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媽媽反饋說,推薦童書的博主千千萬,但是咱團的書孩子特別愛看,廢寢忘食,書都翻包漿了。
翻看大家評論的時候,我心裡既溫暖,又有種委屈終於得到伸張的感覺——花了那麼多時間,看了一摞又一摞的書,拒絕了一批又一批佣金豐厚但內容滿意的商品,遇上很好的書甚至免費吆喝,不明真相的讀者還覺得我們上新慢、品類少,但終於,你們慢慢品出我的好了!
今天,我不打算藏私,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選書精準的原因。
畢竟,大家不能都從我這裡買書,
掌握這些技巧之後,你也能選出孩子愛看的書,成為閱讀路上孩子信賴的引路人。

讓好書等孩子,而不是讓孩子等好書
跟大家分享一件毛豆小時候的事吧!
經常聽我叨叨的雲閨蜜們都知道,毛豆對歷史尤其感興趣。
但最開始的時候,他對歷史完全不來電。
我精挑細選的那些啟蒙歷史讀物,在書架上放了好幾年,積了厚厚一層灰,他一頁都沒有翻過。
後來,《假如歷史是一群喵》這部動畫片不是特別流行嗎?小區裡很多孩子都在討論劉備喵、則天喵,毛豆回來問我,我就指了指書架上的歷史書——
“聽不懂?你看看這套書就明白了。”
就在毛豆翻開書頁的那一刻,他的閱讀之路開始往我此前從未設想過的方向延伸。

從這套最簡單的歷史漫畫開始,到後來的進階歷史讀物,再到一些專題型閱讀材料,甚至是譚其驤先生這套經典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他都能看得津津有味,有時甚至還能跟我討論一些細節問題。

△ 從最簡單的歷史啟蒙,慢慢過渡到歷史地理。
我後來無數次覺得慶幸,在他突然對歷史產生興趣的時候,剛剛好,家裡的書架上有這麼一套歷史啟蒙書。
否則,當這朵好奇心的火花燃燒完畢,他可能又會回到之前對歷史毫無感覺的狀態。
小孩子閱讀能力的發展和閱讀興趣的轉變非常迅速,我稱之為“跑馬拉松的人”。
啥意思呢?——速度很快,而且沒有回頭路,錯過的就只能是錯過了。
而我們,是站在道路兩旁給他們提供補給好書的人。
是先準備好各種補給,等他們匆匆跑過時迅速遞上?
還是等他們衝過來時,再手忙腳亂到處翻找?
用跑馬拉松來打比方,大家都能做出正確選擇。
但真到了閱讀這條路上,能做到“用好書等孩子,而不是讓孩子等好書”的家長非常少。
錢是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書——比如歷史類,體量都不小,一套書動輒十幾本甚至幾十本,價格自然不會便宜。
買了孩子愛看還好,要是不愛看,家長肯定會覺得肉痛。
但即便這樣,我還是強烈建議大家,各種圖書家裡都備上一些。歷史,文學,物理,生物,化學,計算機……啥主題的都來上幾本。
因為,你不確定孩子會在哪個時刻,對哪個領域產生興趣。
讓好書等孩子,才能捕捉住他們閱讀之旅中一閃即逝的小火花,給它添柴加油,讓星星之火燒成燎原之勢。
讓孩子等好書,可能當你手忙腳亂終於把書拿到他跟前的時候,他的興趣早就像風一樣,吹到了其他地方。

好書不分年齡
剛開始我選書的目標很明確——找優秀的童書。
但後來,我的目標變成了——找優秀的書。



因為好書的魅力是跨越年齡的,大人能欣賞,孩子也能get。就像一朵盛開的花,人類能欣賞到它的美,小貓、小狗、小蜜蜂也會因為它的芬芳而駐足。
熟悉的朋友都知道,除了團書,我有時候也會分享那些感慨良多、回味無窮的書。
這些書,我不會放到毛豆的書架上,因為潛意識裡給圖書劃了道分界線,一邊,是適合孩子的;一邊,是適合大人的。
直到有一天,我看見當時還是三年級的娃從書架上拿了一本《我的二本學生》,讀得齜牙咧嘴,眉頭緊鎖。
我問他,“能看懂嗎?”
他搖搖頭,“一點點。”
“那你在看啥呀?”
“裡邊的故事唄,這些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他們小時候的故事都挺有意思的。”
我意識到,真正優秀的書都具有跨越年齡的魅力。

△ 意識到優秀圖書的巨大力量之後,我把一些好的成人書,也放到了他的書架上。
當一本真正優秀的童書放在我面前時,我是能真切感知到文字中的靈動活潑、質樸天真的,還有圖畫中讓人沉醉的色彩、出人意料卻恰到好處的線條。
我確信,小孩子一定會愛上這樣的書。
了悟這一點後,每一本咱們團的書,我都用大人的眼光來審一遍。
它的主題是否關於人類永恆的情感?——好奇,愛,親情,友情……
它在深度上是否有所迴避?——雖然目標群體是孩子,但內容的深度絕對不應該停留在表層,蜻蜓點水般輕輕帶過!!!
它在表達上是否深入淺出?——只有這樣,那些深度不打折扣的內容,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
如果這本書能把你逗樂,它肯定也能讓孩子笑出聲。
如果這本書讓你感慨,它肯定也會讓孩子的內心激起一圈圈漣漪。

翻譯行業的潛規則
第三,我想說說為什麼我們團翻譯的書不多。
這恰恰也是我們團的書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原因之一。
因為,理想很豐滿——讓孩子開拓見識,在閱讀中體會不同國家的文化和風土人情,但現實很骨感,至少目前翻譯過來的書,很少有孩子愛讀的。
那,現在童書翻譯的質量為什麼這麼差呢?
錢沒給夠唄



整體而言,圖書出版是一個不怎麼賺錢的行業。所以,出版社的日常之一,就是想方設法壓縮成本。譯者的稿費,也屬於被壓縮的範圍



。
1999年,國家版權局頒佈了《出版文字作品報酬規定》,裡面提到,翻譯作品每千字的稿費標準在20到80元。
二十多年過去了,物價翻了幾番,譯者的稿費標準卻一直沒變過。
現在到小紅書上搜索“譯者招募”,千字幾十塊錢的依舊一抓一大把。

△ 圖書翻譯,千字幾十塊是普遍現象。
更可怕的是,爭著搶著免費試譯的人更多!都是精力充沛的大學生。
你想——
老譯者雖然經驗豐富稿件質量高,但價格貴,翻譯週期還長。
大學生小萌新譯者雖然質量一般,但他們便宜呀!幹活兒還賊快。
出版社會選誰?答案不用我說吧?
在這種大背景下,很多經驗豐富的老譯者都轉行了,留在這個行當的大多是年輕學生。他們如潮水般一波波湧來,用愛發電幾年,開始被柴米油鹽所累的時候又如潮水般一波波離去,留下滿地生硬晦澀的翻譯圖書。
種種原因疊加到一起,所以有些書在國外口碑很好,但引進國內卻反響平平。
正因為如此,我很少團外國引進的圖書。
實在覺得內容好、有必要團,就會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你如果想選好的翻譯書,也可以留意。
一是主題。
必須得是國外圖書有強大優勢,咱們國內真的找不出同樣水準的題材。
比如咱們去年年底團的《千萬不要玩穿越》,世界史題材,外國做得就是比咱好,那就團唄。
二是出版社的資質。
優先選擇大型的、老牌的出版社,他們的預算往往比較充足,不會像小出版社那麼摳門兒,給譯者的稿費相對較高,也因此有很多長期合作的老資格譯者。
二是譯者的資質。
圖書翻譯是一個大類,細分的話有童書翻譯、詩歌翻譯、小說翻譯等N多類別。我會優先選擇專攻童書領域的成熟譯者。
再搜搜譯者的簡歷,如果也有孩子就更合適了!他們熟悉孩子的語言風格,表達方式上更符合孩子的閱讀習慣。
以上幾點,是我這麼多年選書的一些小經驗。
最後總結——選書這事兒吧,其實沒那麼複雜,關鍵就是用心。
每次看孩子們捧著一本本我選中的書津津有味地讀,眼裡閃著光……
嘿,那種滿足感真的沒法形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