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拆到人麻了,就等明天整活兒了!

文|黛西
從年前唸叨到現在,一邊收尾書稿,一邊拆了六大箱童書,快遞拆到人都麻了,終於肝出了一份最新書單!
明天(週四)北京時間晚上7點,我在直播間等你們,一大波純粹優質的童書,承包孩子們2025年的精神食糧!
我越來越覺得,這個時代變數很多,在不確定的未來,可以確定的是閱讀這件事,幫孩子開啟視野,讓靈魂都有枝可依。
這場選的童書來自青豆書坊,一定有很多姐妹兒買過他家的書,我這預告還沒發,群裡已經開始相互種草了。

他家主打科普,通識,社科人文,內容有深度有溫度,不矮化孩子。
我精挑細選了二十多套書,有可以傳家的大部頭,也有小而美的精品書,覆蓋0-18歲,姐妹們先預約了再說!
我的直播搭子,青豆書坊的聯合創始人媛姐,已經✈️到德國了,明天在直播間和我一塊講書。
此處應插入一段媛姐介紹,但媛姐說不用介紹她,好好介紹書就行了!
今天這篇是預告,沒法每一套都寫,我挑著重點說說。
對了,有幾套書我很喜歡,但庫存比較淺的書,實在不捨得拿掉,還是照例在直播一開場掛上連結,這篇後面也會寫一下這些書,點開這篇的姐妹們有資訊優勢了,看到喜歡的開場直接來入!
如果擔心錯過相中的書,或者沒時間一直蹲直播,來【黛西姐妹大本營】吧,小夥伴到時候會在群裡即時轉播的。

▲ 掃碼新增小夥伴,加入黛西姐妹大本營
福利啥的肯定會拉滿,除了全場滿贈,直播期間還有穿插一些快閃福利,到時候直播間細說!

開場一定準時來,第一套就是全場必入!
我特別喜歡的一套哲思故事繪本,3-8歲儘管閉眼入,用故事帶孩子“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不同總年齡能讀出來不同的東西。
比如《那個那個》這冊,講的是一團“說不清楚是什麼”的東西。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是誰,但它好像什麼都不是,只能被叫做“那個那個”。

在這個世界裡格格不入的“那個那個”,自己也很迷茫,我是誰?我有什麼用?我能做什麼?

直到它遇到了一個小男孩,“那個那個”變成玩具、帽子、寵物、雨傘。

終於,它在“見眾生”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價值,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是什麼,你就可以成為你想成為的一切。

我的人生有無限可能,我是誰,只有我自己說了算——從小讀這樣的故事長大,孩子未來面對人生的迷茫,內心一定會多一份堅定。
我特別喜歡這套裡的《燈泡先生》,感覺就是兒童版《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一個敬業的燈泡,它熟悉了屋子裡的一切,但也日漸無聊。

突然有一天,它被帶出去,見到了從未見過的世界。
森林、大山、星空,還有不可思議的,還有全世界最大最亮的“燈泡”——太陽。

回家之後,房子一切照舊。
但燈泡已經不是那個燈泡了。
見過了更大的世界,它的心中有了星辰大海。

“見世界”的過程中,它找到了自己。
原來那些構成“你”的,從來都不是你擁有的物質和財富,而是經歷中積攢的精神力量。
四冊都是這樣的小故事,情節不復雜,一點兒不落俗套。
結尾帶點兒哲思和啟發,總能把人心裡的某個地方戳一下。
開場靠前位置,會有好多姐妹兒在等的重磅科普書,引進自企鵝蘭登出版社的《360°科普》。
和你家裡的任意一套科普書都不一樣,家有5-15歲娃一定一定要蹲住了!

這也是我測評選書的時候,最期待的一套,20冊厚實有質感的書,品質好到可以傳家。

內容包羅永珍,宇宙太空、動物植物、天上底下、陸地海洋、城市建築等等等等。
最大的特色是,不是幹講知識,而是在科普里融入了大量人文社科元素,選題廣而博。
比如《透視萬物》,剖開了地球、動物、植物、建築,甚至女神像、長城、抽水馬桶、單反相機剖面給人完全不同的視覺衝擊,400月齡的大人都看上癮了!
再比如《時間的奇蹟》用時間線讓孩子感受一切的程序文明發展、藝術創造、科學進步,都有自己的時間線。

有幾冊光看書名,你會覺得沒啥特別的,比如《你好動物》,家裡好幾套動物科普了!

但這冊和別的都不一樣,把動物放在地圖上講,這就是自然科學和地理的跨學科通識。
每翻開一個機關,都可以收穫一個關於這個動物冷知識,語言特別會講人話,餅餅這種不怎麼喜歡科普書的娃也超級喜歡。

比如講章魚,“它們的吸盤力量很大,能一下子就把人的皮膚撕下來!”

再比如講野豬,上世紀30年代,野豬毛居然被用來製作牙刷。

還有樹懶,講它拉粑粑不緊不慢,每週一次,完事兒後體重會減輕三分之一!

別說孩子了,我一沒啥求知慾的大人,都喜歡看這種科普書!
給娃讀《360°科普》,你會覺得知識都有了溫度,不是簡單傳遞知識,更是傳遞信念和責任。
比如這本翻著超級滿足的《地球大書》,從地球本身講到了地球上的生命,遷徙、文明、城市、建築,地球上人類的烙印,超出其他任何生物,啟發孩子們思考,我們能為地球做些什麼?

講到人與地球的關係,引用了美洲土著的一句諺語,“我們不是從祖先那裡繼承了地球,而是從子孫那裡借用了它”。

還有它的姊妹篇《月亮之書》,厚厚一本,足足160多頁!
和其他講月亮的科普書都不一樣,不只講月亮的陰晴圓缺、環形山還講月亮是怎麼來的。

有幾種猜想,被地球抓過來的被地球扔出去的被小行星從地球上撞出去的。

這三種可能性都是猜想,還沒有一個得到證實,科學家之間也相互不服。
但這就是科學啊,我知道我不知道很多東西,我也接受我認為的有一天可能被推翻——不僅普及知識,也普及科學的思考方式。
餅餅最喜歡的一冊是《時差的故事》,真的太特別了。

可以用任何一種方式開啟,從任何一頁開始看。

整本書160多張圖片,看遍全世界的景觀,沒有一個字,除了時間。

每一張圖都是一個被定格的瞬間,發生在世界各地同一時刻、但卻是不同的時間。
夏威夷的孩子們揹著書包去上學的時候,阿根廷的孩子們已經放學了,正在球場上踢球。
同一時刻,挪威的棕熊上午捕食鮭魚的時候,巴西的獵豹正在睡午覺,而傍晚喬治亞的蝙蝠悄悄飛出了洞穴。
沒說一句話,用宏大的視角,直觀的方式解釋了什麼是“時差”。
忽然感覺自己站在了上帝視角,俯視這個星球的眾生,那麼忙忙碌碌,那麼生機勃勃。
這本書的導讀裡有一句話很觸動我,如果我們一生都生活在一個地方,那麼也就無所謂時差,正是因為我們可以去往任何地方,時差才如此重要。
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支援孩子從小滿世界旅行,這就是讀書的意義,用最低的成本,帶孩子看到更大更遠的世界。
《360°科普》還有十好幾冊,實在沒法一冊冊再講了,來直播間看吧。
這套裡的每一冊,在外面都非常昂貴,定價2000+,網上買也要1000+,咱們直播間可以三位數拿下(不是999!)。
五六歲就可以親子共讀,高年級小學生可以自己閱讀,資訊量非常豐富,反覆讀幾遍都不會無聊,預感可以穩穩佔據娃的書架C位好幾年。
想把這套書一冊冊寫明白,一萬字都打不住,還是預約直播,來直播間看吧!

這場來了,如果不收下這幾套通識繪本,那就太可惜了!
比如這套《地板書》,在look&search中帶孩子看世界,鍛鍊專注力,2-8歲娃一定要入

巨大開本,攤開來有半米長翻著好過癮!
每一頁要搜查10個固定人物,和40個物品,兩種搜查難度還不一樣,到底哪不一樣,來直播間慢慢和你們說。

每冊一個主題,帶孩子上天入地,穿越時間,環遊世界,走進童話

孩子能找到熟悉的細節,睡不著的豌豆公主,正在蓋房子的三隻小豬,大人也能發現007這種小彩蛋。
細節特別豐富,一頁就能看半小時,井噴一樣的小彩蛋

還有這套《看,多偉大的藝術家/藝術品》,這是我看過所有的藝術啟蒙書裡,最愛的一套,沒有之一,5-99歲都會愛上!

我賭5毛錢的,翻開這本書,你會和娃一起情不自禁地哇!哇!!哇!!!

不是在看藝術品,而是走進了藝術品裡面。
用“視覺欺騙”的方式看梵高的星空,你會發現星空是可以動的!
把蒙娜麗莎“拆開”了欣賞,你會發現蒙娜麗莎沒有眉毛,而且臉上蓋了一層透明面紗,反正我看完覺得盧浮宮白去了!
講藝術家達芬奇,一開啟書,先看到了佛羅倫薩城,這是改變達芬奇命運的地方。
這麼直接的視覺衝擊,讓人感覺一下走進了他的人生,代入感特別強。
講到跨界天才達芬奇,在建築、數學、解剖學、天文學、地質學等等領域的造詣和發明,在那個年代把隱形眼鏡圖紙都畫出來了,甚至還設計了“機器人”,大人會覺得他是個穿越的人,孩子看到的是人生無限可能性

預約直播我已經說累了,明晚見。
書單肯定少不了故事書
從低齡的想象力故事,到大孩子的兒童文學,再到青春期的心理自助小說,這場都有。

比如這套《會講故事的圖形》,它會是娃給你講的第一套書。

設計太有意思了,甚至有些離經叛道,市面上罕見同款。
大人翻開這套書,很可能會蒙圈,這是啥玩意?

讓孩子來講,一定會收穫驚喜的。
書裡不只沒有字,連一個“正常”的角色都沒有。
靠想象把形狀和色塊變成故事情節3-8歲孩子都會喜歡上。

比如三隻小豬的故事三個粉色圓代表三隻小豬,一根長直線就是梯子,一堆直線就是大灰狼吹出來的氣。

可以按照書籤上的提示線索講,也可以拋開預設,把故事的主導權交給孩子,讓他們想象自己的故事,天馬行空地發揮,沒有什麼“對”和“不對”。
創造力從“不設限”開始。
這套3-8歲娃的閱讀大禮包,覆蓋這個年齡段的智商情商培養,認知,社交,情緒、安全教育等等年齡合適放心入,沒有一冊會踩坑。

其中有關於情緒疏導的主題,比如《七色貓》,當我們行動起來去主動發現快樂,可能就真的快樂起來了。

還關於社交的,比如《莫莫和斯耐普不是朋友!》,透過兩個不打不相識的朋友的故事,卸掉娃身上的社交壓力——你不必見到每個人都微笑,你可以先做自己。

以及關於輸贏的《山姆第一名》

關於溝通的德國繪本《吵架了怎麼辦?》,教孩子“科學”爭吵,理性表達,共情傾聽,學這些不是為了吵贏誰,而是為了有效溝通。

童年怎麼能少了童話,5-10歲碼住了這套,包含《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等等經典童話。

一個童話,在網上有上百個版本,有啥區別?
區別大啦,同樣的一個童話,篇章選擇、翻譯水平、插畫品質等等,都會影響閱讀體驗。

我選的這個童話版本,翻譯都是大師級別。
比如這套裡的《安徒生童話》,是著名翻譯家葉君健的丹麥語直譯本《木偶奇遇記》是翻譯家王幹卿義大利語直譯本《伊索寓言》周作人先生的希臘語直譯本。
比起從英語多繞一次的版本,直譯本更能把原著的精髓帶過來。
而且這些翻譯名家,都有深厚的中文功底,每次翻譯都是二次創作用最美的中文給孩子講世界經典童話。

紙張質感特別好,字大行稀,拼音注音,減少閱讀壓力,眼睛看得特舒服。

橋樑書我也看了很多,pass掉了一摞,最後篩出了這一套。
一套包含三個主題故事,《蜘蛛和蒼蠅》、《淘氣包歷險記》和《卡卡與德拉德拉》適合5-10歲,從親子共讀往自主閱讀過度的娃。
《蜘蛛和蒼蠅》是德國家喻戶曉的橋樑書,兩個小夥伴亦正亦邪,相愛相殺,友誼真實接地氣,就像孩子身邊的故事。

《淘氣包歷險記》的兩個主人公,一邊害怕一邊搗蛋,有時成功有時搞砸,卻一直被愛和包容著。

每個人都是這樣長大的,誰也不完美,我們不是,也不用要求孩子必須是。
《卡卡與德拉德拉》更加溫暖治癒,慢吞吞的慢龍卡卡,天生不被看好,然而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挑戰,它成了趕走霸王龍的森林英雄。

讀著這些故事長大的孩子,一定可以從故事裡獲得能量,活得真實自洽。
上次直播有姐妹兒說,跟青春期孩子太難處了,問我有沒有書推薦。
這次剛好發現了一套,兒童心理學家方剛寫的《兒童心理成長小說》

青春期的孩子,心裡有啥事兒,可能也不願意和咱們說了,我覺得這套書可以是他們的“心理自助讀物”,裡面寫的故事就像一塊敲門磚,敲開和青春期孩子溝通的門。

媽呀,怎麼寫了這麼多,收!

還沒完還沒完,小娃媽媽們別罵了,0-4歲低幼書我也選啦。
《變!變!變!》這套看得我老後悔了,餅餅小時候居然錯過了!

蘋果拉開變成蛇,鬱金香花瓣竟然是螃蟹的鉗子,鋸子變成鱷魚,斧子變成貓頭鷹…… 玩的過程中帶娃認識萬物。

前面提到的幾套開場掛鏈裡也有幾套低幼書,比如魔法系列的《撓撓大怪物》,每一冊都是一個好玩的互動小劇本。
▼ 嚇唬人的怪物被撓癢癢後,“拆解”成了可愛的小樹和房子,看完對怪物都祛魅了

從小就接觸的是這種繪本,根本不用擔心娃不愛閱讀。
還有幾套開場掛鏈的書,每一套都好喜歡啊,但庫存不多,估計沒法講了,開場直接來拍吧。
👉 3-8歲娃的《是誰放的屁《不許說便便》,光看書名,就知道是你家娃的菜對不對!😂
而且居然還從“屎尿屁”,發散出了關於宇宙、藝術的話題。
👉 6-12歲喜歡機器人的娃,入這套科學漫畫
主角是個機器人,用漫畫的形式給娃科普各種基礎知識,幽默又敬業,還會搞點兒惡作劇。

👉6-10歲女孩,必入這套《非凡女孩》,義大利國寶級兒童文學。
現在都在講“女性覺醒”,這套書我稱它是“女孩覺醒”讀物,打破社會對女孩的刻板印象,用女孩獨有的方式改變世界。
👉 7-12歲的人物傳記選這兩本,從大人物的人生裡,找到自己成長的力量。

上面幾套在直播間就不詳細講了,擔心講多了買不到更傷心,喜歡的姐妹們預約直播,開場來拍吧。
如果擔心錯過相中的書,或者沒時間一直蹲直播,來【黛西姐妹大本營】吧,小夥伴到時候會在群裡即時轉播的。

▲ 掃碼新增小夥伴,加入黛西姐妹大本營
太多好書了,原諒我實在沒法挨個寫,我得儲存體力,明天直播不能掉鏈子!
今天早點兒睡覺,明天來約會
黛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