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難題促美國使用者湧向小紅書:跨國社交新潮流|華爾街日報

美國使用者因擔心TikTok禁令,轉向中國社交平臺小紅書(Xiaohongshu)尋找避難所。雖然語言障礙和資料隱私問題存在,但兩國使用者透過該平臺建立了新的文化聯絡和友誼,推動小紅書成為全球應用熱門選擇。華爾街日報對Tiktok難民進行了報道,大家可以來一起看看:

1. “TikTok 難民”怎麼說?

TikTok refugees(TikTok難民)是一個形象的表達,用來指代那些因擔心TikTok在美國被禁而轉向其他平臺的使用者。Refugees 本意是“難民”,指的是逃避某種困境或危機的人群,藉此表達這些使用者在面臨TikTok可能被關閉的威脅時,尋找新的避難所的狀態。
例句:
They call themselves TikTok refugees—and the app they are fleeing to is a lot more Chinese than the video-sharing app whose U.S. fate now hangs in the balance.
他們稱自己為TikTok難民——他們所逃向的應用程式比起那款在美國命運懸而未決的影片分享應用,顯得更加“中國”。
“Refugees” 在這裡並非指實際的難民,而是借用了這個詞來形容因特定局勢而被迫轉向其他平臺的群體。
Sanctuary 是“避難所”的意思,用來比喻小紅書成為TikTok使用者的“庇護所”。

2. “對抗”怎麼說?

A last act of defiance(最後的反抗)是指在無法改變局面時,用一種顯得堅決的行為表示反對或抗議。“Defiance”指的是“公然反抗、蔑視”,常帶有挑釁的意味,表明反抗者對現狀的不滿。
例句:
Charlotte Silverstein, a 32-year-old publicist in Los Angeles, downloaded Xiaohongshu on Sunday night after seeing videos on TikTok about migrating to the app, which Americans dubbed "RedNote." She described the move as a "last act of defiance" in her frustration about the potential TikTok ban.
洛杉磯的32歲公關人員Charlotte Silverstein,在看了關於轉向該應用的TikTok影片後,於週日晚上下載了Xiaohongshu(即小紅書),美國人稱之為“RedNote”。她形容這次轉移是她因擔憂TikTok禁令而作出的“最後反抗”行為。

3. “遷移”怎麼說?

在文章中,使用者透過migrating to the app(遷移到這個應用程式)來表達從TikTok轉向其他平臺的動作。Migrate本意為“遷徙”,指大規模的移動,通常用於描述生物種群或人群的遷移。這裡它用來形容美國TikTok使用者遷移到小紅書這一社交平臺。
例句:
They are looking for a sanctuary or a way to protest the potentially imminent TikTok ban—never mind that they don’t speak Chinese.
他們在尋找一個避難所或抗議TikTok禁令的方式——儘管他們不懂中文。

4. “情緒表達”怎麼說?

Super welcoming(超級熱情的)是一種形容他人熱情接納的表達方式,表明這些TikTok難民感受到的小紅書社群的友好氛圍。
例句:
Everyone has been super welcoming and sweet,” said Silverstein, who has made three posts so far.
“每個人都非常熱情和友善,”Silverstein說道,她至今已釋出了三條帖子。
這個表達透過“super”加強了熱情的程度,表示感受到的友好程度超出預期。

5. “文化交流”怎麼說?

Bonding over this experience(透過這種經歷建立聯絡)表達了透過共同的經歷促進的關係加深。這是一個常見的社交用語,表示透過共同參與某個活動或面對相同挑戰而加深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絡。
例句:
“I like that two countries are coming together,” said Sarah Grathwohl, a 32-year-old marketing manager in Seattle, who made a Xiaohongshu account on Sunday night. “We’re bonding over this experience.”
“我喜歡兩國人民能夠聚集在一起,”來自西雅圖的32歲市場經理Sarah Grathwohl說道,她在週日晚上建立了一個小紅書賬號。“我們正透過這種經歷建立聯絡。”
這裡的“bonding”表示情感上的聯結或建立關係的過程,強調的是透過共同的經歷讓兩國人民彼此瞭解和接觸。

6. “跨文化互動”怎麼說?

Exchanging cultural views(交換文化觀念)是一個描述跨文化交流的表達,表示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進行觀念、想法或體驗的交換。
例句:
Some Chinese users are also using the livestreaming function to invite TikTok migrants to chat. One chat room hosted by a Chinese English tutor had more than 179,900 visits with several Americans exchanging cultural views with Chinese users.
一些中國使用者也利用直播功能邀請TikTok難民進行聊天。在一個由中國英語教師主持的聊天室中,有超過179,900次訪問,幾位美國人和中國使用者進行了文化觀念的交流
這種表達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使用者之間透過交流進行理解和溝通的場景。

7. “語言障礙”怎麼說?

Language barrier(語言障礙)是指因為語言差異而導致的交流困難。很多新的TikTok難民在使用小紅書時面臨的一個實際問題就是語言障礙。
例句:
Some Chinese Xiaohongshu users are worried about the language barrier.
一些中國小紅書使用者擔心語言障礙。
這表達了文化和語言差異在跨國社交中的挑戰。

8. “網際網路用語”怎麼說?

Livestreaming(直播)和hashtag(話題標籤)是現代社交媒體中常見的網路術語。直播作為一種互動性很強的內容分享方式,在社交平臺上越來越常見,而話題標籤則是社交平臺中聚集特定內容或討論的標記方式。
例句:
By Monday evening, there have been more than 72,000 posts with the hashtag #tiktokrefugee on Xiaohongshu, racking up some 34 million views.
到了週一晚上,小紅書上已經有超過72,000條帖子使用了話題標籤#tiktokrefugee,累計觀看量達到3400萬。
透過hashtag,使用者能快速找到關於某一特定話題的內容,這種標籤化的方式在社交平臺上起到了引導討論的作用。

打造
獨立思考 | 國際視野 | 英文學習
小組
01 經濟學人打卡營

每週一到週六閱讀經濟學人
並在群裡以及小鵝通內寫分享
分享是文章的總結或者觀點或者語音打卡
字數不少於100字,中英文都可以
群裡每週免費分享最新外刊合集
點選下圖,即可瞭解打卡營詳情!
02 早起打卡營

兩年以來,小編已經帶著25000多人早起打卡
早起倒逼自己早睡,戒掉夜宵,戒掉手機
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創造早睡早起的奇蹟!
早起是最簡單的自律!
早起打卡營
歡迎你的加入!
點選下圖,即可瞭解打卡營詳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