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外媒如何翻譯“潑天的流量”?


侃哥的第 2344次原創

這兩天發生了一件挺奇葩的事情:
由於美國本週有可能會封禁 tiktok,大量 tiktok 網紅意外轉投中國的“小紅書”,自稱為 TikTok refugees(TikTok 難民),導致小紅書成為了美國 app 下載排行榜的榜首,這是躺贏啊!
轉移過來的美國人各有各的目的:有人想尋找一個平替,有人想做一場社會實驗,還有人想借這個舉動抗議美國政府胡來。
目前小紅書的首頁是這樣的畫風,是不是不太適應:
很多其他平臺都嚴格區分國內版和國外版,小紅書可以說是唯一允許國際ip註冊的國內單一大平臺,所以這波“潑天的流量”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那麼“潑天的流量”英語怎麼說?我們來看幾段《金融時報》的報道:
文章先簡明扼要地概述了這條新聞:
Social media start-up Xiaohongshu has seen its Chinese app go to the top of the iPhone’s US download charts,(社交媒體平臺小紅書見證了這款中國 app 登頂蘋果手機美國下載量排行榜)
這裡“登頂”這個表達積累一下:go to the top of…,“排行榜”的英文是 the charts(用複數)。
in an unexpected reaction to short-form video app TikTok facing a ban at the end of this week(作為對TikTok 本週末面臨封禁的意外回應)
這裡交代一下背景,因為美國政府考慮到 TikTok 母公司位於中國,出於國家安全考慮,要求 TikTok 要麼全資出售給美國公司,要麼遭封禁。
這兩段描寫了小紅書員工對這個意外事件的反應,以及公司的應對策略:
One employee at the Shanghai-based company described the sudden download surge as a “surprise”(這家總部位於上海的公司的員工把這次下載量的激增視為一場“意外”)
這裡出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詞:surge(n.激增),再看個例句:a surge in consumer spending(消費開支的激增)。
They added that the company was trying to capitalise on the sudden jump in traffic(他們補充到,公司試圖把握好這波“潑天的流量”)
首先積累一個動詞短語:capitalise on(充分利用,把握好),另外,“潑天流量”的英文來了:the sudden jump in traffic
解釋一下:末尾的 traffic 這裡並不是“交通”,而是“流量”,其實想想,“交通”也是一種“流量”對吧?jump  做名詞也表示“激增、猛增”;the sudden jump in traffic 整體的含義就是“流量的突然猛增”,其實就可以翻譯為“潑天的流量”,比較地道的說法了。
因為 jump 跟跟前面提到的 surge 是同義詞,所以“潑天的流量”還可以翻譯為 the sudden surge in traffic
那麼小紅書能不能接住這波“潑天的流量”呢?文章引用了一位社交媒體專家的分析,挺在理的:
他說,“小紅書現在面臨著一個獨特的挑戰,即管理一個單獨的平臺,這個平臺上的中西方使用者對內容稽核(content moderation)和言論自由(free speech)有著截然不同的期望,同時還要遵守中國網際網路監管規定。”
我認為這個“獨特的挑戰”是一個“mission impossible”,想在同一個地方要把文化不同、價值觀不同的兩撥人管理好,幾乎不可能。其中還有國家安全的考慮,國家不可能放任外面的聲音完全滲透進來。
可以預見,小紅書很快將識別國外 ip,並用演算法進行隔離,或者乾脆搞一個海外版小紅書(就跟 TikTok、WeChat 一樣),徹底和國內版區分開來。
所以,TikTok refugees 只是一個暫時現象,這波“潑天流量”,小紅書未必想要。
“TikTok 難民”現象你怎麼看?歡迎評論區聊聊~
PS: 關於《金融時報》這篇文章的精讀,侃哥會放在《2025侃哥外刊隨身聽的》的第13課,如果你想了解天下大事,順便學習相關英文表達,這個課程是你不容錯過的。全年250課,幾乎覆蓋全年所有熱點,每個工作日上午7:00準時更新,適合碎片化學習,目前已經開始,感興趣的同學快上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