浪流,沒有一刻消停。但是,大選結果其實依然未定,幾個搖擺州還在等待滿額計票,甚至還有數目不小的選票在路上沒送達 … 順利的話,向來全國機票最慢的州 – 濱州可能今晚有結果。不到最後時刻,2020的總統究竟是誰,依然是個未開之謎。

我也湊熱鬧說幾句題外話吧。

沒有太多感慨或抒情,只想說說身在美國,自己和身邊人對大選怎麼關注跟蹤,國內親友的反應和這些反應折射出來的,時代的浪花。
1

這邊廂,美帝點票還沒完。那邊廂,太平洋彼岸宣告結果急忙忙。這幾天,國內親友已輪番向我報捷一次又一次:川普、川普;拜登、拜登。


好像這個世界,誰說得快,說得大聲,就屬於誰的一樣。
那是美國時間3號晚,各州投票先後截止,投票緊鑼密鼓進行著,網際網路時代一切即時更新,人們也期望大選結果出爐如漢堡快餐。當晚11點剛過,赫然瞥見國內朋友發來熱文:《大局已定,川普勝出!》,我沒理睬;大約5個小時後,同樣的文章又發過來,我還是沒搭理;4個多小時後,美國已是早上8點半的時候,給朋友回覆了 “還在計票,秒變”, 又加一條:“叫你女兒看看下面截圖的英文”。 截圖來自川普總統的推特,時間是一小時前的7:32,可說新鮮熱辣剛出爐 – 

這個截圖真的是非常、非常精彩,非常、非常川普,可以載入史冊,特別是下面那個名字像華人的犀利回覆,妙不可言哈哈哈。

也在跟蹤大選的我,從頭到尾,只在一個網站(下圖)上檢視,靜等其更新。它資料即時全面,重點突出一眼瞭然,想要了解更多更細節,滑鼠移過去點就行。
截於美國時間11月5日清晨5點
幾個搖擺州的資料,美國時間11月5日清晨5點
沒有新訊息時,它就安靜穩妥地待著,不慌不忙。
想抱團取暖,就去一兩個自己放心的群;
想私下嘀咕,就跟三四好友說說笑笑。

這樣“簡單清明、篤定可信”的世界我們特需要。有木有?

而現在流行的邏輯/思維,似乎只有兩個功能:第一娛樂,第二攪局。怎麼荒誕怎麼來。看這個老中最熟悉的段子截圖 – 

“人心亂”和“世界亂”,有點母雞和雞蛋的關係。
至少,我們可以努力把握自己。
2

11月2日晚,小比上樓睡覺前,自言自語似的,說了這麼一句:

Tomorrow is the election day …

14歲的少年,口氣裡有一絲欲言又止的不安和擔憂,美國的政治亂象,影響了每一個人!
為他自豪的是,這兩天來,他一邊上課,一邊隔幾個小時上網查一下資料,他有自己的一個計算公式,資料輸入後他會報出運算結果,自然是不斷地變更中;幾個搖擺州的最新情況他密切關注,3日晚上的票數對拜登很不利,他很詫異,因為之前多個不同出處的民調都統一在拜登一定比率贏川普的預測上,我聽到他這樣安慰自己:OK,I am going to stop checking for now, I wouldn't want this to affect my study…"
大比在多倫多,大選日那晚,問他看沒看,他說,“我決定今晚先不看,但明早一早起來看,希望有結果。” 我說,這樣好。我知道他曉得看什麼,譬如說,這一句,就告訴了我隱藏的資訊: “I'm interested as to whether Biden will win Pennsylvania”,他關注的,是比表面數字更深層的東西。
在本地一個2016年就建起的議政群,11月3日晚,群友們也在交流著,各自看到的選票情況,和百感交集的心情。關切和剋制是當晚的情緒主旋律,到了第二天,劇情反轉,郵寄選票不斷重新整理兩位候選人的位置,幾位群友才洩露了大選日不眠之夜滔滔奔湧的情緒,其中一位說:“昨天晚上,我從來沒有對美國如此失望,如此絕望過。” 道出許多人共同心聲:
從孩子、大人到垂垂老者,這麼深切關注著誰當美國總統,好事壞事?說明什麼?很深很大的題目。
3
關注美國大選的,遠遠不止美國人。大洋彼岸的大陸、臺灣、香港,從民眾到媒體,也是不眠不休地盯著。
網媒和自媒體,極大地改變、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活和認知。還是那個第一時間報告川普贏了的朋友,過段就微信發問,幾時有結果?幾時有結果?要等多久?還要等多久?
我開玩笑:“你焦急什麼?又不是世界末日。
正開著玩笑,人又發來一枚炸彈:《剛剛,美國大選超級反轉,拜登贏了!》這是一個叫“紐約君”的公號,時間是11月4日早上9點前。

我們的生命,真的到了分秒必爭的極速時代?

不短的時間以來,我基本只瀏覽網媒/公號文的題目了。其實好文章很多,但讀不過來呀。

也不去群裡,和不同見解的人爭論,只給幾個備受困擾的朋友,說些安慰的話。我最認真回應的,還是自打疫情以來,國內幾個給陰謀論和謠言弄得顛三倒四的朋友,從病毒到大選,她們發來各種荒誕不經的訊息謬論向我求證。因為關係的親近,我會認真努力去指出,但有時候又想,花這些功夫,值得嗎?能帶來改變嗎?

大選日開始,文章滿屏飛。我看了幾篇,其中兩篇引起了我的興趣。這裡哆嗦一下。

《特朗普,未完待續 …》蹦出來的時候,清晨4點不到,彼時拜登的選票還沒有後來居上,美國版圖上紅色火辣辣地佔據著大中南地區,相當觸目驚心。來自公號“量子力學”的這篇熱文顯然也相信川普贏了,但是,文章的重點壓根不在川普是輸是贏,而是,川普當政的這四年及今後可能的一段時間裡,我們所處的時代是怎麼變成今天這般面目的?它為什麼可怕?
和該公號不少出品一樣,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雖然它的標題宣告了一個誤判(至少到目前為止)的資訊:川普贏了。文章很長,我當即讀了,沒有轉發,卻做了一個動作,把它全文複製儲存到本地檔案。我生怕,天亮之後作者發覺誤判,會不會把文章撤回。
文章很多章節,資訊量很大,思維也強大。有興趣自己去讀,我不想展開,只想講下開篇,和其中心思想。
文章是這樣開頭的,作者的一個朋友現在美國,用幾年的時間,試圖弄明白好讓自己接受票選總統川普,最終選擇站出來

投反對票,爭議撕裂了他的朋友圈,看截圖 – 

一語出,他的朋友圈炸開了鍋,截圖 – 

這種情況,何其普遍對嗎?左中右都有也都痛苦不堪的一個共識就是,分裂。分裂。分裂。

到底那裡出了問題?

作者的幾點分析診斷:

  1.  傳統邏輯已經失效
  2. 2016年“全球反智”的重要一年,也是全球集體走向“情緒化”的時間刻度
  3. 情緒化正在主導世界
  4. 網際網路讓人類從物理世界向虛擬世界過渡,生活方式有了史無前例的改變。


    帶來思想的低齡化,伴隨著巨大的情緒化

  5. 作為一個情緒表達者,特朗普如魚得水。不管是“沒有人比我更懂…”,還是“fake news”
  6. 在廣闊的網際網路世界,誰更情緒化誰就“聲量大”。
  7. 線性思維”正在被切割成“情緒碎片”
  8. 人類的個體智力、思考力、理性指數已經在往下走
  9. 精英主義者的傲慢雖然讓人討厭,但民粹當道帶來的可是戰爭級別的危險,這兩者的博弈一旦不能達到某種納什均衡,那麼帕累托最優就永遠無法實現,否則無論精英還是平民,將永遠成為被禁錮在困境中的囚徒。
作者通篇強調了“情緒化”這三個字,作為“反智”的同義詞,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4

再來看另一篇,今天的文《說說美國大選》,來自公號“押沙龍”。

這篇就短很多。作者開門見山,落筆就說:
“我跟大多數中國人一樣,希望拜登獲勝。”這裡的中國人,特指大陸中國人。

這話一齣,即惹來了譁然爭議。你完全可以想象。甚至他的粉絲,環顧左右後不得不表示不同意:我身邊(我知道的)很多很多中國人支援川普啊。

文下第一條留言就是:

不管讀者留言多麼不同意多數中國人希望拜登贏,押沙龍淡定堅持,這是他的事實判斷。究竟是否屬實,唯有來一次操作嚴謹的大規模民調,才有可能摸到接近真相的結論。為此爭論是無必要的,我只想略舉一個例子,來表達一個我個人的觀點,就是,國內民眾,哪怕再沒有言論自由,再被“新聞聯播”,在對大是大非問題做出判斷的時候,多數還是有良知、公義和常識的,這也是健全社會健全民智必須的。

什麼例子呢。和多數中國人一樣,我老爸日常最關注的新聞就是中美關係,具體就是川普每天的所作所為,和大選的撲朔迷離。他隔三岔五與我影片,對美國的動態甚至兩個老頭的民調了如指掌 (必須承認我以前從沒有像現在這麼樣佩服過他的政治素養和眼識),關於美國的總統誰當對中國的影響和理由,他是這麼說的:” 特朗普當選,對中國更有好處,美國會更加倒退和一團糟,世界會更糟心,中國可以藉此更發展。拜登當選嘛,居於民主黨的一貫立場,中美關係不容易。”

可是你如果問他投票給誰?我敢肯定(猜的),他會投拜登,而不是川普。為什麼?即使中國要發展,也不想要建立在美國倒退世界遍糟的基礎上啊。你好我好大家好,難道不是更好嗎?以前不都講“雙贏”“共生”嗎?
老百姓就是這麼質樸!良知是最基本永遠可靠的邏輯常識。

《說說美國大選》的第二個重點,就是作者自述他為什麼取拜登而舍川普,非常簡單 – 三個字“情緒化”,一句話“特朗普情緒化過於嚴重,不按傳統牌理出牌。”

情緒化”?不正是上面那篇文章的重中之重、口誅筆伐的時代病嗎?這想必是很多比較理性的選民難以信任川普當政的核心要害了。一個朋友回答我“選誰,和為什麼”時,說得簡要而深刻:“原來要投川普,現在決定棄權。為什麼?我覺得他越來越不靠譜了”。順便說一句,川普在國人中的暱稱,除了“川建國”之外,恰恰就是“特離普”、“特不靠譜”。 

譜是什麼? 良知、常識、智慧。離開了這些,莫說建設”偉大”,就連守住“正常、普通”的秩序和人道,也變得困難重重危機四伏。從這個意義上說,拜登的迴歸正常“可預測”,雖然沒有那麼激動人心戲劇化,還真的是這一刻四分五裂的美國所急需的。他幾十年如一日的言行一致、“麥田守望者”般對傳統信念秩序的堅守、溫和包容和開放的態度,都似乎以一個川普反面的候選人,出現在美國最需要回歸和療愈的當下。

《說說美國大選》的第三個重點,是把目前塵囂甚上的計票作弊論好好批駁了一把。對於謠言和陰謀論,有句耳熟能詳的老話 – “謠言止於智者”。或許老祖宗時代,辨識謠言需要智者,刻下這個謠言漫天飛的世界,其實,稍微用下基本判斷,都可以一眼看穿。流量為王時代,不湊這個熱鬧不會死,只會讓世界更美好。像作者文中借對民主黨計票作弊指控一事所說的:
最終,我就想說一點:不要太急於相信那些聳人聽聞的陰謀論。要相信雙方的智商,相信常識。看到自媒體上的驚爆訊息,要問一下資訊來源,想一下可能的回應和影響。哪怕去FOX新聞網站,看看特朗普那邊怎麼說也好。
還有,作為老百姓,不要老盼著天下大亂。

撰文:凌
本文由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於《美國華人》公眾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