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女孩“白嫖”事件曝光,咋這麼瘋?


作者:月月
來源:勵志語錄(ID: lizhi743)
愛子,教之以義方。
點上方▶可收聽國學文化主播朗讀音訊
最近幾天,奶茶又“暴雷”了。

不過這次不是因為質量問題,而是因為被偷了。


8月7號,正值立秋節氣,於是,新疆伊寧的一個小夥給自己點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由於當時不在家,奶茶送到時,他讓外賣小哥將奶茶掛在了門把上。
外賣小哥特意給他拍了照片,以此來證明自己已將奶茶按時送到,然後才離開。

可等小夥回到家時,門把手上卻什麼都沒有。


他立刻查看了門外的監控。
發現自己的奶茶被樓上的一位女孩順走了,動作一氣呵成,絲滑流暢的程度,完全不像是第一次“作案”。

這個女孩看上去年紀不大,穿著運動服,帶著棒球帽。


路過小夥門口的時候,看到了門把手上的奶茶,沒有絲毫的猶豫和糾結,順手就提走了。


甚至都沒有扭頭看一下,彷佛在拿自家的東西一樣自然。

至此案破了,知道真相的小夥氣炸了。


奶茶的價格雖然不高,但女孩白嫖的行為卻十分不妥。
所以小夥把監控影片發到了業主群和網上,希望藉助大家的力量,找到這位“罪魁禍首”!
只是萬萬沒想到,小小一杯奶茶,居然牽扯出了一堆的麻煩……
01
監控影片發出去之後,很快找到了這位偷奶茶的女孩。

正是樓上鄰居家的孩子。


8月8日,父母帶著女孩,親自登門來給小夥賠禮道歉,態度很誠懇。


稱孩子就是一時鬼迷心竅,看見門把手上的奶茶沒人要,就順手拿了。
他們也是看了業主群裡的影片才知道,已經嚴厲批評過女孩了,並且願意賠償小夥的奶茶錢。
小夥心一軟,想著得饒人處且饒人,畢竟大家還要在小區里長久相處,不想把關係搞得太僵。
所以接受了私下道歉,並刪除了相關影片。
之後又特意發了一個解釋的影片,告訴網友事情已經解決,同時對自己佔用公共資源的行為感到非常抱歉。

按理說,事情圓滿解決,到此就結束了。


結果僅僅過了兩天,事情又迎來了反轉。

之前被刪除的影片,在網上經過發酵,引起了小範圍的討論。


女孩父母認為這樣有損女孩的聲譽,要求小夥子負責。
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竟然開始對小夥子進行“言語騷擾”。
起初,小夥還耐心解釋,自己已經刪了影片,如果他們向平臺舉報,自己也會配合平臺說明情況,讓平臺刪除那些轉發的影片。
但女孩的父母就是不依不饒,開始不分白天晚上地跑到小夥兒家裡鬧,甚至還跟蹤到小夥兒單位去鬧。
這對他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所以在10號的晚上,小夥忍無可忍,決定不再接受之前的私下道歉,堅決要求女生和其監護人在社交平臺、社群群公開道歉。
輿論瞬間炸了鍋,網友也怒氣衝衝地對女孩一家“口誅筆伐”。
有人怒斥女孩父母蠻不講理,一味包庇女兒;
有人指責他們毫無道歉的誠意。


還有人幽默地調侃道:
“這女孩順走奶茶的速度,比火箭還快,她父母護短的樣子,更是讓人笑掉大牙。”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截至到現在,女孩父母還是沒有做出任何回應與表示。
小夥對此也很無奈,只能表示:
“不再執著道歉,只做好自己。”

雖然後來這個小夥沒再更新事情進展,但這起事件卻引發了不少網友對於當下家庭教育的思考。


其實,孩子在沒有形成成熟的三觀之前,對各種事情充滿好奇,哪怕是不正確的事情,都想去嘗試一下,這是很正常的。
對此,很多人都是能理解的。
真正讓大家生氣的,是孩子家長的態度。
愛子,教之以義方。
孩子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背後執迷不悟的家長。
正如某網友所說:
“如果一發現孩子有問題,不要試圖和家長溝通,因為孩子是家裡病的最輕的。”
一個不知反省的家長,才是孩子最大的災難!
02
還記得前段時間,北京高鐵上的一段影片嗎?
某段行程中,一個孩子的吵鬧聲貫徹整個車廂,嚴重影響到周圍人的休息。
一段時間後,一位女乘客忍不住提醒,希望孩子的父母可以管管孩子。
誰知,這句善意的提醒,瞬間捅了對方的“馬蜂窩”。
先是孩子的母親,怒氣衝衝地回懟:
“我的孩子我管不好,不好意思,我控制不了他。”
“3歲的小孩聽不懂道理,捂他嘴了已經。”


還囂張地對女乘客進行言語攻擊:
“你這輩子別生孩子,生了也得被你帶死。”


女乘客忍無可忍,回懟了回去。
這一懟不要緊,孩子爸爸也站出來了,一邊拿著手機拍女乘客,一邊傲慢地說:
“你第一次坐高鐵是嗎?那我原諒你了”。
孩子的奶奶也在一旁為其“助威”:
“沒有法律規定不讓孩子喊,嫌吵你坐高階車去。”
短短9分鐘的時間裡,女乘客承受著這一家三口的怒火。
正因如此,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對小孩的容忍度逐步降低。
但大家真的是討厭小孩嗎?
我想未必。

或許我們討厭的,是熊孩子背後站著的“

熊家長

”。


《海邊的卡夫卡》中就說:
“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苗,家庭環境就是澆灌的水。如果水質過差,樹苗不僅不會成為參天大樹,還會枯死。”
如果父母不作為,一味袒護、一味縱容,孩子必然會在這種不健康的土壤裡越長越歪。
甚至,作出更出格、更離譜的事情。
還記得當年震驚全國的15歲少年姦殺7歲女童的案件麼。
事發之後,兇手的父親竟然不以為意地說道:
“我沒文化,不管孩子,是他媽管”。
絲毫沒有愧疚之意,這種無所謂的態度和推卸責任的嘴臉,簡直讓人憤怒!
很多時候,正是父母的這種態度,才讓“熊孩子”們有了做壞事的勇氣。
“他只是個孩子,什麼都不懂。”
“他還那麼小,能有什麼壞心眼呢?”
“你一個大人,跟小孩子計較什麼?”

……


一字字、一句句,才把孩子推向了作惡的邊緣。
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
“孩子的胃口是喂出來的,孩子的脾氣是帶出來的,孩子的無恥是百般遷就溺愛出來的。”
父母之愛子,乃人之常情,但愛子無度就成了“利刃”。
在這把利刃之下,有多少孩子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所以為人父母者,一定要謹記:
慣子如殺子,溺愛出逆子!
03
同樣是孩子偷東西,雲南昆明一位爸爸的做法,就被無數人點贊。
某日晚上,有位網友在路邊遛彎,看到一個小男孩正在路邊的垃圾房裡翻找可回收的廢品,孩子的父親則在一旁監督。
網友看著垃圾堆旁矮小的身影,著實有些於心不忍。
於是上前詢問緣由。
原來孩子是因為偷拿姐姐的錢出去消費,被父親知道後,便罰他收撿廢品賣錢償還。
孩子父親說:
“在家裡偷了姐姐差不多一千元錢,買了卡片,買了吃的東西。當天錢就被他花完了,讓他撿廢品賺錢,讓他認識到掙錢的不容易。”
這位父親的做法,引來了無數網友的稱讚。
“這位父親做得好!”
“支援,三觀很正!”
“小時偷針、大時偷金”
這讓我想到網上的一句話:
“教育,別指望孩子能自覺。尤其是低年齡段的孩子,成年人懂得的道理,他們並不一定懂得,自覺的孩子最終都是靠父母的約束,管教出來的。”
每一個作惡的孩子背後,都站著一個“不作為”的熊家長。
同樣,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也都站著一個“狠心”的父母。
你有多用心、多努力,孩子就有多出色。
因此,以下這五大慣子行為,請家長務必戒掉:
1、過度保護
家長對孩子的安全過度擔憂,限制孩子的活動範圍,不允許孩子嘗試新事物或面對挑戰。
2、特殊待遇
家長給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甚至犧牲自己的需求來迎合孩子。
3、輕易滿足
家長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無論是否合理或必要。
4、包辦代替
家長替孩子完成本應由他們自己完成的事情,如整理書包、打掃房間等。
5、過度遷就
家長對孩子的錯誤行為或不合理要求採取遷就的態度,不加以糾正或引導。
很多時候,懵懂無知的孩童,和窮兇極惡的罪犯之間,只差一個有素質的父母。
千萬不要讓自己的行為,成為孩子一生的絆腳石。
謹作此文,與每位父母共勉。
相關閱讀:

,時長05:44



《知情人透露當年明月發瘋細節》已404,還沒看的朋友可點選關注“不正確”公號,輸入“當年明月”領取:
另外推薦“翻車志”這個原創公號
每天都有翻車、塌房事件
不僅需要記錄它們,還要有深刻的洞察。
全網獨一的冷峻爽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