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Lenoard Koscianski
週末閒聊。
挺多人吐槽一個事:
國家搞延遲退休,我們要到60多歲才能開始領退休金。
但是現在——
人一旦過了35歲、40歲,失業的風險急劇加大。
中間有漫長的20來年的「職場真空期」。
咋辦?
一
我前段時間下載了Boss直聘的APP。
這幾天抽空就稍微找了幾個不錯的大公司崗位,投了幾份簡歷。
本想檢閱下自己的職場競爭力來著,後來發現還是不要有這想法了。
我隨手投遞的職位,石沉大海了。
基本沒回復,或者聊了兩三句就沒了下文。
我心想這是我的真實競爭力麼?

應該不是吧,肯定都怪大環境。
我以前對「中年職場真空期」無感,但隨著我漸漸“奔四”,聽了不少身邊熟悉朋友的煩心事。
感觸越來越真實。
我之前11月的時候分享了一位高管朋友,她原本年薪近百萬。戳此回看
她被辭退後,領了30萬的賠償金。
於是休息了一段時間,旅行了幾個地方。再回職場時,她找的是月薪7千塊的工作。
肯定有極大的落差。
落差不僅是經濟方面,也來自工作內容和人際關係。
她得從“底層”一步步做起,和很多基層銷售人打交道,特別容易遇到奇葩,被人故意使絆子。
我分享了她的故事後,好些讀者說——
十分佩服她,有重新出發的勇氣。
我這兩天問了下她的近況。
她告訴我,在新的崗位上堅持了兩個月後,實在無法忍受了,就和上司申請了離職。



本來想給大家分享一個勵志故事,但拉胯了。
生活一點也不熱血。
上司挽留了她幾次,最後給了一個方案:讓她變成公司的兼職人員。
只需偶爾和客戶打打電話,維護下關係就好。
不用要來公司坐班。
朋友終於舒緩了很多,也不再有那麼多勾心鬥角的破事了。
但缺點是——
從穩定的月薪7千,又降到了月薪3千。



她說真好,不用交個稅了,就當領失業金了。
之所以上司願意包容她,是因為年輕時兩人就建立起了很好的關係。
二
我這朋友其實是幸運的。
她有“靠山”——她工作多年,攢下了一些存款;
從高管崗位上辭退職時,一次性補償了約30萬。
每年能吃到利息。
她現在重新調整了自己的計劃:發揮自己的人脈,多找幾份兼職零工。
同時開動起來,希望能攢到一定現金流。
我發現挺多40歲左右、40歲後的朋友,在謀生模式上會有共性。
我前段時間開玩笑說,中年人有三寶:
打零工
收息資產
醫保
這是來源於對於一些“有優秀生存模式的中年人”的觀察。
之前有位浙江讀者@鄉間小路,留了一條言。
讓我很觸動。
“我每年存款利息收入和房租收入20多萬。 原先崗位已經衰敗了,但2024年收入也有20萬左右;大部分時間電話聯絡,只需三個月出差兩天即可。 我去年秋天又找了一份全職的養老服務行業的工作,每個月到手5500。包社保,雙休。 偶爾還能摸個魚。也會被領導罵幾句被老員工嫌棄,但這都不是事兒! 因為我是來摸魚混社保和零花錢噠。”
哈哈


這位讀者正職收入不錯,又有零工收入;
被動收入1年能有20萬。
七七八八現金流湊一塊,安全感滿滿的。
但我更羨慕她的心態:
“等我孩子無需負擔並想過隱居的日子時,我就去做個住家阿姨。我喜歡做家務和打掃衛生! 最好東家還有個植物園讓我幫忙打理,更喜歡擺弄花草樹木”
雞飛狗跳的中年生活中,還能有自己的愛好、有階段性目標。
擺弄花草、打掃衛生。
心態能跑贏很多同齡人了~
太多人困於房貸,養娃,養老,看病…
很難騰挪出來心思,傾聽自己內心,關注自己愛好——
這是一種讓人嚮往的自由。
三
所以中年人怎麼樣應對職場真空期?
人到四十歲,怎樣安全、巧妙地走過這個階段?
我沒有這種大智慧。
可能降低預期,量入為出,是一種辦法。
我和一位40歲的老朋友聊了聊,他說:
“你知道我開年這幾天在幹嘛嗎?每天看賬本”
微信、支付寶、各種銀行APP都出了年度賬單。這位朋友把每個APP的賬本翻來覆去的檢閱、回憶。
反思哪些開銷太大,哪些可以節省。
“量入為出,精打細算了”
“至少現在還能賺到錢,先多攢些錢。學你一樣,摳出比較多的收息資產。”
聽得我滿頭大汗



人至四十歲,越來越摳門。
可能中年三寶,也是一種辦法。
1)打零工很正常。
不用刻板印象。
像我朋友兼職幫著做做客戶關係,也是一種零工。
也可以在ZARA掛衣服,疊衣服;如果懂樂器,在週末當兼職樂器老師;在咖啡店當咖啡師…等等。
多接點活,多賺點錢。
2)多摳摳,摳出一些收息資產。
收息資產可以是存單,收息股,房產,年金險…等等。
如果有穩定工作,有穩定收入,可以提前積累。
安排得越早,越從容。
3)至於醫保,用來給家庭託底。
劃定了人生下限,那我們就有更多機遇不斷往上前行。
。。。
當然,倒希望自己也能學前面讀者一樣。
人到中年,操心現金流的同時,內心還能騰出一些空間,給到自己。
把自己的心態養得棒棒的。
那是真正的富足吧~
因為內心富足,不怕歲月蹉跎,不怕愛情困頓,不怕…找工作時的種種打擊
